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
(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 “昏鸦 ”、 “西风 ”、“瘦马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 1 )这首曲中象?
(2 )“枯藤老树昏鸦 意吗?
3
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1)深秋晚景图
2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

3
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分析】( 1)根据 “枯藤 ”夕“阳 ”“西风 ”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天2)“枯藤老树昏鸦
”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
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 写
哀情。

故答案为:(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涯”人的思乡愁绪。

(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

(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 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 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断肠人 ”三个字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
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4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赏析。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典型的对比写法。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
荞麦花开草木枯(元)胡助
, 沙头雨过拙 ② 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③ 供晚厨。

【注】 ① 牛群头:地名。

② 拙:同 “茁”。

③ 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 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天净沙 ·秋思》中写 “枯藤老树 ”,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
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 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 【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

读懂诗句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 ”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
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而《宿牛群头》“草木枯 ”是为了反衬“拙蘑菇 ”,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

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
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 “枯藤老树 ”,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 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 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
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 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
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 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 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
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 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 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 1) B
(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
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 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解析】 【分析】( 1)本诗写于杜甫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以舟为家,四处漂泊之际,表现了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愁绪。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表现”写出了李了诗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伤的心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白在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心更加烦忧苦闷的心境。

二者心情最
接近。

而 A 项表达的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的豪情,
C 项是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D 项抒发苏轼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故选B 。

( 2)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表面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扬帆启航, 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
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
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 ”,而使 “物色带情 ”,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 “送客 ”、“留人 ”,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故答案为: ⑴ B ;
⑵ 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 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 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一定结合主题
“酒 ”分析即可读出答
案;
⑵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 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
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诗中 “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
”—句里, “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1) 现。

(2)在 “又逐春风到洛城
【答案】 ( 1)阴阴;又
“阴(2) “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 情。

【解析】 【分析】( 1) “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

其中的
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

据此可作答。

( 2) “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作者把无 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 阴阴;又;
⑵ “逐 ”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 情。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 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
的家乡。

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B.诗歌采D. 全诗虚实结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
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 ”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合,
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答案】( 1) “排”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C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
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 ”,这 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
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
气势,却是非凡的。

“排 ”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 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

C 项有误。

诗人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
“鹤”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不同意他们 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 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 寂寥。

故答案为:(1) “排”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C
【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 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 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 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 高尚的情操。

(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结合相关语文知识,逐项字斟句酌比对辨析正误。

C 项“体现了萧瑟空 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的说法有误,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
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 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答案】 ( 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开轩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 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
押韵。

诗由“邀”到 “至”到 “望”又到 “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 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
2)表现了诗人对农
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 1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 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 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
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 用 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分析】( 1)第一首诗结合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理解可填写第一空。

第二
首诗中: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即可。

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莫愁前路无 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 ⑴ 明月 ; 地点转换
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

⑵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注意内容是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写出连续两句。


8.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 “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 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诗体裁:五言律诗。

故选 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
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1)诗歌前两句中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 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 小
船里。

其中 “两年 ”写时间, “千里 ”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 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

忽 然看见
岸边的菊花开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 阳节了。

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 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⑵ 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
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⑵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 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 “浅浅 ”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2诗人开始用“好像 ”,后来用 “定然 ”,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
3传说中的 “牛郎织女 ”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 胆改编?
4你认为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案】 ( 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定然 ”是用肯定的口吻,表(2 )“好像 ”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
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 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 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 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得好。

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解析】 【分析】( 1)浅浅一词的本意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句中就可知道天河不深;“定然 ”
(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牛郎织女提着 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

最后作者用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 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

结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 的生活的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是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 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灿烂,像花一样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 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故答案为: ⑴ 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诗歌中有 “骑着牛儿来往 ”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⑵ “好像 ”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
“定然 ”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 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⑶ 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 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 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⑷ 写得好。

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 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 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把握的方面: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 性;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推敲词句:用
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体会意象的 内涵与特点,从而把握诗歌情感。

⑶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 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⑷ 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

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出比喻的准确运用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