高中语文_《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宝玉挨打》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

3.认识和体会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对比映衬手法,学会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试着将对比的手法应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抓小说细节进行比照,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将对比手法应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比较阅读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宝玉挨打》,这篇课文选自我国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第33、34回,尤其课文主体也就是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都来自原文33回,原标题是这样的,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PPT课件展示:
第33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之前给了大家充足的时间来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一下这个标题?
明确:手足——贾环,小动唇舌——造谣诬陷,不肖——不成器,不争气,大承笞挞——受毒打
二、研习课文
由“不肖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来,宝玉挨打的原因应该不止一个,而是很多,那么都有哪些不肖之事导致宝玉挨打呢?
明确:1.见雨村葳葳蕤蕤——萎靡不振,毫无世家公子的潇洒气度——贾政生了三分气
2.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结交边缘人士,得罪忠顺王爷,祸及贾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
3.淫辱母婢,造成金钏自尽——贾环乘机陷害,火上浇油——贾政气的面如金纸,怒火集中爆发
4.在家荒疏学业,向来不爱仕途经济,专爱在內帷厮混——离经叛道,不学习,不上进——贾政早有不满
种种不肖终于导致宝玉遭受毒打。

但是我们知道,宝玉在贾府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衔玉而生,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厚望的继承者,他上有贾母的百般宠爱,下有众姐妹的众星捧月,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贾府的这样一个宠儿挨了打,势必会引来众人的心疼怜惜。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宝玉挨打,你觉得谁最心疼?对比众人的语言动作,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发言。

PPT课件展示:
思考题:宝玉挨打,你觉得谁最心疼?对比众人的语言动作,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给学生大约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入文本抓细节,比照语言动作神态的不同,条分缕析,各抒己见。

明确:贾政——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的矛盾心理,又痛又悔,严父、孝子、当家人,多重身份的苦衷
王夫人——为护宝玉奋不顾身,哭求,哀恸,自怜自伤
贾母——上纲上线严词斥责贾政,对宝玉近乎不分是非、不讲道理的宠溺
宝钗——虑事周到,行事大方,送药,探伤,询问原因,好言相劝,“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对宝玉有不能说出口的深情黛玉——奋不顾身的关切,“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发自内心的怜惜与理解,心灵相通的对话,是宝玉最渴望得到的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最纯粹无私的心疼
问题小结:宝玉挨打,谁最心疼,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没有最标准的答案。

众人对宝玉的心疼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而真挚的,都令人感动。

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阅读方法是对比,这也契合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常用的手法,就是对比映衬。

通过叙述一件事,写出不同人物围绕这件事的言行举止,表现他们不同的身份思想性格。

PPT课件展示: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常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叙述一件事,写出不同人物围绕这件事的言行举止,表现他们不同的身份思想性格。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并且体会了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对比映衬,所以相应的我们在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在对课文细节的对比阅读中,我们读出了贾政对宝玉爱之深责之切的矛盾心理,我们读出了王夫人爱子心切的奋不顾身,我们读出了贾母对宝玉近乎不讲道理的宠溺,我们也读出了宝钗对宝玉难以说出口的深情,我们更通过宝玉和黛玉之间仿佛直击灵魂的对话,读出了他们们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布置作业】PPT展示写作练习:
在学校歌咏比赛中,我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结合我班老师和同学的特点,想象大家会有怎样的反应,写一个片段,字数不少于300字。

【推荐书目】PPT展示阅读推荐书目:
1.《红楼梦新证》.周汝昌.译林出版社
2.《蒋勋细说红楼梦》.蒋勋.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3.《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北京出版社
4.《马瑞芳说红楼》.马瑞芳.中国工人出版社
当代诗人、画家蒋勋曾经说《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并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向我们展示的生活的细节。

在对这些细节的比较当中,我们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读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读出趣味,甚至读出人生。

所以他说,《红楼梦》是一部可以让我们读一辈子的书。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经常想起读一读《红楼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学情分析
《宝玉挨打》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言文白夹杂,间有古代文化
常识,所以对一些学生来说单是读通全文、梳理课文情节人物就是一个挑战,所以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疏通字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要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细节、鉴赏人物形象特点则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生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细节,梳理思路,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条分缕析表达出来。

另外,学生对《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形象以及关系可能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理解。

效果分析
评测练习1为课堂学习部分的思考题,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效果良好,大大加深了对《红楼梦》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认识。

评测练习2和3为课后作业题,目的是希望学生把在这堂课上学到的比较阅读的方法运用到经典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材分析
《宝玉挨打》是学生在高二下半学期学习的鲁人版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小说》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宏富壮阔的章回小说”。

《宝玉挨打》选自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第33、34回,其中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也就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来自33回,原标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挨打这个片段,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极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我们可以从这个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从文本的很多细节描写中窥探出逐渐走向式微的贾府内部的种种危机与股股暗流,但是由于这个方向的内容需要结合《红楼梦》全篇来分析,而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对《红楼梦》
的认知程度有限,所以这一点只是在讲解课文时一带而过,我们这堂课的目标还是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曹雪芹在写作《宝玉挨打》这个片段是所采用的对比映衬的手法,让学生抓住被挨打事件卷进来的各个人物不同的言行举止,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充分、深刻地认识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学生可以借此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以《宝玉挨打》这篇课文为窗口,以学习的比较阅读方法为抓手,阅读分析章回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评测练习
1.思考题
宝玉挨打,你觉得谁最心疼?对比众人的语言动作,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2.写作练习
在学校歌咏比赛中,我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结合我班老师和同学的特点,想象大家会有怎样的反应,写一个片段,字数不少于300字。

3.阅读鉴赏
贾母这样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要求:阅读以上文字,指出哄笑的各个人物形象表现有何不同,并分析存在不同的原因。

课后反思
《宝玉挨打》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小说》选修课本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篇课文,不仅是因为从初中阶段就深深地被《红楼梦》吸引,更因为近几年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由学生到教师,由少女到母亲角色身份的转化,使我每读一次《红楼梦》都能获得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感触。

例如宝玉挨打这个片段,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再整部《红楼梦》中意义重大,我年轻时读出的是宝玉的倒霉、冤枉,贾政的严厉无情,钗黛的软语安慰,这次备课再展读几遍,就读出了贾政恨铁不成钢的矛盾,读出了王夫人哭求之时对自身命运的哀伤,读出了宝钗和黛玉言行举止展现的不同性格。

而宝玉和黛玉在当时情形下的互动也颇值得玩味。

所以这篇课文中充满了细节,细节之中内涵丰富,从细节中挖掘出大家平时阅读忽略的东西,这种感觉应当是学生很感兴趣的。

但是这堂课也难在这里。

怎么才能让学生在短短一堂课里用合适的方法高效率地深挖细节从而深刻认识人物形象呢?怎么才能让学生在细读课文分析文本时有条有理不迷惑呢?怎么才能让学生把合适的阅读方法推而广之进而运用,在实践中指导写作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解决。

还好我身后还有语文组的众位大咖鼎力相助,在听完我的试讲课后给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于是兴致勃勃投入到这堂课的录制当中。

课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文本内容,
梳理清楚情节,搞清楚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预备工作特别重要,直接影响到正式上课时学生展现出来的效果。

这堂课上完以后我发现,学生们真的是仔仔细细把课文预习好了,有的同学还在课本上做了很多批注,真的是非常用心在准备这件事。

上课的表现也很积极活跃,郭笑天、赵贞等同学表现得特别突出,阐述个人观点时特别出色。

相比之下,我作为老师,表现得就比较一般了,只是把一个大的框架、核心问题抛给学生,把课堂交给他们去展示风采,只在学生需要引导时提供一点点拨。

学生们也是一点就透,这也是我预料之外的,非常惊喜。

只是在最后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我的结语说得还是有点太多,虽然一直和学生有互动,但是如果能把一些内容点名让学生去表达,可能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效果会更理想一些。

再次感谢同组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学生们的认真付出!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学生要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

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所以相应的,在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时,教师可以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我的《宝玉挨打》这堂课,主要就是根据语文新课标2017版的要求,引导学生精读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这一经典片段,提出这篇课文最核心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阅读和分析课文细节,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在争先表达与交流的氛围中理据充分地阐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加深对这部经典著作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了解和体会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法,掌握阅读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试着应用于写作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