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下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9995/10-1617/F7.2023.24.060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下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周家宜 陈君梅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本文对粤北五市河源、清远、韶关、云浮、梅州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列举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粤北地区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项目谋划的初步成就,分析了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下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不足、配套旅游设施投入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人才聚集不足等,同时提出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资源、加快生态、旅游配套建设、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提高居民主体作用、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示范带;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化;人才培养;产业联动
本文索引:周家宜,陈君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下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24):060-063.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广大乡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铺开,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探索用好政策、资金点燃乡村内生之火的新思路尤为重要。

生态旅游资源归属公共产品,政府作为第一参与主体保障了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更科学的规划、开发和保护,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创造市场主体充分而公平竞争的良性氛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2 粤北五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现状
粤北地区包括河源、清远、韶关、云浮、梅州五市,整体来说,粤北山区并不是一个相互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域单元,基本上以各个地级市为核心展开,各地级市之间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中心城市规模较小,难以起到带动区域城市发展的领头左右;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是粤北山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主要特点,小城镇难以发挥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与辐射功能。

从自然条件来看,粤北地区是我国南方中亚热带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区域,是石漠化演变过程十分典型、石漠化问题依然严重的区域,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其植被覆盖率由35.8%降到16.8%,土壤流失的面积、强度分别由18.2%和605增加到41.3%和2863,粤北地区30%的农民年均收入远低于非岩溶区农民的人均水平。

生态环境问题带有“先天性”,粤北山区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本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比较大,只有少量沟谷地或落水洞周围可做耕地使用,地表水容易流入地下河,仅有的少量耕地也难以得到充分的灌溉,自然条件恶劣。

后天原因则是粤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动因,林业采伐过度,森林不断减少,土壤保水、保土能力下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虽然从事经济建设的资源匮乏,但粤北地区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广东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与粤北地区,在国家4A级以上的171家景区中,粤北地区拥有48家。

从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来看,广东省呈现珠三角和粤北地区都优于粤东和粤西地区。

在广东省的区域发展格局中,粤北被定位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获2019年“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称号。

在韶关市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了矿山治理恢复、生态系统保护、耕地与土壤修复及水环境治理等四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使得韶关市的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等生态指标都居广东地市首位。

清远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2019A101002093)。

作者简介:周家宜(198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经贸流通、区域经济研究;
陈君梅(1968-),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发展研究、农业人才培育。

0602023年12月
抓住高质量绿色发展宗旨,告别高耗能,拥抱新发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等特色清远生态农产品正加速形成百亿产值产业。

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是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是新阶段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目的是打造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同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先行示范带,进而辐射带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示范带如下:
2.1 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1.1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东源县历时两年已建成全长75公里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文旅融合的杰出代表。

这条示范带以东江为“带”,串联起了仙塘、义合、黄田、蓝口和柳城5个镇的39个村居,充分发挥了地方优势资源,示范带以多彩东江文化体验为主题打造了“归乡东江”片区,以温泉康养度假为特色打造了“云养东江”片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发展为重点打造了“稻梦东江”片区,形成了“一江引领、三段并进、多点齐发”的发展格局。

2.1.2 “江东越王•文道”示范带建设
南越王文化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元性、融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江东新区是东江流域客家地区的重要商埠之一,依托越王山风景区精心打造的“江东越王·文道”示范带串联新围村、雁头村、孔埔村、雅色村及留洞村,组成闭环状示范带。

这条乡村“农旅+文旅”风情带,因地制宜地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为载体,融入南越王文化灵魂,在振兴带节点上推动各村的优势产业如葡萄园、岩茶种植等,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2.1.3 万顷桃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连平县名胜古迹、旅游胜地众多,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连平八景”自古便享有盛名。

万顷桃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沿国道105线北起连平县边界上坪镇小水村,南至下洞村,全长约21公里,沿线共14个村,运用鹰嘴桃主题IP包装,串联沿线20多个桃园景点,以桃为媒,示范引领带动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连平县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项目抓落实,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品牌,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为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2.2 清远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022年清远市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指引(试行)》的十大标准及“基本建成”级别要求对全市重点推进的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行年终考评,共有12条示范带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2.2.1 “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作为广东最富有少数民族特色风情的板块之一,连南瑶族自治县依托“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走出了一条集聚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连南路径。

100公里“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金坑村“金三路”与稻鱼茶和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南岗千年瑶寨等节点,串珠成链形成“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沿线5个镇、60个行政村,联农带农11万人;617个自然村100%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2.2.2 “山宿流泉善美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从汕湛高速三坑出口到三坑圩镇长约16公里的绿道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起了5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沿途是风格各异的温泉民宿、风光秀丽的田园景观和整洁优美的乡村风貌。

三坑镇精心规划了沿线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了枫坑番薯干、山苏、罗氏虾、观赏鱼等农产品“品牌”。

为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三坑镇在规划建设示范带过程中,
整合各方资源图1 粤北山区行政区划图
2023年12月061
升级打造镇域电商平台及农产品展销中心,建成1个镇级农村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2.3 韶关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3.1 南雄“古巷新村”“红层沃土•缤纷湖珠”“粤赣驿道”示范带建设
南雄市自古以来就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政府抓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机遇,以运营思维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及资源资产等串点连线成片,打造了“古巷新村”
“红层沃土•缤纷湖珠”
“粤赣驿道”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示范带主要以珠玑、湖口两个“示范圩镇”为枢纽,
“古巷新村”示范带突出珠玑古巷和乡村旅游,
“红层沃土•缤纷湖珠”示范带围绕南药、丝苗米、生猪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
“粤赣驿道”示范带突出“梅关古道+梅岭鹅王”文化和美食。

2.3.2 武江区“青林水岸,红色印记”示范带建设
示范带长约20公里,惠及1.5万人,涵盖7个村(居),
“青林水岸,红色印记”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统筹推动“一村一品”连片发展。

2.4 云浮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4.1 云城区“南药之乡,绿色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起于云城街道和高峰街道大金山,止于南盛镇的滑石村和朝阳水库,总长度约45公里,涉及云城街道、南盛镇、高峰街道等3个镇街,辐射9个行政村(社区)。

发挥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巨大潜力,依托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药)和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药和花卉)向周边延伸出多个南药产业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并串联大金山和南山公园负离子漫步康养、高峰特色蔬菜和南盛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等现代工农旅结合基地。

2.4.2 云安区“金山云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以高村水美蓝坑越野基地为起点,止于金山村委,示范带总长度约25公里,串联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条特色精品自然村,大力探索“运动+旅游”“运动+农业”“运动+文化”“运动+培训”等新业态,构建起“运动休闲引流、乡村旅游留人”的新格局。

2.4.3 新兴里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打出“禅文化”名片,起于六祖镇旧郎村,途经禅域小镇等22个节点,止于里洞镇鹅石村,全长35公里,涉及18个行政村和六祖、里洞两个圩镇。

以“六祖禅宗”文化为灵魂,结合里洞镇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将茶叶种植、温泉养生、禅意乡村等资源有机融合,探索一条创新禅文化体验业态之路。

2.5 梅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叶帅故里•大美梅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丙村、雁洋两镇的13个行政村和1个圩镇,全长23公里,示范带内有1家5A级、3家4A级和2家3A级景区,2个中国传统村落,4家主板上市公司和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3 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背景下,政府充分发挥第一参与主体扫清政策障碍,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生态宜居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对乡村景观如绿化走廊、水系、民居、生产活动情景等进行系统性设计规划,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小到农房外立面的微改造、村路铺设沥青及绿化带规划建设、村内巷道改造、垃圾集中处理等方式,使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和提升。

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有了明显好转,示范带上的村庄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得到了改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提升了生态景观,擦亮了当地的资源精品名片,实现了资源景观的系统性重塑。

第二,融合衔接产业创新升级。

在示范带建设过程中,三产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同时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旅游规划公司等多元主体融合,孵化新产业项目落地,提升沿线乡村产业造血能力。

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政策保障下,各地政府在生态示范带建设过程中,多举措落实用地政策,优先调整存量土地资源,适当增加设施用地指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保障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引领强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用地需求。

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逐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粤北五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属于山区和丘陵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五市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现代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不足。

粤北五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对滞后,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生态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发展,长期处于单一自然或人文景观为主的阶段,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山区优质的旅游资源建设档次偏低、重复建设,而且没有形成与自然禀赋相匹配的生态旅游产业品牌和形象,直接影响了生态旅游产业的顾客体验与服务品质。

第二,配套旅游设施投入不完善。

粤北五市的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未能形成优势,使得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受到影响。

旅游产品也相对单一,缺乏特色和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0622023年12月
第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旅游产业高度依赖自然环境,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粤北五市的部分地区存在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等问题,如果旅游产品设计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会对当地造成很大影响。

第四,人才聚集不足。

生态旅游产业需要专业人才,包括旅游管理、广告营销、环境保护等专业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新农民形象,产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才能得到长足保证。

而粤北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的差距,使得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再加上传统农业生产思维使得本地的农民难以突破身份的限定,身份认识固化,认为农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如种地,收益只能看天吃饭。

4 粤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既因地制宜发挥了粤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政策利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创新融合。

4.1 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产业高度依赖资源,因此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专业规划团队的指导下确定生态旅游区域和重点线路,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开发和规划,粤北五市的资源各有亮点,如韶关有壮丽的丹霞地貌,云浮则有山水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手工艺术,河源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万绿湖等,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深度挖掘、高度整合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内在价值,形成区域性品牌形象。

4.2 加快生态旅游配套建设
生态旅游点多远离城市交通,在旅游服务的硬设施和软环境方面都要加快建设,包括链接生态旅游景区与中心城镇、公路、机场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建设生态公路,亦可打造如“最美公路”的生态新景点,推行绿色交通。

旅游景点的绿色住宿、服务点、厕所、停车场、加油站、充电站、标识标牌等都需要统一规划建设。

同时开展加强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3 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依托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达到改善区域环境、三产融合的社会效益,在许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同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生态旅游的主动参与性使得游客重游率较高,将生态旅游产业的景观、文化和空间资源深度整合,在发挥旅游业第三产业的优势基础上融合第一、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在许多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规划中,有“农业+旅游”
“农旅+文旅”
“农业+运动”等结合的新型业态,挖掘了乡土文化,强化品牌文化管理,吸引消费者前来观赏优美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游览独特的农村自然风光,体验传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获得丰富的生态旅游体验。

4.4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提高居民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主导的重要战略,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规划、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需要政府主导。

在政府主导重点推进的政策支持下解决财政扶持和资金保障问题,使生态旅游产业在起步初期得到保驾护航。

这一点在粤北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生态旅游规划地段的居民(农民)同样需要提升主体意识,在示范带建设中受益的居民,亲身感受到自家门口越来越漂亮,就业途径也越来越多,许多在外务工家人也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从而更有动力积极参加到旅游产品的建设中。

4.5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粤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或管理团队的问题,粤北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远,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生态旅游产业是口碑行业,更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经营管理都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跟进,第一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或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第二可对旅游从业人员通过长期、短期学习培训提高其从业能力和素质修养;第三则是与学校院所合作,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旅游及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海杰.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的生态体系构建: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3(18):26-28.
[2] 吴潇潇.连南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乡村科技,2022,13(22):126-129.
[3] 南方Plus.“瑶山那抹红”闪耀“乡村振兴大擂台”[EB/OL].2022-08-26,https:///dy/article/
HFMSQMVJ055004XG.html.
[4] 郑秋霞,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2):108-113.
[5] 钟漪萍,唐林仁,胡平波.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范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20(7):80-98.
2023年12月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