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完美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完美版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三井了职业中学邢艳松

一.课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同学们都预习了,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植物,瀑布是从山壁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二者有何关联呢?

生:这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为什么要将藤萝喻作瀑布呢?

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株藤萝的茂盛。

生:“瀑布”活水不断,可能还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思。

师:这个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生花妙笔去观赏那株瀑布般的藤萝,去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二.交流中朗读,分享阅读体验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语调的把握。遇到喜欢的句段再读一遍。(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最喜欢第五段,下面就让我用声音把我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同学们注意听,给老师打个分。(读后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读出了抑扬顿挫,听着舒服。

生:老师您读出了感情。

师追问:什么感情?

生:您很喜欢藤萝花。

师:(赞许地点头)的确,这段表现出了作者对藤萝花的喜爱。那么,是不是整篇文章都在抒发这种喜爱之情呢?

生:(很多)不是!

师:那么是什么呢?能用声音演绎出来吗?

生:(手高高举起)能!

师:机会属于勇敢者!你选读哪段?

生:1.2段

师: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比较一下,你与他的理解有什么异同?(生读)

生评:他读的和第5段的语调差不多,但我觉得这段除了喜爱之外,更多的应是赞叹。由“从未见过”可以看出来。

生:读7段。

生评:我觉得前半部分应读得再低沉些,后半部分要读出那种失望。

师:你说“再低沉些”,先肯定了朗读者的感受,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见地,也是他的不足。你这么委婉的评价,我想他一定会欣然接受的!请你给大家再读一遍吧!(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生:读8段。(读后赢得了掌声)

师:掌声响起既肯定了你的朗读水平,也认可了你对本段的理解,那么告诉大家你在读时力求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充满希望的。(师微笑颔首)

师:从同学们那或高昂或低沉,亦喜亦忧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流淌在作者心间的泉音,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感律动。那么,从课文看是什么使她情感起伏变化呢?

三.答疑中默吟,把握作者感情

生:是藤萝。

师:是啊,就是那株盛开的紫藤萝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驻足观赏。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呢?

生:按一定顺序写。先写了花瀑,又写了花穗,最后写了花朵。

师: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每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师:有什么作用?

生:拟人句。赋予藤萝花以人的情感,表现出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情景。比喻句,细致地刻画出花朵的形态,富有生机。

师: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株盛开的藤萝。我们也不禁惊叹它的美了,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

生:生机勃勃

生:流光溢彩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作者面对这株繁盛的藤萝感受如何呢?(板书:盛)生:高兴

师:能用文中的语句来说吗?

生:“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师:在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当时是非常悲痛的。但见到这株盛开的藤萝,睹物释怀,有的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板书:1982年,宁静喜悦)

作者还写了一株特别的藤萝,大约是哪年的?

生:1972年,文中说到“十年前”。

师:(板书:1972年)那株藤萝长势如何?作者感受怎样?

生:花朵稀落,花串稀零

师:是一株衰败的藤萝。(板书:衰)

它孤单、枯萎,最后连生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株藤萝的命运正似作者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悲愤(小声地)

师:(点头肯定)还有什么呢?

生:好像还有失望。她曾遗憾地想:这是再也看不到藤萝花了。

师:你真是慧眼独具呀!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拖长声音)

生:(接答)焦虑和悲痛

师:(板书:焦虑和悲痛)“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由花的自衰到盛,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借景抒情

四.感悟中涵泳,提炼本文写法

师:(板书:花人借景抒情)是啊,这美丽的花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让我沉浸在美的意境中,让我对生命有了深刻的感悟。请同学们齐读10段。(生读)

师:作者由花悟出了什么?

生:(齐读)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板书:感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小组交流讨论。

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困难,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师:很有哲理!

生:我觉得是不能太看重个人的喜、怒、哀、乐,要时刻想着集体的荣辱。

师:我们和作者想的是否一样呢?看看作者在这样理论的指引下有何行动呢?

生: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她干什么去了?

生:看患病的弟弟去了。(有生笑)

生:写作去了。

师:(故作惊讶状)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具体?

生:社会分工不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四化做贡献。她是作家肯定是去写作去了。

师:是的,作者体悟到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应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并且付诸行动。于1987年问世的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部<<南渡记>>获得空前好评。推来就作于此期间,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更是情深意长,隽永如水。我们不妨以本课为契机,走进宗璞的作品,如<<弦上的梦>>、<<三生石>>等,与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