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合集)
第一篇: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摘要: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护主权和利益方面中国面临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南海问题的由来、各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维护;中国对策
1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尽管有大量的史料和丰富的证据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也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各国觊觎染指南海以求分一杯羹的行为也越发明显了。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南海周边国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以种种借口非法占据南沙岛礁,从而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够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边界安全以至整个国家海洋安全构成了威胁[1]。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捍卫南海主权对于优化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创造良好的和平崛起环境的重要支点。
此外,南海出海通道和海域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
虽然中国拥有世界诸国中最长的海岸线之一,出海通道却被美国主导的由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牢牢地封锁住,只能屈居为一个巨大的陆地濒海国家。
如果中国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无法掌控,就很难有稳定和安全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外利润回流,及回流利润滋养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
显然,如果南海问题不解决,中国不仅宝贵的油气资源将大量流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将受到控制,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也将受到阻遏[2]。
2南海问题中的大国介入
尽管南海问题直接相关者只有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就目前看来,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已形成三方:中国为一方,东盟国家为一方,若隐若现的美、日、印、俄等大国因素为第三方。
在这三方中,第三方的各大国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它们不是台面上的玩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灵活反应,却能起到牵制全局的作用[3]。
中国和东盟国家自然不必多说,但为何有如此多第三方大国也会牵扯到南海问题之内呢?下面笔者就目前文献调研获取的信息对此一一分析之。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1)苏联的解体后,美国开始担心中国会成为美国的最大的潜在威胁者,所以美国通过介入南海问题进而牵制中国的发展;(2)南海海底的地形十分复杂且海水较深,比较适合部署军事设施,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基地;(3)南海海上自由贸易航行路线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控制南海在美国人心中变得极为重要[1];(4)南海海底的岩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中国地质部门调查,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
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采取蚕食政策,然而本身又无能力开发该区域油气资源,于是纷纷引进具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欧美石油公司联合勘探和开采目前,在南海海域的国际石油公司以美国公司最多。
这样,出于维护本国商业利益的考虑,美国越来越将南海看作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地区,希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越模糊越好[3]。
总之,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可以拉拢东盟,将其放上制约中国崛起的天平上;同时又可以以南海问题为筹码,在中美关系中争取更多利益。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日本资源匮乏,一次能源消费的95%依赖进口,一次能源中最重要的石油主要经南中国海航线抵运日本国内,且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须靠海上运输。
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的货物运转和对东南亚地区以及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亦主要依赖南中国海航线[1]。
因此,南中国海航线被日本视为“生命线”。
因此,日本积极关注南海问题。
此外,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
挑拨中国和南海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遏制中国发
展,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霸权主导地位。
想借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使中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分散精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来对付东海钓鱼岛问题,使中国面临“双面夹击”的境地[4]。
自己则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并加大对其周围石油的开采,从而达到攫取资源,牵制中国的目的。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印度是印度洋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是近年来,随着印度势力的膨胀,其印度洋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够使它自我满足了,为了增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它势必会向南海部署军事力量,因此印度十分关注南海的情况;此外,印度介入南海争端,也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国内资源有限,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便会将目光放在了渔业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身上。
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俄罗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多次向越南、缅甸、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国家出口武器。
南海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争端的时候,俄罗斯为了保证本国的经济利益,会袒护南海周边国家。
其次,俄罗斯介入南海争端,也是出于对南海石油资源的觊觎。
3南海争端中国采取的态度
中国目前对南海争端各国采取的主要是宽容的态度。
对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效果似乎并不很明显。
关于“搁置争议”,尽管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基本上在双边之间实现了建立信任措施,但是,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单方面挑起事端,谋求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框架等破坏信任措施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印尼也一直在推动将处理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官方化[3]。
南海“争议”很难“搁置”。
而所谓的“共同开发”,似乎仅仅是东南亚有关国家的盛宴,与中国无缘。
越、马、菲、文等国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进行范围广泛的合作开发,在它们认为相互区域重叠的地区,则撇开中国,设立它们之间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将我国领土和海域及其资源私相授受。
由于有关国家在我海域内进行油气开发没有受到实际制止和干
扰,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是发表声明、抗议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它们则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并愈加有恃无恐, 对中国倡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一直抱消极和抵制态度,至今无任何实质性进展[5]。
此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经济渗透,有南海各国主动与美国合作的因素,但中国在南海经济开发上长期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共同开发”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而未转变为实际政策,从而出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四处找资源的尴尬局面,也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2 年 4 月以来,不断激化的黄岩岛争端又一次使南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鉴于越南和菲律宾之间相互配合,一再侵犯中国南海权益,中国决定成立三沙市维权。
该决定得到中国学界和民间的一致支持。
但是,鉴于南海局势处于可控范围,因此,尽管非外交手段一再被提出,柔性的和平合作解决争端,始终是中国现行南海政策的主流”。
4、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采取措施的建议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路忍让,是为了实现维护战略机遇期和维护大局稳定的目的。
维护战略机遇期被理解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大局稳定被理解为保持与美国关系友好。
换言之,担心南海问题的解决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中美关系,那么就只能牺牲南海利益。
我认为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绝对第一位的了,安全利益应置于经济利益之上,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以安全利益为重。
国家强大不意味自身的安全就提高了,事实正相反,越强大的国家因为其利益边界的向外拓展,反而容易遭到外部攻击,安全问题会更加严重。
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利益的拓展需要军事的保护,而军事保护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其他利益的拓展速度,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出现了诸如南海争端的国家安全问题。
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我认为一味的忍让不是良策,中国应采取“柔性与刚性并重”的态度。
具体如下
第一,全面增强海军实力,为南海地区主权及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更加突出南海主权属我,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在
南海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
这既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又是当前的现实需要。
从实践上看,宣示和实现主权管辖需要军事实力做后盾,1974 年收复西沙群岛3个岛屿,1988 年“3·14” 赤瓜礁海域的战斗,1995 年美济礁的对峙,都是实例[5]。
目前我国控制的一些岛礁,也处在外军的环伺之中,形势很紧张,外国军机不时前往骚扰。
我国渔船、渔政船、科学测量船经常受到外国军舰的驱逐和阻挠。
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正在竭力购买先进战机和潜艇,增强南海军备。
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但必须有适度的军事威慑作为保证。
第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要确定“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
“南海断续线”自1947年产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它是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的历史见证。
“南海断续线”基本上是沿着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画就,它把整个南海诸岛环绕起来,以表示线内的南海诸岛归属中国;二是要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选择公约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来支持自己声称的主权和管辖权,致使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争议的南海问题又趋白热化。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在执行海洋法公约的同时,也应根据其基本精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对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做出规定。
这不仅是国际法主体——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而且是捍卫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维护中国合法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措施。
第三,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
“不结盟”意味着不结交最可靠的朋友。
没有可靠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无人可以依靠。
我们没有盟友,其他国家也不会降低对我国崛起的恐惧。
“不结盟”政策成为我国在南海地区争取多数国家支持的障碍。
美国非常担心我们放弃“不结盟”,因为这个政策有利于美国孤立我们。
纵观中国的四个周边地区,最安全的地区就是西部和西北部,而此处的安全靠的是半军事同盟性质的上合组织[2]。
因此,放弃“不结盟”,结交可靠朋友,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多数国家支持,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第四,抓紧整顿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着手进行油气资源开发。
“中国三沙市的成立及其行政机构与军事建制的完善,显示了中国维
护南海主权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抓紧对南沙群岛一些尚未被周边国家占据的岛礁进行管理,以免再出新的岛礁被占事端。
同时,要利用中海油已掌握深海钻探的技术,抓紧在我们占据的岛礁进行油气资源钻探[6]。
第五,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合作。
数年前两岸有识之士就呼吁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合作委员会”,开展海上救助、岛屿勘探、渔业保护、环境监控、油气开采等实际合作步骤,并因应周边国家的动态随时交换重要资讯,以应对不确定的挑战。
冯梁等也认为,两岸南海政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对马英九上台以来在维护南海主权和推动两岸南海合作的种种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据此认为“两岸南海合作再次迎来难得的机遇”,“两岸应该抓住机会努力扭转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利态势,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7]。
2011年 8 月初,第一份由海峡两岸合作撰写的“2010 年度南海地区形势评估报告”出版发行,这表明两岸南海合作将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收获更多合作成果。
当然,两岸南海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眼下最大的障碍在于互信不足,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于合作或将“矮化”其地位顾虑重重,认为争取到岛屿权益也是属于大陆的。
此外,“台美关系”、“台日关系”也是制约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合作意愿的重要外部因素[8]。
5结语
南海是中国的领土,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南海问题上,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存在多方利益格局与多元力量结构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要“刚柔并济”,拿出新的举措,务实、冷静、理性、有效地应对南海问题,为本国,乃至整个国际的政治、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浅析“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浅析“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摘要:南海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因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我们只有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加
强沟通合作,以及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自卫力量等,才能最终解决南海问题。
关键词:南海;南海问题;国家安全
前言
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排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
而南海诸岛是对南海中中国诸多岛屿、沙洲、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他们南北绵延2400多公里,东西约1300多公里,共涉及的海岛、礁、沙、滩等200多个。
它北起北外滩,南至曾母暗沙,西邻万安滩,东至黄岩岛.由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是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其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个是临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1.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能源之争。
上世纪60年代之前,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域所有权问题大都采取公开承认或默认的态度,所以基本上就不存在南海问题。
但是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诱人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
此外,南沙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约有1000余种左右。
南沙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
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强大诱因。
二是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
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相关的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
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三是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
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了有利的区位优势,而且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
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位或者双边谈判结果,这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冷战结束后,受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东盟提高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同时加强了沿南海的海空军事基地、战场建设和海空军联合军事演习。
这种“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我国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在南海问题上的相对强势,南海争端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国家海洋局在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南海形势复杂多变,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安全。
中国的“岛屿被占领、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变。
岛屿被占领。
目前,在我国南海中的南沙群岛,已经成为“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分割占领的格局,并且这种分割和控制有蔓延的趋势。
除了大陆控制的水暑礁等8个岛屿和台湾地区控制的太平岛外,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领了40多个岛屿,其中菲律宾占领9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越南占领29个。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又不顾中国人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并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屿和黄岩岛划入自己的领土:2009年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誓主权”。
海域被瓜分。
从1970年起,菲律宾就率先侵入南沙,并将我国4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
1974年5月,越南报纸刊登的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划入其领土,并改名为“长沙群岛”。
同时越南还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自己的版图。
越南还是第一个对整个南沙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
马来西亚从1977年开始派舰船侵入南沙,侵占了弹丸礁等岛屿,并将27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
2009年5月6日,越南、马来西亚又联合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方案,几乎瓜分了南沙海域。
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分别入侵
我国的传统海疆线内3万多平方公里和5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
我国版图上划得传统海上疆界“9条断续线”已名存实亡。
资源被掠夺。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他们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多个,现今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国南海“9条断续线”内,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5000万吨,天然气546亿立方米。
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至今尚无一口油井,未产一桶原油。
另外,我国管辖海域的鱼类资源也遭受到周边国家一些国家的大量偷捕和掠捕。
三、南海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马汉第一次提出“海权”这个词,他指出所谓“海权”就是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使一个名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他在著作中提出海权有有两种意义:其一是狭义上的海权,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指除了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包括海洋经济,即生产、航运和殖民地等。
在《海洋对历史的影响》和《海军战略》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详尽地表述了他的海权思想。
马汉以早期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及美国的具体史例为证,列举了影响海权的六个基本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包括与此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征和政府性质与政策。
马汉还认为,海权的争夺突出的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告诉我们,中国海权就是中国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和战略依托。
中国发展海权,其目标就是在海洋空间拥有系统的战略能力。
这种国家海洋能力包括控制海洋的能力、利用海洋汲取海洋财富的能力和由海上陆的能力。
而南海正是我国维护海权的主战场。
南海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南海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宝库也是交通命脉。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自近代以来,中国所遭遇的外敌入侵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上入侵,南海问题一直是海防的威胁所在。
i综观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起缘于对海洋的控制,中国南中国海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它是沟通两大洋和连接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对于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能源和领海权,更为重要的是能为中国的海防安全提供宝贵的战略空间,中国若能对南海实施有效的控制,使能获得广阔的海防线,从而对东南沿海的安全保护起到屏障作用,同时也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战略意义。
反之,一旦南海局势陷入困境,则有可能发生国家间的武装冲突,无疑将导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3.2南海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之多的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陆地的面积仅为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每年成千上万的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以每年50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
我国在南海拥有的海域超过206万平方公里,这些蓝色海洋国土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资源所在。
3.3南海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运输通道
海洋作为天然通道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建设中担任着各国经济联系纽带和运输大动脉的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而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特别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岛屿,与号称亚洲门户的马六
甲海峡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独特,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枢纽。
又被称为南海的钥匙。
在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39条航线中就有21条航线需要经过南沙或附近海域。
ii南海运输线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八成以上的进口石油将从中东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地区运输而来。
iii因此,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但取决取决于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