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热点话题专项练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话题专项练(二)唐宋变革

——从隋唐到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繁荣鼎盛1.(2018·南通一模)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D[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可减少政令失误,有利于决策合理化,故D项正确。]

2.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这一变化有利于()

A.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

B.破除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

C.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D.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

A[根据题目中“唐朝诗赋创作”到“宋代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得出宋代重视录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故A项正确;科举制的确立破除了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提高了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推动了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与题意无关,故B、C、D三项错误。]

3.(2018·洛阳统考)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

A[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并励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

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 4.史学界认为,宋代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A[根据材料中“并非……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可以得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

5.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C[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币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B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变成轻货,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变造”制度,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6.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土地兼并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土地兼并和经济发展繁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未反映贫富分化严重,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阶层固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兼并中失去土地的农民靠租佃形式生活,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7.(2018·湖南六校4月联考·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是各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古代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面临着自身的或大或小的边疆问题。即便是分裂战乱,抑或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从未能中断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古代边疆问题也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朝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演进。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截然不同。由于列强入侵的不断加深加剧,中国各民族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材料二在19世纪,我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边疆研究专家,编著出一大批边疆研究新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边疆研究的高潮。这次高潮酝酿于康雍乾时期,形成于嘉道咸时期。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被遣戍伊犁,在此他编撰了《西陲总统事略》。也是在嘉庆年间被遣戍伊犁的洪亮吉则著有《天山客话》《伊犁日记》。鸦片战争爆发后,姚莹在台湾击退英军五次进犯,却因此获罪而被贬官,在去往西藏期间写下著名的《康纪行》。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一批有关界务的著述和舆图也开始大量问世,这包括《吉林勘界记》《滇缅划界图说》《广西中越全图》等。1842年,魏源编成50卷的《海国图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刘逖等人的著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问题与近代边疆危机的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边疆研究高潮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边疆问题是由于国内分裂、战乱、民族压迫引起的,根据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截然不同”可知,近代边疆危机主要是由外国入侵造成的;根据材料一“即便是分裂战乱,抑或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从未能中断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可知,古代边疆问题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根据

材料一“由于列强入侵的不断加深加剧,中国各民族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可知,近代边疆危机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边疆危机是内政问题、民族问题,而近代的边疆危机是国际、中外冲突造成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西陲总统事略》《天山客话》《伊犁日记》《康纪行》《吉林勘界记》《滇缅划界图说》《广西中越全图》《海国图志》可知其变化为由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转向中外边界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海外列强的研究。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中国,研究边疆主要是由于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开边、平叛、戍边等活动需要进一步了解边疆,清代学风崇尚“经世致用”,也促使知识分子关注边疆以及外敌研究;根据材料二“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可知,在近代中国研究边疆形成高潮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外冲突增多,进一步刺激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另外,国内各地及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士人执着的学术探求等也是边疆研究高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1)前者主要是由国内分裂、战乱、民族压迫引起,后者主要是外国入侵造成;(4分)前者是内政、民族问题,后者是国际、中外冲突问题;(4分)前者加快了民族融合,后者激化了民族矛盾。(4分)

(2)变化:由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转向中外边界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海外列强的研究。(5分)

(3)原因:①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开边、平叛、戍边等活动需要进一步了解边疆;②近代中外冲突增多,进一步刺激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③清代学风崇尚“经世致用”,也促使知识分子关注边疆以及外敌研究;④国内各地及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士人执着的学术探求等也是边疆研究高潮出现的原因。(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