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铺轨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铺轨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摘要:目前,城市地铁建设中,铺轨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轨道工程质量和效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轨道施工实际来说,常见各类质量问题容易发生,比如出现道床混凝土质量病害、轨底坡控制不准、轨道几何状态超标等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采用轨道精调技术、改进钢轨支撑体系、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等,来保证轨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地铁铺轨;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地铁铺轨施工常见的施工方法
1.1散铺架轨法
一般用于高架线施工,高架线一般采用短轨枕道床,短轨道床,结构稳定、坚固耐久,轨道稳定性好,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轨道平顺,有利于铺设无缝线路;能适应高密度行车的需要,养护维修工作量少,排水性能好,道床干燥,对轨道绝缘有利。轨道结构重量轻,外观整齐、清洁与城市景观协调。但施工过程中精度控制水平较差,很难有效保证轨底坡的实现,运营后易造成钢轨不均匀磨耗的产生,增大运营养护维修工作量。
1.2轨排架轨法
一般用于地下线施工,地下线一般采用长轨枕道床,施工进度快,精度易保证,能有效保证轨底坡的实现,但由于长轨枕体积较大,道床混凝土的捣固密实较困难,且道床结构相对稍薄弱一些,轨枕易形成“空吊”,造成道床不良病害的产生,影响道床结构寿命。
2地铁铺轨施工质量缺陷及控制对策
2.1轨底坡质量方面
2.1.1轨底坡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1)轨排与钢轨支撑架上预设的轨底坡托盘斜面不密贴,未用竖向螺栓紧固密贴,导致轨底坡不满足要求。(2)钢轨支撑架刚度不足,产生变形,导致钢轨与钢轨支撑架轨底坡托盘斜面之间离缝。(3)安装钢轨支撑架时歪斜,安装不牢固。(4)轨底坡检测设备误差较大,精度不满足要求。
2.1.2控制轨底坡采取的措施
2.1.2.1安装钢轨支撑架时,轨排与钢轨支撑架上预设的轨底坡托盘斜面要密贴,且要用钢轨支撑架上的竖向螺栓紧固,使钢轨底部与钢轨支撑架上轨底坡托盘斜面密贴。
2.1.2.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工制作强度高,无变形的钢轨支撑架。
2.1.2.3安装钢轨支撑架时,确保钢轨支撑架平直,无歪斜。2.2.4采用精密轨底坡测量仪器,确保轨底坡满足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要避免对钢轨支撑架产生振动,防止钢轨支撑架产生偏移而影响轨道施工质量,轨底坡是轨道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必须重点做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轨底坡满足质量要求。
2.2道床混凝土病害方面
2.2.1道床混凝土病害地铁铺轨施工
①道床与基底脱离;②轨枕与道床脱离;③道床表面产生密集裂缝;④道床下沉或隆起;⑤道床底部大面积分层冒浆等。从施工过程中寻找产生该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桥梁沉降变形对道床的影
响。(2)道床混凝土浇筑前,基底处理不满足要求。(3)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操作人员未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施工。(4)施工组织不当、影响道床施工质量。
2.2.2道床混凝土病害的控制措施
2.2.2.1地铁高架线当桥梁施工完毕后,需经过一段时间(至少3~6个月)的沉降和徐变,待桥梁整体徐变稳定后,方可进行轨道道床施工,要求在轨道铺设
后桥梁徐变拱度或挠度和桥梁相邻墩台的工后均匀沉降量之差,趋于稳定且满足
规范要求。在施工时往往忽视或不引起重视稳定期,盲目赶进度,造成道床裂缝
的产生,影响道床质量。
2.2.2.2地下线道床基地土建结构出现渗水,基底泥浆清理不彻底,混凝土浇
筑后会在道床底部形成一层薄厚不均匀的泥浆浮层,由于地下渗水长时间的侵蚀
加之行车振动,造成道床与基底相分离、出现翻浆冒泥现等象。地下线水的来源
主要有①盾构管片接缝渗水;②盾构井处的地面雨水;③轨排井处的地面雨水、道床洒水养护用水等。地下线泥浆一般伴随着渗水流入隧道,泥浆主要来源有:
①基底凿毛产生的混凝土浮屑及杂物;②道床养护不当或配合比不当造成的道
床表面龟裂、剥落、大面积起皮、起灰产生的浮屑垃圾;③清理模板、钢轨支撑架产生的混凝土碴及杂物等。由于地下线施工是连续流水施工作业,受流水工序
的影响,相邻作业面之间很容易受到前一作业面的污染,例如前一作业面的垃圾
及养护污水很容易对后一作业面造成基底二次污染而且很难彻底清理,由于污水
在未得到彻底处理的情况下,被已浇筑的道床混凝土阻挡而无法自动排除,被参
杂在浇筑的混凝土内,大量的水改变了混凝土配合比甚至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
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强度,致使出现道床局部下沉隆起现象。
2.2.2.3在浇筑混凝土时,长轨枕底部及四周要加强振捣,防止造成轨枕周围
混凝土出现不密实出现空洞,致使出现轨枕与道床剥离,导致混凝土道床出现下
沉或裂缝,影响行车安全。浇筑混凝土时,初凝后要多次收面要,在混凝土终凝
后的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纹。
2.2.2.4受施工进度影响,各工序衔之间衔接紧密,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出现
轨道车过早的进入仍然处于养护期的道床上,有的甚至会出现混凝土终凝后不到24小时道床就承受来自轨道车巨大的动荷载,这势必会破坏道床内部结构,给质
量埋下隐患,因此要合理组织施工,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要求,防止混凝土道床过
早承受巨大荷载,影响道床质量。排水沟施工质量的属于经常被忽视的环节,经
常会出现无基底凿毛、垃圾清扫;浇筑混凝土时无振捣;混凝土终凝后无养护。
后期出现排水沟破裂[1]。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组织
施工,控制好各道工序质量,才能保障道床的施工质量。
2.3地铁钢轨方面
2.3.1轨道几何状态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轨道铺轨测量主要采用已测设的铺轨基标为控制点,人工使用万
能道尺,直角道尺和弦线等工具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调整,传统的人工作业,其
误差难以有效降低且精度难以保证,而且人工测量控制轨道几何状态无法做到系
统性和全面性,尤其在绝对偏差控制上合格率很不理想,且后期的轨道精调工作
量很大,需要一些特殊的轨道扣配件来满足轨道几何尺寸的调整,增加了人力物
力的投入,又为后期的运营增加了工作量[2]。因此需要引进新工艺来解决传统工
艺存在的问题。
2.3.2轨道几何状态不满足要求问题的对策
目前,国内地铁轨道施工的钢轨支撑架大多数为上承式钢轨支撑架,该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