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方法-期末考核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理论与方法》期末考核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6分)
1.历史计量方法
历史计量方法的本来意义,是运用描述性的统计资料所形成的数据以论证或说明历史问题。

现代历史计量方法则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并在一定限度内分析史料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所以能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于历史研究领域,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2.历史心理研究方法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对历史做出合理解释的研究方法。

3.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4.年鉴学派
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现代西方史学的变革,是以法国年鉴学派的出现为标志的。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9年一1945年,主
要代表人物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

第二阶段从1945年一1968年。

第三阶段从1968年至今。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12分)
1.简述历史认识中的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宏观研究
历史认识按照认识范围的不同,大体形成微观、中观、宏观等几种类型,其区别同时间及空间跨度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区别还在于内涵。

三种类型近似于历史认识的感性、知性、理想三个不同的阶段。

对历史作微观的、中观的、宏观的不同层次研究,有历史实际本身的客观基础。

而从个别认识和整体把握、研究方法、以及对历史由量变到质变的把握这三个角度分析微观、中观、宏观这三种历史考察方式,则不难发现它们既各自有着特定的彼此不能替代的研究任务,同时又各自有着既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又有着明显区别的认识方法、认识途径。

一言以蔽之,微观、中观、宏观的历史考察,代表了历史认识、历史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同时,它们分别都只是有限的思维。

因此,微观、中观、宏观的历史考察,都只能在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有限的历史思维种得到充实、修正与发展。

2.简述历史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历史比较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史学分析方法。

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复杂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异同,发现历史本质,从而探寻历史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史学方法。

比较历史学,是19世纪中叶从欧洲开始产生的。

1、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
进行比较。

这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出发,进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研究。

2、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单个事物与过去某个时间的状态进行比较。

即时间
上的比较。

这主要是指从时间观念出发,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要把握住整体发展脉络,就得对中国近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做一个纵向的比较。

3、宏观比较:指站在历史整体的角度,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较研究。

历史的系统认识、历史本质的揭示、历史规律的发现,主要靠宏观比较研究。

4、微观比较:指不论从时间观念或者从空间观念出发,都是站在历史的待定角度,对各种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

对于具体的历史过程某个侧面的比较考察,对于特殊的历史人物的比较评价,对于专门的历史事件或个别历史现象的比较研究,对于具体的局部历史材料的比较分类,对于特定的历史范畴、经济范畴的比较研究等等,都属于微观比较研究类型。

3.简述历史撰述语言的审美要求
优秀的历史撰述,大多在语言表述上反映出史学家的良好的素养。

正因为如此,历代史学评论家都把是否讲求语言表述作为评论历史撰述的一个重要准则。

中外概莫能外。

而历史学家和史学评论家们对历史撰述之语言表述的审美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六点:一是真实之美。

这是通过历史学家的语言表述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撰述的本质的
美。

二是质朴之美,即历史撰述在反映真实史事的基础上写出事物的本色。

三是简洁之美,不仅从修辞角度要求文笔简洁,更指是否有利于写出“历史的发展”这一本质的问题。

四是动态之美,即通过历史撰述把历史运动表现出来。

五是含蓄之美,即指史学家不直接对所记史事进行评论,而是把自己的见解包含在所记的史事之中,从而留下无穷的余味和深沉的思考。

六是力量之美。

历史撰述只要表现了历史真实的或接近于历史真实的面貌,那么它就能给读者以警戒、启示。

三.论述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如何理解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在史料、科学认识总体及社会实践三
个层面上接受检验。

历史认识本质上乃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

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经由中介质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

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是各自具有独立品格的客观存在: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变、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更改的既定存在。

历史认识者本身也是一个各具独立性格的客观存在,他们不仅是有思想、感情、意识、性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且,他们的历史认识活动不可避免要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历史资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痕迹、遗产,其一经产生便成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独立性的客观的存在;不过,历史资料虽是历史认识不可或缺的中介条件,但它并不等于历史实际,而且它也会变化。


史实际、历史资料、历史认识者构成了各具独立性的三极,它们之中的每一极都积极地能动地作用于其它两极,三者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充满了活力的动态结构。

历史认识、历史思维离不开社会实践与历史学家的科学实践。

史认识中的三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达到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历史实际显现的程度,决定着历史资料存留的情况及范围的大小,决定着历史认识者思维方式及研究手段的时代水平,决定着三者互相作用的总方向、总水平、总限度。

当然,历史认识三极自觉的统一,不仅决定于个别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更有赖于历史学家总体的科学实践,即同时代众多历史学家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以及不同时代历史学家研究活动的不断积累,正是这种科学实践的总体,使历史认识的三极互相能动地统一有了坚实的直接保证。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过历史研究的实践和社会实践来进行检验。

这里面包括多个层面,如史料层面的检验即是其中之一。

一些认识的失误或分歧是由于史料缺乏或史料不够造成的。

如《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还是孙膑?很长时间聚讼不休。

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分歧一下子就被解决了。

史料层面的检验属于历史研究实践的范畴。

人类历史是连续不断的,依据正确的历史认识制定的改造社会现实的方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历史认识的正确与否,这是在社会实践层面上的检验。

2. 论述马克思在推动人们完整地了解历史的全部过程、认识历史的
全面本质方面所作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的一大理论贡献,是要求人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要求在观察历史时,从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从先前各个世代得到的现成条件,以及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

这种观察历史的方法,是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

它从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活过程,并把生产力视为历史中的动力性和决定性的因素,把与特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进而阐明和追溯国家与各种意识形态的活动及其产生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历史就不再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搜集,更不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由此历史的全面本质也就不再是难以捉摸的游魂,而成了可以从经验的观察中逐步认知的确定的东西。

马克思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创立了社会经济形态及社会形态学说。

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便清晰地于个别性中显示出常规性,于一次性中显示出重复性,于偶然性中显示出必然性,于多样性中显示出统一性,于变化中显示出规律。

马克思毕生都在探索人类究竟经历了哪些社会经济形态。

马克思的第三个重大贡献是发展了阶级斗争学说,使阶级、阶级斗争成为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矛盾,以及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嬗变为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与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梯叶里、米涅、基佐等人的相关理论有着原则区别。

要真正做到科学地把握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一主要线索来推进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必须准确地分析社会阶级,纠正曲解阶级含义或用等级、职业取代阶级划分的种种企图。

马克思的第四个重大贡献是要求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发展中观察它产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给予历史主义的分析和评价。

马克思的又一个重大贡献是关于创造历史的群众队伍逐步扩大的学说,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很自然地,物质生产者在历史发展中便具有不可替代更不可抹煞的作用。

于是,要了解历史的本质,自然需要重点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考察,必须把他们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纳入历史认识的视野。

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历史记忆方才能够真正从族类记忆、国家记忆演进为世界记忆和公众自我的记忆,人们方才能够更为方便地从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基本的脉络,进而深入认识历史发展的各种规律。

对于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何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宁曾经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和非常准确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