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六章 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圣才出品】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答:集权主义是指用来概括封建社会传播事业及行为的总体特征的一个概念。
集权主义下,当权者们的传播理念是:传播事业是国家和君主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和其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整个社会传播事业应作为一种为上层统治者们服务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一种相反的异己势力而存在。
无论怎样的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
君主无一例外地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厉控制、统一管理,绝不使其损害王国和君主们的自身利益。
2.自由主义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指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答:特许出版独占制度是指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管理王国内出版印刷事业而实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②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③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④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强权管制。
1538年,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正式建立。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玛丽女皇执政时代为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
1557年,玛丽女王将行业出版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凡经女王特许的印刷商,都是这个公司的会员。
女王在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
对当局而言,通过皇家出版公司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而为了报答皇家特许的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独占权力,保护自己可观的财产利润,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完全同意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卖力地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这种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
3.《公报》答:《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三大官报之一,由泰奥弗拉斯特·勒纳多于1631年5月30日创办。
自1632年起,《公报》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维形。
依据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给予的两项特权——刊登、发售新闻和刊载、发售广告,勒纳多一家获利甚丰,但该报也因此俯首帖耳,甘做当权者的喉舌耳目。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①《公报》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②出版时间非常长,从1631年一直陆续发行到1915才停刊;③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很有影响,它还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个国家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2.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是?A. 《泰晤士报》B. 《法兰克福汇报》C. 《罗马公报》D. 《阿维斯塔新闻报》3.美国的第一份成功的日报是?A. 《纽约时报》B. 《华尔街日报》C. 《纽约时报》D. 《波士顿新闻信》4.黄色新闻业的代表人物是谁?A. 普利策B. 赫斯特C. 莫尔斯D. 肯尼迪5.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纸?A. 《通报》B. 《巴黎革命报》C. 《人民之友报》D. 《泰晤士报》6.无线电广播诞生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A. 哈瓦斯通讯社B. 路透社C. 美联社D. 法新社8.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现代新闻之父”?A. 莫尔斯B. 普利策C. 赫斯特D. 马克思9.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22年C. 1924年D. 1926年10.下列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实现电视直播的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苏联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是__________,创办于1788年。
2.美国的“便士报”时期,报纸售价降低到只需__________即可购买。
3.黄色新闻业以__________和煽情主义为特点,追求轰动效应。
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创办的报纸是__________。
5.无线电广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6.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_____,创办于1936年。
7.苏联的新闻事业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8.日本的《读卖新闻》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报纸。
9.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风格而著称。
10.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是ABC、CBS和__________。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伟大的《纽约时报》一、名词解释1.《纽约时报》答:《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是美国严肃高级报纸的代表,在全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原为一份廉价报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创始人是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
后奥克斯和苏兹贝格家族先后接管该报。
目前仍为苏兹贝格家族经营。
《纽约时报》由于风格古典严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在新闻报道方面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
几经易主之后,《纽约时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该报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垄断资产阶级一边。
2.亨利·雷蒙德答:亨利·雷蒙德是《纽约时报》的灵魂人物。
1841年,他投身于大学时代的崇拜偶像格里利手下,后成为《纽约论坛报》主编格里利的首席助手。
由于厌恶格里利的“激进主张”和反复无常的思想,不久便离开《论坛报》。
雷蒙德后来陆续担任过纽约的《使者与问讯者》报副主编和《哈泼斯》月刊杂志的编辑等职务。
1851年创办《纽约时报》,他为该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
这张报纸绝少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在报道政治新闻时,往往刻意标榜客观、公正,常常把双方的观点同时介绍给读者,而记者自己很少在文章中加以评价。
1869年,雷蒙德逝世。
3.卡尔·范安达答:卡尔·范安达是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是那个时代美国新闻界的头号传奇人物。
1904年,他被阿道夫·奥克斯任命为《纽约时报》的第二位新闻编辑主任。
在担任新闻编辑主任的25年中,范安达以自己的出色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一个新的辉煌顶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
他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有高度的重视,是最早发现并理解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重大意义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在美国报界用无线电报来传递新闻消息的人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它是由一位来自英国的流亡者本杰明·哈里斯于1690年创办的。
同早期的英国报纸一样,这份四个版的报纸只印完了三个版面,第四版是空白的,以便读者自己把所知的新闻补写上去,相互传阅。
这份报纸注重新闻,在选材上注意着重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的战争;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的人数等。
该报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而且读起来也像一份报纸。
但由于殖民统治当局对其中的一些消息相当不满,《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仅出版一期便告夭折,成为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新闻出版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札》答:《波士顿新闻信札》是美国新闻史上的第二份报纸。
由波士顿首任邮政局长坎贝尔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带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张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有一些出色的表现:①坎贝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办报认真,对读者负责;②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比较大;③重视刊登广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但该报在国外新闻报道上并不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坎贝尔认为新闻即是“最近的历史”,不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该报完全竞争不过海船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3.《新英格兰报》答:《新英格兰报》是一张独立的、既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的报纸,于1721年由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于波士顿。
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敢做敢为、颇有才气的美洲印刷商。
该报的叛逆精神一开始便跃然纸上,詹姆斯首先对波士顿宗教界不可一世的人物马瑟神父父子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
这场新闻讨伐战堪称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讨伐式的新闻报道运动,詹姆斯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随后,他又严厉批评殖民当局对附近海盗的骚扰抵抗不力、行动迟缓时,便很快招致官方的愤怒和打击。
1722年,当局以“蔑视罪”传讯了拒不停刊的詹姆斯·富兰克林,并判处其一个月的监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
第七章“二元化”的变通之路一、名词解释1.《荷兰传闻书》答:《荷兰传闻书》是日本在幕府末期出现的一种带有强烈近代传媒色彩的官方信息传播工具。
在日本整个“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同外部的唯一来往国就是荷兰。
当时,日本唯一的对外出海口——长崎“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应幕府的要求每年一次向幕府提供世界各国情况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由幕府官办的外事翻译机构“洋书调所”译成日文,名为《荷兰传闻书》。
它是当时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
2.《官版·巴达维亚新闻》答:《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
随着幕府政府逐渐增加与各国的交往,荷兰商馆遵命直接向幕府呈送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爪哇新闻书》。
自1862年起,幕府准以《巴达维亚新闻》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
因是官办,故被人们冠以“官版”字样,全称《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严格而论,《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新闻书而不是什么报纸,但它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官版·巴达维亚新闻》较为原始,但因公开发行,报道时事,所以同以往的封建信息传播媒介有很大不同,人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3.“白虹贯日”事件答:“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
1918年8月25日,日本84家报刊的记者代表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辞职。
8月26日,积极报道关西大会消息的大阪《朝日新闻》在其晚刊中刊登了该报记者大西利夫的一篇消息。
由于消息中使用了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大阪《朝日新闻》遂被寺内政府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而受到司法起诉。
审判的结果是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已售报纸全部收回予以销毁,作者大西利夫和编辑山口信雄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总编辑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退出该报,甚至有人因此事而被迫发表了“辨明悔过书”。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一、简答题简述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南斯拉夫新闻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1919—1945年地下工作和战争时期的革命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
(2)1945—1950年间外来的苏联集权模式影响。
(3)南斯拉夫党和人民自行创立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和实践。
二、论述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
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为:(1)自治新闻体制的形成和特征(1950—1971)在这一时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新闻制度基本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工具社会职能的转变新闻传媒转变为帮助工人自治者和公民们获得最广泛、最充分和及时的新闻与情报的社会工具,使用社会化的新闻媒介是自治者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是他赖以实现其他一切自治权力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②共盟与新闻传媒关系的转变在社会自治的条件下,新闻单位是依据自治原则独立进行活动的社会主体,这一主体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享有充分独立的权力。
③南斯拉夫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及其特点共盟认为,南斯拉夫社会自治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所要求的新闻事业必然是自由的而不是少数人的垄断物。
宏观来看,南斯拉夫新闻自由的原则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a.具备比较完善的法律形式。
b.它不是某种超阶级的或无限制的自由,即类似于西方所鼓吹的那种新闻自由。
第一,它的阶级性首先突出表现在保证构成这个社会基础的一些基本原则不受攻击。
第二,还表现为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利用这一原则把新闻媒体私人化(私有化),从而使劳动人民实际上被迫放弃这一自由。
第三,反对新闻工具在报道和辩论中秉持所谓的“不偏不倚”,无立场、无观点的态度。
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新闻体系形成时期的主要特点a.以往为各级政党组织机关报的主要报刊,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转变为劳动人民群众组织的机关报刊。
b.1965年以后南斯拉夫新闻单位招收新人员时不再由党和政府的人事部门选派,而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八章 前苏联新闻传播事业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前苏联新闻传播事业模式一、名词解释1.《同时代人》答:《同时代人》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
该刊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初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
1847年转入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之手,别林斯基遂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
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时代人》的主编后,经常刊发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复刊后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转而严格控制报业,《同时代人》被勒令长期停刊。
2.《祖国纪事》答:《祖国纪事》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
该刊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由安·克拉耶夫斯基发行,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
后别林斯基同克拉耶夫斯基在政治观点上发生了分歧,转到《同时代人》杂志工作,《祖国纪事》的战斗性有所减弱。
1848年以后,在沙皇政府出版监督委员会的严密管制下,该杂志逐渐带有了学院派色彩。
1868年转入涅克拉索夫之手,重新发扬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抨击专制制度,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察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
3.《工人曙光报》答:《工人曙光报》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
1878年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多次领导工人罢工,并于1880年2月15日出版《工人曙光报》,由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亲自担任编辑。
哈尔图林通过《工人曙光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
202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经验首先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考研仅仅自己埋头复习是不行的,一定要和别人进行交流,我当时是在high研App和大家一起学习,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下面我也给大家说说我的考研经验。
【初试参考书】初试参考书 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广播电视学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传播史论红宝书》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复试参考书】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专业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学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史论;广播学;电视学;纪录片学;广播电视学传播方向,互联网与社会。
【本专业复习经验】(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九章 市场的竞争)【圣才出品】
第九章市场的竞争一、名词解释1.廉价报刊答:廉价报刊是指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基本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新闻史学家们为此把它称为之“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廉价报刊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来极力满足公众求知、猎奇、娱乐、争论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注重报道内容的趣味性,售价便宜,着眼于盈利。
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
2.《纽约先驱报》答:《纽约先驱报》是美国廉价报刊时期有名的便士报,1835年5月6日由贝内特创办。
贝内特是一位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奠定廉价报刊的整体风貌上,无人出乎其右。
创刊伊始的《纽约先驱报》在许多方面全力模仿业已成功的《纽约太阳报》。
它报价一分,街头零售,注重刊登社会性的色情、凶杀、暴力新闻,并且不久即在报道的内容和质量上超过了《纽约太阳报》,大获成功。
坚持报纸的独立编辑方针是贝内特孜孜追求的首要目标。
《纽约先驱报》的另一个特色是顽强的专业进取精神。
它逐年逐步向新闻报道的其他领域迅速扩展,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新闻消息。
但贝内特的“煽情新闻”也遭到了社会上普遍的批评,纽约市的几大报纸曾联合起来发动对贝内特的“道德战”。
3.《纽约太阳报》答:《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市出版,它的创办者是本杰明·戴伊。
这份新颖小报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戴伊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宣称要摆脱以往报纸依靠政府、政党津贴的附庸地位。
《纽约太阳报》有以下特点:①在报纸内容上,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以吸引识字不多的广大下层读者;②在文章的写作上,该报注重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有戏剧性,讲究写作有趣、幽默、机智;③在版面形式上,戴伊的报纸突破了以往报刊呆板的陈旧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④在发行方面,《太阳报》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依靠传统的预先订阅方法。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八章 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外部强力植入的模式一、名词解释1.“事先审查制”答:“事先审查制”是指二战以后,盟军总部(GHQ)对日本新闻审查采取的一种半军事化措施。
主要的把关内容涉及两个方面:①确保日本大众传媒对占领军和联合国有关言论及报道的正确性;②确保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正常推进。
相应地,媒体凡对军国主义思想和超国家主义行为的肯定或具有封建集权色彩、非民主主义的言论报道均在被审查排斥之列。
GHQ的审查是相当严格的,如果大众传媒违反了上述两个方面和有关条例的规定,当事者将受到严厉的军事审判,这一强力措施对于促使日本各新闻机构积极执行GHQ的新闻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
2.“晚刊旋风”答:“晚刊旋风”是盟军占领初期,日本新闻界便展开自由的商业竞争的标志。
所有参与竞争的晚刊均以色情性、轰动性的新闻报道为“重磅炸弹”招揽读者。
各报的社会部急剧扩大,编采人员迅速增加,而这种黄色新闻的竞争,虽然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却常常证明是各报招徕读者的有效手段而被放肆地加以使用,这一时期的日本晚报就像欧美国家“廉价报刊”时期那样,进入了一个疯狂的利润追求阶段。
1946年《神户新闻》首先发售以普通市民为读者对象的晚报,引发了各报创办晚刊的浪潮。
最大的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晚报也相继出版发行。
《读卖新闻》不甘落后,也推出了自己的晚报。
这样,全国性的三大报纸以各自独立的城市晚报为开端,拉开了战后报业商业自由大竞争的序幕。
3.“电波三法”答:“电波三法”是指1950日本国会通过的《广播法》、《电波法》和《电波监督管制委员会设置法》。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民营广播和电视蓬勃兴起,这三个法律加快了日本广播与电视的建设步伐。
根据《广播法》,日本NHK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法人资格社团,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获得了垄断性的竞争地位,迈开了新的前进步伐。
与此同时,《广播法》等法规也为民营电台、电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1年,名古屋的中部“日本广播”和大阪的“新日本广播”(即现在的《每日》广播)问世,以此为开端,新的民营电台、电视台不断涌现,形成了日本广播电视事业两条腿走路的广播电视新体制。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圣才出品】
第五章起伏的曲折之路一、名词解释1.伏尔泰答: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对当时整个欧洲都有极大影响的思想巨匠。
他居住在一个便于逃离封建专制势力迫害的边境小城,著书立说、评论时事,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学派中最为重要的一位代表。
伏尔泰的著作激烈攻击专制反动的封建制度,反对封建的贡赋和等级特权,提倡实行“开明君主制”,要求公民拥有宗教信仰、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伏尔泰关于言论自由的一句名言在今天听来仍独具睿智:我坚决反对您所说出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您说出这些字的自由权力。
2.孟德斯鸠答: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在政治学上颇有贡献的伟人,他在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他所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必须分立才能相互制衡、才能避免君主和统治者滥用职权、实现公民政治自由的学说,对后续发生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宪政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他的“权力制衡”原则,导致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新闻传播事业“第四等级”地位的确立,导致了一种社会化的普遍认同观念:新闻事业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舆论力量,对社会的其他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实施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
3.卢梭答: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启蒙思想运动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人民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为了维护社会的运作和人们的自由与平等权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了一些大家都应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如果受人民推举产生的统治者变成了专制暴君,人民就有权废止对他的服从契约,有权用各种方式——包括用武力方式来推翻暴君的统治。
因为立法的权力属于人民,行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的大会,而每一个公民的意志则从属于全体人民总意志的凝聚体——各种法律,因而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就是人民的主权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四章 渐进的改良之路)【圣才出品】
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答:约翰·威克斯是一位新闻自由的斗争者,英国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与他有关的“约翰·威克斯案”打破了报道国会新闻的禁令。
1762年6月5日,威克斯创办了《北不列颠人报》,强烈鼓吹新闻自由。
由于他在该报第45期中撰写长篇文章攻击国王乔治三世被司法大臣以“总逮捕状”权力逮捕,威克斯被释放后联合其他被捕的48人联名上诉。
“总逮捕状”被宣判为非法,政府赔偿10万英镑,从此,总逮捕状制度宣告废除。
1764年,威克斯因重印《北不列颠人报》合订本和撰写《论女人》一文而被下议院剥夺议员资格,驱逐出境。
1768年,威克斯被重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但遭到下院拒绝并以旧案判罪。
1771年,下院鉴于民众的抗议活动,被迫承认了威克斯的议员资格,但再度重申禁令,不以任何形式报道国会消息。
威克斯为解除国会此项禁令同国会展开了激烈的长期的斗争,许多报刊纷纷刊载文章予以支持,伦敦市民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国会最终被迫解除了“禁止报道国会消息”的法令,英国新闻界获得了公开报道国会辩论的权力,威克斯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全面胜利。
2.“知识税”[南京师大2008年研]答:“知识税”是18世纪初英国政府开始对报纸、广告、纸张等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又称“印花税”。
它是英国政府继1694年皇家出版特许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一种通过经济手段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知识税”。
“知识税”有四项内容: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注册。
法案实施不到半年,伦敦的报纸竟然停刊近一半之多,政府遏制报刊发展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1853年,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决定广告税从同年5月份起终止废除。
1855年国会又决定取消报纸税金。
1861年10月,印花税的最后一个项目纸张税也完全废止。
至此,“知识税”这一官方限制打击英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成长历程的压迫手段宣告全面结束。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
第十一章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一、名词解释1.商业报刊时期答:商业报刊时期一般以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为到来的标志。
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或者很快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例如美国),或者从党报时期的发展顶点走下来,逐渐转向商业报刊时期。
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
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答: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
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二、简答题1.英国有哪几家全国性“高级报纸”?英国的“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各有何特点?[人大2005年研]答:(1)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特点英国报纸分为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两大类。
①高级报纸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谨,以国内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读者大部分是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
②大众报纸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夸张、泼辣。
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
读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资产阶级、职员和城市平民。
③在电视的冲击下,大众报纸销路大减,高级报纸则以其国际国内的新闻报道、解释和评论的权威性,还能基本维持销路。
(2)英国的高级报纸①《泰晤士报》a.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
该报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b.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曾格案件2.社会责任理论3.BBC4.古登堡5.《读卖新闻》二、简答题(15×3=45分)1.简述普利策成功经营《纽约世界报》的原因。
2.简述《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3.广播事业是怎样诞生的?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分析苏联新闻传播模式的特征。
2.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3.试比较分析政党报刊和廉价报刊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曾格案件答:曾格案件是指发生在英属纽约州殖民地、涉及到新闻自由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这个案件对北美十三州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约翰·曾格曾是布雷德福印刷所的一个学徒,期满出师后自己开办了一个印刷所,1733年11月5日,曾格创办《纽约新闻周刊》,其政治态度却倾向于“平民派”。
因在“创刊号”和第5期报刊中用讽刺挖苦的笔调讥讽了总督科斯比,恼羞成怒的科斯比总督以诽谤及煽动罪于1734年11月17日将曾格逮捕。
该案于1735年8月4日正式开庭审讯。
已80高龄的费城律师汉密尔顿赶到纽约出庭为曾格辩护。
面对首席法官提出的“越是事实越构成诽谤”的说法,汉密尔顿雄辩的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的原则。
汉密尔顿伟大的人格、雄辩的才华、渊博的知识、严谨的逻辑征服了法庭上的每一位听众,汉密尔顿答辩胜诉,陪审团成员一致做出“无罪”的裁决,法官被迫宣告约翰·曾格无罪、当庭予以释放。
约翰·曾格成为了美国新闻史上的英雄人物,而安得鲁·汉密尔顿也以其为自由事业所作的这场著名答辩而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
2.社会责任理论答:社会责任理论是20世纪初在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新学说,该理论质疑之前盛行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传媒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其要点有:①传播事业对公众的福利必须负有社会责任,传播事业应当担负起消息和讨论的公共传播者的职责;②公众对于传播事业也有着特定的义务,同大众传媒一样,公众对于言论自由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义务,这就是帮助、监督大众传媒完成其肩负的社会职责;③政府对于传播界而言,不能仅仅只是允许新闻自由、消极地不去干涉新闻传播自由,它还必须积极地促进这种自由的实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七章 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简史一、名词解释1.《新莱茵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2006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新莱茵报》是一份真正的无产阶级最早的报刊,是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报刊发展的顶峰,欧洲无产阶级最优秀的政治机关报。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德国工人的运动在莱茵地区的科隆城创办了《新莱茵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对开大报,每天一张,特殊情况下则出增刊和副刊,遇有重大新闻就出号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家报刊的工作经验在许多方面奠定了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传统和原则。
比如该报是无产阶级报刊里最早建立通讯员网络的报纸;它非常重视读者来信;其宣传重点突出,紧密配合形势;其写作文风朴实、通俗易懂,报道内容主题广泛深刻;它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文章都有很高的水准。
2.《北极星报》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份报纸。
1837年创办,创办人为宪章运动的左翼主要领导人菲奥康·瑙尔,宪章派的著名领袖朱哈尼和厄·琼斯都是该报的编辑。
《北极星报》的发行量曾高达12万份,持续出版了15年之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它在各方面都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称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正式机关报”。
恩格斯也曾为该报撰稿达6年之久,十分关心这份工人阶级的政治报纸。
二、简答题1.简述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
答:国际共运新闻传播事业新模式的基本要点如下:(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宗旨,以达成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圭臬,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民自由权利为目标。
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媒体新模式的基本建设原则。
(2)新模式的具体建设以实践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步骤来达成第一项要点,在真理标准面前,不管是摘抄的领袖人物的只言片语,还是前人的“两个凡是”口号等,都不能与实践的标准相抗衡。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三章 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近现代通讯社的历史名词解释1.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
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
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
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2.安莎通讯社[华中师大2013年研]答: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为50多家报社组成的股份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
总社在罗马,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芬通讯社。
1945年1月13日由意大利12家日报联合创办。
安莎社同政府关系密切,经济上接受政府资助。
根据规定,它有责任报道政府机关和议会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则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安莎社的新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作评论;二是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尤其注重对拉美地区的报道。
3.塔斯社答: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
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一、名词解释斯蒂法尼社答:斯蒂法尼社是在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支持下,由新闻记者斯蒂法尼于1853年建立的通讯社。
这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
意大利统一后,这家通讯社扩大为股份公司。
斯蒂法尼社是当时仅次于欧洲三大通讯社的欧洲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
1890年,斯蒂法尼社与德国的沃尔夫社和奥地利的通讯社签订了协议:三社之间交换新闻,以打破哈瓦斯通讯社在欧洲的垄断地位。
1935年,政府新闻宣传部与该社签订合同,由政府负担该社费用。
至此,斯蒂法尼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之下。
1943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二、简答题1.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
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
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
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
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④纳粹政权对新闻业并不仅止于消极的控制,而且力图加以积极的操纵。
上述种种控制措施的目的都是要使新闻媒介及其成员成为统治当局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积极鼓吹者。
(2)目前德国报业结构的特点: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报业政策仍实行联邦德国的政策,整个德国的新闻管制归于统一。
在六七十年代后,德国报业发展势头放缓,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兼并集中趋势,其标志是:报纸的总发行量在持续增长,可是报纸的总数和出版单位却在不断减少。
(3)最大的报团:罗瑟米尔报团该报团业主为北岩的弟弟哈罗德·哈姆斯沃思(1914年受封为罗瑟米尔勋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政府部长)。
他早年协助北岩经营报业,自己还办了《每日纪实报》等报纸,1914年获得了《每日镜报》的控股权,1915年创办《星期日画报》。
1922年北岩去世,北岩报团逐步瓦解(譬如《泰晤士报》就卖给了阿斯特),罗瑟米尔继承了北岩的大部分报刊,从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报团。
不过,30年代罗瑟米尔报团也走向衰落,所属的《每日镜报》于1931年分离出去独立经营。
(4)重要的日报①《世界报)该报于1946年6月创刊,社址原在汉堡,1976年迁到波恩,1993年迁至柏林。
创办人是英军占领当局,初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1952年招标出售,施普林格买下3/4股权。
读者大多为政界、经济界、文教界人士。
②《南德意志报》该报1945年10月创刊于慕尼黑。
开始时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
创办时持社会民主党执照,以后变为私人报纸,但仍倾向社民党。
读者对象主要为自由派知识分子。
(5)重要期刊①《明镜》该刊于1947年创刊,社址汉堡,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用德文和英文出版。
篇幅有350页,发行量105万份左右。
该刊政治上中间偏左,以严肃的政治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在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影响,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德意志的民主堡垒”。
该刊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风格,被同行们称为《明镜》风格。
②《焦点》该刊1993年发刊于慕尼黑,为布尔达出版公司发行,号称是为“信息精英”们创办的新闻周刊。
该刊报道题材广泛,内容有深度,多数报道还配有大幅照片和图表,颇具吸引力。
短短几年内发行量扶摇直上,20世纪末已达80万份。
③《明星》该刊1948年创刊于汉堡,是德国最畅销的大众化时事周刊,也是新闻类画报。
它的报道广泛,从政治内幕到凡人琐事都有,尤其以揭丑和猎奇著称。
形式上讲究标题设计和图片运用,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每期300多页(广告约占一半),发行量110万份以上。
2.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答: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1)实行一区一报制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
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
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的办法。
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均仿效过这种做法。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
该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
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
根据这一法令,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墨索里尼执政期间,各报总编辑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口头或书面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
1932年海军演习时,新闻宣传部指示各报夸大事实,说明参加演习的舰艇有100艘,潜艇30艘。
并强调,在这次演习中海军部分是最重要的,罗马的任何报纸只能将最大的标题给予海军部分(尽管空军部分也很重要)。
(4)实行新闻检查1924年,社会党议员马蒂奥特因发表反法西斯演说而遭暗杀,全国大小报纸群起攻击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感到这样下去对法西斯政权威胁甚大,于是决定实行新闻检查。
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
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亦可删改或扣压新闻。
外籍记者如不服从,可判处五年至十年的徒刑。
3.列举出几个意大利的主要报团,并作简要介绍。
答:意大利重要的报纸杂志几乎全部属于或受控于大的垄断资本集团。
这些报业集团主要有:(1)蒙达多利—快报集团这是意大利主要的出版集团,拥有意大利国内期刊市场份额的23%,出版日报《共和国报》以及9家省报,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13.5%。
1982年,该报团与人联手涉足电视领域,创办了全国性的商业电视网——Rete4,但不久即因资金困难被迫出卖给了电视巨头贝卢斯科尼。
(2)里佐利—晚邮报出版集团该集团自称为独立的出版集团,但实际上同菲亚特公司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拥有全国期刊发行量的17%,出版两份日报——《晚邮报》和《体育邮报》,这两份报纸占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16%。
(3)菲亚特出版集团该集团是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附属的出版公司,直接拥有和出版两份全国性的日报——《新闻报》和《新闻晚报》,占全国日报总发行量的7%。
该报团同时还以财政手段控制着里佐利-晚邮报出版集团的经营业务。
(4)蒙蒂—里费塞出版集团该集团控制着5家地区性日报的出版发行,发行量占全国日报总发行量的9%。
(5)费鲁兹出版集团该集团出版《信使报》以及其他3家地方性日报,其发行量占全国报纸总销量的4.5%。
4.简略叙述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如下:(1)在新闻事业中,新政府颁布了新闻法,限制和打击反对派报纸。
依据此法,意大利全国的报纸被命令予以合并,规定一个地区只能有一家报纸。
通过“合并”方式,法西斯政府消灭了不少反对派报纸,达到了言论的一致。
1924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规定,新创报刊必须经法院检察核准,而且必须经当地行政长官同意方可创办,从而把管控各地新闻传媒的大权掌握在了法西斯官员手中。
(2)1925年,墨索里尼公布《新闻记者登记法》,同时组织全国性的记者工会和报纸发行人协会,在意大利彻底实行新闻事业的法西斯化体制。
(3)法西斯政府最高新闻管理机构是内政部新闻管理处,该处后被分出,升格成立为新闻宣传部,由墨索里尼的女婿希阿诺担任部长。
该部逐日对各报用口头、文字或电话的方式颁发指示,这些指示大至新闻政策,小至具体的新闻标题、记叙内容,一应俱有,详细周全。
(4)对于外国报刊、电台、通讯社驻意大利的记者,墨索里尼政府也采取了强硬的控制措施。
1924年以后,意大利政府对外籍新闻记者的新闻稿件也进行新闻检查,凡批评墨索里尼或对其政府表示不友好的电讯及消息均不得拍发国外。
这样,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通过对国内外新闻事业的控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了法西斯新闻体制。
三、论述题试结合具体实例,论述意大利新闻传播业法西斯化的过程。
答:意大利长期以来缺乏民主制的传统,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人们就寄希望于某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