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熨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熨疗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

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
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

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
力。

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二、熨疗法的分类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

(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
烂。

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

(2)药饼熨法:将药研为细末,根
据病情选取糊、水、酒、醋、涎等制成大小厚薄不等的药饼,放于治疗部位,其上覆布,用熨斗、热水袋、水壶、玻璃瓶或将盐、沙、麦麸等炒热布包后置于药饼上面热熨。

(3)药膏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加入饴糖、黄蜡
等赋形剂调成厚薄适度的药膏,于火上烘热,趁热贴于治疗部位;或将药膏涂于治疗部位,再以熨斗、热水袋或炒热的盐、沙、麦麸布包后置于上面进行烫熨。

药熨法
在临床中最常用。

药物可以是治疗该病的内服药,也可以是服剩的药渣。

多选用气味辛香雄烈之品,加热后较易透
入皮肤而发挥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可有单味药物法如吴茱萸熨、生姜熨、葱白熨、菊花熨等,复方药熨法如平胃散熨等。

药熨法多用于因风、寒、湿、痰浊、瘀血、
脏腑气血亏虚、经络痹阻不通导致的各种病症。

2•盐熨:取粗盐500〜1000克放入锅内,
用旺火炒爆至烫手,倒入稍厚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

温度低后换另一包。

适用于寒湿痹证,瘀血阻络之各种痛证,脾胃虚寒之泄泻、呕吐、呃逆,便秘,癃闭,风寒感冒之头身疼痛、胁痛等证。

或用50-100ml陈醋倒入盐中同炒后装入布袋后熨。

3.麦麸熨:取麦麸
500〜1000克,炒热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

麦麸包不热则更换。

适用于寒邪、食滞所致脘腹痞满疼痛及呕吐、呃逆等证。

4.沙土熨:取干净细沙、黄
土或灶心土500〜1000克,入锅炒热,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即可熨烫30〜60分钟。

沙土包不热则更换。

多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胃痛,腹痛,四肢厥逆等证。

5.壶熨:用烫壶、热水袋、玻璃瓶等盛热水,直接在穴位或患处,或在已敷药物的部位或药包上进行熨烫,熨30〜60分钟。

凡是适合熨治的疾病均可用。

6.砖石熨:取干净
平整砖2块,厚布2块各折成4层,干毛巾一条备用。

将砖块放在炉上烤至烫手,用厚布包裹,在熨处上盖干毛巾,即可熨烫30〜60分钟。

砖块不热则更换;或砖块用火
烧热上洒陈醋,用布包裹外熨患处。

可用于脘腹疼痛,腹泄,腹胀,癃闭,便秘等证。

7.蛋熨:用老松节七两,
加胡椒(每岁7粒)煮鸡蛋至熟,乘热将顶壳切去三分,覆在脐
眼上,四周用面作圈护住,冷则更换;或用煮鸡蛋去壳,乘热在患者胸腹滚擦。

用于伤寒证,证见伤寒不能分阴阳,目定口呆,身热无汗,便秘,不省人事。

8.面饼熨:取面粉做成约0.5厘米厚的饼,蒸热后放上密陀僧6克,趁热紧夹在腋下,待冷时加热后再用。

适用于治腋臭。

9.酒熨:患者平卧,患处平铺毛巾,将酒均匀地
洒在毛巾上,点燃,稍热则立即用另一毛巾熄火,上置热水袋来回熨30分钟,每日1~2次至病愈;或将药熨中的药物用酒伴炒,然后熨于穴位或患处。

适用于气滞型胸腹胀满,痹证等。

10.铁落熨(坎离砂):铁落是指生铁
外面的铁末,洗净,入锅内炒至发红,倒出晒冷,加陈醋装入布袋,用两手搓揉布包,使铁末发热,然后把布包拍成扁平状,外包毛巾熨烫于治疗部位;每次可熨20~30分钟,一日1~2次,坎离砂可反复使用,每次用时加入陈醋,直至不能发热时再更换;或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中药研成粗末,与铁落混匀,用时加醋拌匀即可。

用于风寒湿痹。

(二)按熨法操作的方式分1.直接熨:将已加热
的物体或药物直接放置穴位或患处进行熨烫。

如盐熨、生姜熨等。

2.间接熨:先将药物置于穴位或患处,再取加热物体放上面熨烫。

如部分药熨法。

三、熨药配制(一)配伍原则:熨剂的配伍原则与内服药的配伍原则相同,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制成剂。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若行道
者适遇急症,恐病家嫌膏药尚缓,力请非处汤不可,则不妨竟以古汤头煎服之方改为煎抹炒熨,于医理无悖,于外治一门亦变而不失其正,与医家亦分途而合辙,”吴氏虽然是就急症权变为治而论,其实质仍然说明了熨药配制也是在医理指导之下的辨证措方,无非是变内服为外治,给药途径有异而己。

然而,药熨冶疗毕竟是一种外治方法,需要通过皮肤的吸收而产生其治疗效应。

因此,一般说来熨剂大多选取气味辛香雄烈之品为主配制而成。

如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等作用的药物常为熨剂的主体。

根据患者的病情,也可酌选辛凉散瘀、清泄热毒之品组合成剂。

熨剂的药味可随宜增损,原则上专治一证者,药味宜少而精;病情复杂或兼证较多、虚实夹杂者,也可酌情多选配几味,但不宜过多过杂。

2.制剂方法:熨剂的配制调剂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三种剂型。

(1)药袋:将药物打碎或制成粗末,装入缝制好的药袋中备用。

药袋的大小应备置多种规格,以便按照熨引的部位、范围择用。

(2)药饼: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酌取面糊,水、酒、醋等调剂制成大小厚薄不等的药饼备用。

(3)药膏:将药物研为极细末,加入饴糖、黄蜡等赋形剂调制成厚薄适度的药膏备用。

此外,还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或将药物煎汤取汁,趁热用纱布熨引患处,等等。

(二)、操作方法1.熨引工具:常用的熨引工具有熨斗、热水袋、煎炒药锅,蒸煮器具等。

也可就地取材,选用大口玻璃瓶、水壶等器皿,因
地制宜地进行药熨治疗。

2.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药熨制剂,其操作步骤也不尽相同,一般常用的有炒熨法。

蒸煮熨法、贴熨法、熨斗熨法等。

(1)炒熨法:以绢、布等包裹炒热的药物熨引患处,即为炒熨法。

先将配制好的药物打碎,置于炒锅中炒热,在翻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酌加酒、醋等敷料;炒热后以绢布包裹适量熨剂,趁热直接熨引患处或有关的治疗部位(如腧穴、经脉循环处等)。

待其温度降低,则可更换药包熨引。

一般可反复熨引多次,持续熨引20〜40分钟,或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熨引时间。

(2)蒸煮熨法:将预先配制好的药袋投入药锅或笼屉中蒸煮后热熨治疗部位,药熨方法和时间与炒熨法相同。

(3)贴熨法:取配制好的药膏于火上略加烘烤,趁热敷贴患处,或将药膏涂敷于治疗部位后以熨斗等加热器具熨引。

(4)熨斗熨法:将药袋、药饼、药膏等熨剂置于患处或治疗部位,其上覆以厚布,取熨斗或热水袋、水壶等热熨器具加以烫熨,以患者能忍受而不灼伤皮肤为度。

此外,还可以熨药与铁末和
匀装入药袋,使用时倒入适量陈醋,用手搓揉药袋,10分钟左右药袋自行发热,置于治疗部位热熨。

四、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常用于各种风湿、寒湿痹证;风寒感冒之头痛、身痛、咳喘;各种伤寒及外感发热等疾病;用于治疗一切因经脉不通所致的肢体关节筋肉的疼痛、肿胀、麻木、瘫痪、挛缩和僵硬等病变;对各种痛证如头痛、胁痛、腰痛、面痛、腹痛等有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积聚、痞气、食滞、痰核、瘰疬等病证的治疗;也常
用于小便不利的癃闭、各种厥证的急救、一切下焦虚冷、元阳衰惫之证;同时也适应于保健养生。

熨法实乃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一种简便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

(二)禁忌症: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

【实施程序】一、健康估计(一)患者是否有感受寒凉史、外伤史、过敏史。

(二)女患者评估月经期、孕产史;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三)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
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
则。

一般是熨头面、胸腹可采用仰卧位;熨腰背颈项可取
俯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四、操作步骤(一)将药物置入锅内,用文火炒(或按需要加适量的白酒或醋搅拌后炒),炒时用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60〜70C。

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二)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三)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推熨。

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药袋温度过底时可更换药袋。

药熨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药熨过程要观察局部皮肤情
况,防止烫伤。

(五)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

五、注意事项(一)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宜,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二)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三)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C。

,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C。

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四)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五)热熨治疗后的患者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六、效果评价药熨部位的皮肤有
温热感,无烫伤;药熨后体位持久,舒适,无着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