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
A.寸口与趺阳诊法
B.少阴诊法
C.趺阳诊法
D.寸口三部诊法
E.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
2、《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
A.22篇
B.23篇
C.24篇
D.25篇
E.26篇
3、在《金匮要略》中麻黄配乌头的作用是:
A.发散寒湿,温经止痛
B.解表除湿,风湿并治
C. 并行表里之湿
D.宣肺化痰
E.散饮降逆
4、下列方剂中,重用厚朴的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通脉四逆汤
C.厚朴三物汤
D.小承气汤
E.四逆汤
5、某患者感受风寒,出现恶寒、身痛,医误下之,损伤脾胃阳气,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此时,治疗的最佳方案是:
A.先解表,后温里
B.解表为主,兼温里
C.先温里,后解表
D.表里同治
E.重在温里,兼解表
6、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治宜:
A.桂枝附子汤
B.白术附子汤
C.甘草附子汤
D.麻黄加术汤
E.防己黄芪汤
7、关于麻杏苡甘汤的论述错误的是:
A、麻黄配薏苡仁是偏于凉散
B、麻黄配杏仁辛温发汗
C、即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
D、主治风湿在表
E.其病多由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8、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
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
E.半夏、生姜、黄连、黄芩、党参
9、《金匮要略》所论述的中风,其成因是:
A.正气亏损,外邪诱发
B.情志过激,五志化火
C.营卫不固,风邪客表
D.气虚生痰,风痰阻络
E.内脏亏虚,本气自病
10、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临床表现是:
A.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B.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
C.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
D.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
11、薯蓣丸治疗“虚劳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
A.补肾为主,兼理气活血
B.健脾为主,兼理气活血
C.养心为主,兼益气祛邪
D.补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
E.健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
1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A.阴虚内热
B.阳气不足
C.阴阳两虚
D.气血两虚
E.瘀血内着
13、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共有症状是:
A.咳嗽
B.吐涎沫
C.头眩
D.口渴
E.胸痛
14、肺痈的代表症状是:
A.咳嗽胸痛
B.脉象滑数有力
C.咳吐黄痰
D.咳吐脓痰腥臭
E.口燥
15、射干麻黄汤比小青龙汤哪项作用更强:
A.散寒
B.止咳
C.解表
D.祛痰
E.降逆
16、桂枝加桂汤中,加重桂枝的目的是:
A.温经
B.解表
C.平冲
D.化气
E.以上都不是
17、胸痹的典型证候是:
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B.咳嗽气短,不得平卧
C.心痛车彻背,背痛彻心
D.胸闷憋气
E.胸中刺痛
18、胸痹缓急者,治宜:
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 E.栝蒌薤白白酒汤
19、“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治用:
A.附子粳米汤
B.大建中汤
C.理中汤
D.赤丸
E.大乌头煎
20、下列病证中,何者不宜使用大承气汤治疗:
A.阳明里热,化燥成痉
B.产后瘀血内结,兼挟阳明里实
C.宿食病,泻痢臭秽不爽
D.宿食在上脘,泛恶欲呕
E.上述余邪未尽,至其年月日时复发
21、下列哪项不是大乌头煎的主治证候:
A.绕脐痛
B.发则白汗出
C.手足厥冷
D.脉沉紧
E.身疼痛
22、治疗肝着的旋覆花汤的药物组成是:
A.旋覆花、葱、赤芍
B.旋覆花、葱、新絳
C.旋覆花、新絳、郁金
D.旋覆花、新絳、赤芍
E.旋覆花、新絳、苏木
23、脾约病治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厚朴七物汤
E.大黄附子细辛汤
245、痰饮的形成与何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25、以下哪项不属于《金匮》“四饮”的范畴?
A.留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痰饮
26患者见腹满,口舌干燥,时闻肠鸣,二便不利,宜用:
A.厚朴大黄汤
B.己椒苈黄丸
C.甘遂半夏汤
D.木防己汤
E.十枣汤
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
A.猪苓汤
B.茯苓泽泻汤
C.五苓散
D.肾气丸
E.文蛤散
28、《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之小便不利的方剂是:
A.栝蒌瞿麦丸
B.猪苓汤
C.肾气丸
D.五苓散
E.白虎汤
29、《金匮》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中,具有健脾益肾利湿作用的方剂是:
A. 蒲灰散
B.滑石白鱼散
C.茯苓戎盐汤
D.文蛤散
E.栝楼瞿麦丸
30、风水的病机是:
A.肾阳衰微,寒水凝结
B.肾阳不足,停水泛溢
C.水湿犯表,郁而化热
D.风邪外袭,肺失通调,停水外溢
E.脾阳不运,停水泛溢
31、风水和黄汗除了汗的特征以外,关键区别在于:
A.恶风
B.全身浮肿
C.口渴
D.关节疼痛
E.脉沉
32、湿邪发黄与其他原因引起发黄的鉴别要点是:
A.口渴与否
B.腹胀与否
C.发热与否
D.呕吐与否
E.小便利否
3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疗用:
A.栀子大黄汤
B.茵陈蒿汤
C.大黄硝石汤
D.硝石矾石散
E.茵陈五苓散
34、猪膏髮煎所治的黄疸,其发病的病机是:
A.湿热发黄
B.寒湿发黄
C.火劫发黄
D.燥结发黄
E.女劳发黄
35、柏叶汤主治吐血不止的病机是:
A.心阳不足
B.中气虚寒
C.水饮凌心
D.瘀血内阻
E.心火亢盛
36、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
A.干地黄
B.阿胶
C.甘草
D.黄芩
E.附子
37、橘皮汤的主症是:
A.呕吐、头痛、手足厥
B.干呕、吐逆、吐涎沫
C.朝食暮吐、胸满、哕
D.呕吐、哕、手足心热
E.干呕、哕、手足厥
38、肠痈脓已成,最佳治疗方剂是:
A.排脓散
B.王不留行散
C.大黄牡丹汤
D.薏苡附子败酱散
E.黄连粉
39、对后世诊断瘀血启发最大的临床表现是:
A.胸满心烦
B.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
C.无寒热,脉微大来迟
D.肌肤甲错
E.唇痿舌青
40、《金匮》主治虚寒胃反的方剂是:
A.大半夏汤
B.大黄甘草汤
C.半夏干姜散
D.吴茱萸汤
E.小半夏汤
(二)X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金匮要略》的用药特点包括:
A.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 B.重视药物的炮制
C.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 D.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
E.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
2、对“治肝补脾”的正确认识有:
A.适用于所有肝病
B.是治未病思想的一种表现
C.适用于肝脾两虚证
D.适用于肝实而脾虚之证
E.适用于所有脾病的治疗
3、“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说明临床应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进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下列哪几项为“所得”:
A.脾病湿困而居燥室
B.脾病湿困而用辛温
C.肺病气虚而着寒衣
D.肝病气郁用辛散之
E.肝病阴虚用酸补之
4、《金匮要略》中,赤小豆当归散可用于治疗下列哪种病证:
A.阴阳毒
B.狐惑病未酿脓者
C.狐惑病已酿脓者
D.近血
E.远血
5、虚劳干血证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
A、肌肤甲错
B、两目黯黑
C、腹满不能饮食
D、面黄羸瘦
E、脉涩
6、甘遂半夏汤的煎服法,为了安全起见,应按照《千金》记载为准,即:
A.甘遂、半夏同煎
B.甘遂、芍药同煎
C.芍药、甘草同煎
D.半夏、甘草同煎
E.芍药、半夏同煎
7、泻心汤的组成是:
A.大黄
B.黄连
C.黄芩
D.黄柏
E.地黄
8、大半夏汤是治疗胃反的主方之一,其功用有:
A.和胃补虚
B.降逆润燥
C.通利二便
D.健脾和胃
E.和胃降逆
9、大黄甘草汤的病机有:
A.胃肠实热
B.虚火上炎
C.肝郁化火
D.胃强脾弱
10.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机的呕吐:
A.胃阳虚乏,寒饮内停以致胃气上逆
B.胃虚饮停夹肝气上逆
C.虚寒呕吐而阴盛格阳
D.实热壅阻胃肠,腑气不通
E.少阳邪热迫胃致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原文或原文精神回答)
1、,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后乃治其也。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
4、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药。
5、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主之。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痉病:
2、血痹:
3、缓中补虚:
4、奔豚气病:
5、肾著: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
1、你对“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如何理解?
2、试鉴别越婢加半夏汤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五、病案分析题(10分)
答题要求:①辨证分析②诊断,包括辨病与病因病机概括③治法④选方⑤写出处方⑥方义分析⑦煎服方法以及生活调理)
病案:刘某,女,44岁,因思念远方女儿成疾,西医诊断:癔症,多方求治不效,刻诊见:日久心神恍惚,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微数。
综合考核
成都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综合测试试卷(二—1)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
A.贯彻了阴阳五行学说
B.重视天人相应,强调整体观念
C. 以脏腑病机结合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D.强调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精神
E.治疗重视因势利导
2、《金匮要略心典》的作者是:
A.尤在泾
B.唐容川
C.吴谦
D.赵开美
E.王叔和
3、附子配大黄的作用是:
A.温中除湿,降逆止痛
B.峻逐阴邪
C.温阳通便,攻下寒积
D.回阳救逆
E.温散寒湿
4、《金匮要略》中,重用芍药的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通脉四逆汤
C.厚朴三物汤
D.小承气汤
E.四逆汤
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
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
E.白术、苍术、淮山药
6、痉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A.皮
B.肉
C. 筋
D.脉
E.骨
7、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主之。
A.桂枝附子汤
B.白术附子汤
C.甘草附子汤
D.麻黄加术汤
E.防己黄芪汤
8、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肺阴虚
B.肝肾阴虚
C.心肾阴虚
D.心脾两虚
E.心肝血虚
9、《金匮》原文中,甘草泻心汤所治狐惑病的主症是:
A.后阴蚀烂
B.前阴腐蚀
C.咽喉腐蚀
D.眼部化脓
E.面部变色
10、患者,男,55岁。
四肢关节肿痛3年余,加重一周。
伴形体消瘦,四肢关节屈伸不利,且有烧灼感,时有头晕目黑,苔微黄,脉弦,治疗应选用:
A.乌头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风引汤
E.麻黄加术汤
11、中风,邪在于络的辨证要点是:
A. 肌肤不仁
B.即重不胜
C.舌即难言,口吐涎
D. 但臂不遂
E. 即不识人
12、血痹病的成因是:
A.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
B.气血虚弱,感受风寒湿邪,血行不畅
C.感受风邪,血行闭阻
D.肝肾不足,感受风寒之邪,阳气不行
E.气血虚衰,血行不畅
13、小建中汤的证候特征是:
A.肝脾不和的腹中疼痛
B.肝经虚寒的少腹疼痛
C.肾阳虚的小腹痛
D.脾胃阳虚的脘腹里急疼痛
E.寒实内结的胁下疼痛
14、“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应用:
A.鳖甲煎丸
B.大黄蟅虫丸
C.黄芪建中汤
D.薯蓣丸
E.黄芪建中汤
15、主治虚火咳喘的麦门冬汤中,麦门冬和半夏的剂量比约是:
A.1:1
B.2:1
C.7:1
D.1:7
E.1:2
16、《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泻肺峻剂是指:
A.葶苈大枣泻肺汤
B.皂荚丸
C.泽漆汤
D.桔梗汤
E.苇茎汤
17、《金匮》中与奔豚气病发病相关的脏腑是:
A、脾、肾
B、心、肝
C、肝、肾
D、肺、肾 E.心、肺
18、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气病,其病状是:
A.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B.气上冲胸,往来寒热,腹痛。
C.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D.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至心。
E.发汗后,脐下动悸,有上冲之势。
19、奔豚汤的病机是:
A.阳虚饮动
B.阴寒之邪上冲
C.肝郁化热,气逆上冲
D.寒邪上逆
E.冲气上逆
20、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治宜:
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
E.栝蒌薤白白酒汤
21、当归生姜羊肉汤证的病机是:
A.阴寒内盛
B.表里皆寒
C.胃肠虚寒
D. 寒饮内停
E.血虚内寒
22、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治当选用下述何方?
A.厚朴三物汤
B.大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大黄附子汤
E.厚朴七物汤
23、下列哪项症状不是大建中汤所主治?
A.腹满不减
B.心胸中大寒痛
C.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
D.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E.呕不能饮食
24、“心下有留饮”的特征是:
A.短气而咳
B.背寒冷如掌大
C.胁下痛引缺盆
D.四肢历节痛
E.吐涎沫,欲饮水
25、下列诸方中,配伍了相反药物的是:
A.十枣汤
B.木防己汤
C.己椒苈黄丸
D.甘遂半夏汤
E.大黄甘遂汤
26、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治当选用:
A.苓桂术甘汤
B.苓桂甘枣汤
C.五苓散
D.泽泻汤
E.甘草干姜汤
27、白虎加人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
A.肺胃热盛,气津两伤
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
C.肾不化气,津不上承
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E.阳明热盛,腑气不通
28、栝蒌瞿麦丸中哪一味药既针对了疾病的根本,又是方中主药?
A.栝蒌根
B.茯苓
C.炮附子
D.瞿麦
E.山药
29、《金匮》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中,具有清热利湿通淋作用的方剂是:
A. 蒲灰散
B.滑石白鱼散
C.茯苓戎盐汤
D.文蛤散
E.栝楼瞿麦丸
30、皮水的病机是:
A.肾阳衰微,寒水凝结
B.肾阳不足,停水泛溢
C.水湿犯表,郁而化热
D.风邪外袭,肺失通调,停水外溢
E.脾失运化,肺失通调,停水泛溢
31、治疗皮水挟热的方剂是:
A.防己茯苓汤
B.麻黄附子汤
C.甘草麻黄汤
D.杏子汤
E.越婢加术汤
32、皮水四肢浮肿,肌肉轻微跳动的机理是:
A.阳为水郁,正邪相争
B.肾阳不足,水气内动
C.脾气亏虚,四肢失主
D.水溢四肢,风邪入络
E.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33、黄疸病篇的重点讨论内容是:
A.湿热发黄
B.寒湿发黄
C.火劫发黄
D.燥结发黄
E.女劳发黄
34、《金匮》治疗下血,先便后血,方用:
A.赤小豆当归散
B.黄土汤
C.柏叶汤
D.桃花汤
E.泻心汤
35、干呕,哕,手足厥者,治宜:
A.橘皮竹茹汤
B.小半夏汤
C.生姜半夏汤
D.竹叶汤
E.橘皮汤
36、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选用:
A.大半夏汤
B.大黄甘草汤
C.半夏干姜散
D.吴茱萸汤
E.小半夏汤
37、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方剂是:
A.排脓散
B.王不留行散
C.大黄牡丹汤
D.薏苡附子败酱散
E.排脓散
38、大黄甘草汤用治热性呕吐的特点是
A.朝食暮土
B.食已即吐
C.时泛清水
D.呕吐
E.欲呕不呕
39、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疮四种疾病合为一篇,是因为:
A.病机相同
B.病因相同
C.病位相同
D.皆为外科疾病
E.皆为痈疡病
40、吴茱萸汤方中没有的药是:
A.吴茱萸
B.人参
C.生姜
D.大枣
(二)X 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金匮要略》在药物的剂型方面属内服药剂的有:
A.汤
B.丸
C.散
D.酒
E.膏 2、仲景常用脉象:
A .说明病机 B.判断预后 C.指导治疗 D.鉴别病证 E.指导处方
3、表里同病时:
A.表里同病为常法
B.里证病重势急时应该先里后表
C.表里俱急时表里同治
D.补虚为根本治法
E.驱邪为根本治法
4、在《金匮要略》中,具有精神恍惚,捉摸不定表现的病证有:
A.百合病
B.狐惑病
C.梅核气
D.奔豚气
E.脏躁
5、桂枝汤与乌头汤二方共用的药物是:
A.附子
B.麻黄
C.甘草
D.芍药
E.桂枝
6、《金匮》对大乌头煎的煎服方法有哪些具体要求:
A.水煎乌头,去滓,纳蜜再煎至水气尽
B.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C.不可一日再服,不差,明日再服
D.服后饮粥二升
E.温覆
7、肾着的证候表现为:
A.身体重
B.腰以下冷痛
C.饮食如故
D.不渴
E.小便自利
8、己椒苈黄丸的主症是:
A.口舌干燥
B.腹满
C.大便秘结
D.腹中肠鸣
E.小便不利
9、《金匮》治疗呕吐、哕、下利三病证,凡属虚证、寒证的多责之于:
A.肝
B.脾
C.肺
D.肾
E.胃
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
A.吴茱萸
B.人参
C.大枣
D.山茱萸
E.生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原文或原文精神回答)
1、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 ,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2、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 ,痛者为 ,可下之。
3、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谓之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 。
4、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 ;腰以上肿, 。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湿病:
2、肺痿:
3、阳微阴弦:
4、肝着:
5、阴伏: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 1、试分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异同。
五、病案分析题(10分)
答题要求:①辨证分析②诊断,包括辨病与病因病机概括③
治法④选方⑤写出处方⑥方义分析⑦煎服方法以及生活调理)
病案:何某,女,52岁。
久患失眠,诸药无效,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扰,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两颧微赤,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
综合考核
成都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综合测试试卷(三—1)
一、选择题(共40分)
1、《金匮要略》之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的篇章:
A.痉湿暍病篇
B.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C.五脏风寒积聚病篇
D.中风历节病篇
2、下列方剂中既有方名、又有方药的是:
A.茱萸汤
B.附子汤
C.藜芦甘草汤
D.黄连粉
3、桂枝在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A.调和营卫
B.宣通阳气
C. 温化水饮
D.散结行瘀
4、《金匮要略》中附子配薏苡仁的作用是:
A.缓急止痛
B.回阳救逆
C.温散寒湿
D.温中止痛
5、《金匮要略》中麻黄配乌头的作用是:
A.散寒降逆
B.解除表湿
C.温中散寒
D.发散寒湿,温经止痛
6、五邪中人,各有法度,其中湿邪易:
A.伤于上
B.伤于表
C.伤于下
D.伤于经
7、关于麻杏苡甘汤的论述错误的是:
A、麻黄配薏苡仁是偏于凉散
B、麻黄配杏仁辛温发汗
C、即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
D、主治风湿在表
8、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
D.半夏、生姜、黄连、黄芩、党参
9、防己黄芪汤的主症是:
A.脉浮,身重而痛,无汗,恶寒
B.脉浮,身烦疼
C.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脉大
D.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10、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临床表现是:
A.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B.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
C.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
D.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
11、薯蓣丸治疗“虚劳不足,风气百疾”,其功效特点是:
A.补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
B.养心为主,兼益气祛邪
C.健脾为主,兼益气养血祛邪
D.健脾为主,兼理气活血
12、《金匮》记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
A.阴阳两虚的失精证
B.火邪所致的惊狂证
C.心肾不交的失眠证
D.以上都不对
13、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共有症状是:
A.咳嗽
B.吐涎沫
C.头眩
D.口渴
14、肺痈的代表症状是:
A.咳嗽胸痛
B.脉象滑数有力
C. 口燥
D.咳吐脓痰腥臭
15、桂枝加桂汤中,加重桂枝的目的是:
A.温经
B.解表
C.平冲
D.化气
16、胸痹缓急者,治宜:
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栝蒌薤白白酒汤
17、下列哪项不是大乌头煎的主治证候:
A.绕脐痛
B.发则白汗出
C.手足厥冷
D.身疼痛
18、奔豚病在病机归纳上,虽有在肝在肾的不同,但都与下列哪条经脉有关:
A.带脉
B.任脉
C.冲脉
D.督脉
19患者见腹满,口舌干燥,时闻肠鸣,二便不利,宜用:
A.厚朴大黄汤
B.己椒苈黄丸
C.甘遂半夏汤
D.木防己汤
20、“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
A.猪苓汤
B.茯苓泽泻汤
C.五苓散
D.肾气丸
21、《金匮要略》中治疗上燥下寒之小便不利的方剂是:
A.栝蒌瞿麦丸
B.猪苓汤
C.肾气丸
D..白虎汤
22风水的病机是:
A.肾阳衰微,寒水凝结
B.肾阳不足,停水泛溢
C.脾阳不运,停水泛溢
D.风邪外袭,肺失通调,停水外溢
23、风水和黄汗除了汗的特征以外,关键区别在于:
A.恶风
B.全身浮肿
C.口渴
D.关节疼痛
24、湿邪发黄与其他原因引起发黄的鉴别要点是:
A.口渴与否
B.腹胀与否
C.发热与否
D.小便利否
25、柏叶汤主治吐血不止的病机是:
A.心阳不足
B.中气虚寒
C.水饮凌心 D心火亢盛
26、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
A.干地黄
B.阿胶
C.附子
D.黄芩
27、橘皮汤的主症是:
A.干呕、哕、手足厥
B.干呕、吐逆、吐涎沫
C.朝食暮吐、胸满、哕
D.呕吐、哕、手足心热
28、肠痈脓已成,最佳治疗方剂是:
A.排脓散
B.王不留行散
C.大黄牡丹汤
D.薏苡附子败酱散
29、对后世诊断瘀血启发最大的临床表现是:
A.胸满心烦
B.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
C.无寒热,脉微大来迟
D.唇痿舌青
30、《金匮》主治虚寒胃反的方剂是:
A.大半夏汤
B. 小半夏汤
C.半夏干姜散
D.吴茱萸汤
1.《金匮要略》的用药特点包括:
A.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 B.重视药物的炮制
C.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 D.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
E.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
2、百合病误治后所用的方剂是:
A.百合鸡子汤
B.百合知母汤
C.百合滑石散
D.滑石代赭汤
E.栝蒌牡蛎散
3、“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说明临床应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进行适当的治疗与护理,下列哪几项为“所得”:
A.脾病湿困而居燥室
B.脾病湿困而用辛温
C.肺病气虚而着寒衣
D.肝病气郁用辛散之
E.肝病阴虚用酸补之 4、治肝气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 A.柴胡 B.生姜 C.当归 D.川芎 E.黄芩
5、《金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 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 B.温病学的基础 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 D.妇产科学的基础 E.儿科学的基础
6、甘遂半夏汤的煎服法,为了安全起见,应按照《千金》记载为准,即: A.甘遂、半夏同煎 B.甘遂、芍药同煎 C.芍药、甘草同煎
D.半夏、甘草同煎
E.芍药、半夏同煎
7、《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出肝(阴)虚证的治则有: A.补用酸 B.助用焦苦 C .助用咸 D.益用甘味 E.补用辛 8、预防疾病,仲景提出了以下哪几点: 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
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
塞
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
E.服食节冷、热、苦、酸、辛、甘 9、大黄甘草汤的病机有:
A.胃肠实热
B.虚火上炎
C.肝郁化火
D.胃强脾弱
E.胃火上冲 10.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机的呕吐:
A.胃阳虚乏,寒饮内停以致胃气上逆
B.胃虚饮停夹肝气上逆
C.虚寒呕吐而阴盛格阳
D.实热壅阻胃肠,腑气不通
E.少阳邪热迫胃致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原文或原文精神回答) 1、 ,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 ,后乃治其 也。
3、虚劳里急,悸,衄, ,梦失精,四肢酸疼, ,咽干口燥, 主之。
4、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 ,当与 药。
5、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主之。
6、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 主之。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痉病:
2、狐惑病:
3、脾约:
4、广义痰饮:
5、消渴病:
四、改错题(每小题2.5分,共10分。
判断对错0.5分,理由2分。
只判断对错而无理由,不得分。
)
1、首篇“酸入肝”以下17句中的“伤”字,当理解为“伤
害”的意思。
( )
理由:
2、按《金匮》原文,狐惑病未成脓者,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 )
理由:
3、仲景认为,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似风痹状的血痹证宜用针引阳气,使脉和紧去则愈。
( ) 理由:
4、栝楼薤白半夏汤中不用白酒。
( ) 理由: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 1、试比较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
2、《痰饮咳嗽病篇》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试比较二方在病因病机及主症上的异同。
五、病案分析题(10分)
治法④选方⑤写出处方⑥方义分析⑦煎服方法以及生活调
理)
病案:刘单姓,女,37岁。
时值初冬,因雨淋透衣襟,归后即发热恶寒,周身疼痛而重,少汗,头痛如裹,苔白而滑,脉浮而紧。
综合考核
成都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综合测试试卷(四—1)
1、《金匮要略》的前22篇所载方剂中,只列方名,未载药
物的方剂有:
A.4首
B.5首
C.6首
D.7首
2、下列不属于《金匮》肾气丸治疗范围的病证是:
A.女子转胞
B.水气浮肿
C.虚劳腰痛
D.男子消渴
3、桂枝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A.调和营卫
B.宣通阳气
C. 温化水饮
D.散结行瘀
4、《金匮要略》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发越水气
B.发散寒湿,温经止痛
C.宣肺化痰
D.散饮降逆
5、《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
A.制约
B.伤害
C.相侮
D.相乘
6、痉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A.皮
B.肉
C. 筋
D.骨
7、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是:
A.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B. 防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大枣
D. 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8、湿家身烦疼,可与下列何方发其汗为宜?
A. 防己黄芪汤
B.麻黄加术汤
C.麻杏薏甘汤
D.葛根汤
9、下列哪项不是太阳中暍的临床特点:
A.口渴
B.项强
C.身重
D.恶寒
10、“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可治疗应选用:
A.乌头汤
B.麻黄加术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风引汤
11、脉浮者在前,其病在:
A. 表
B.上焦
C.中焦
D. 头面
12、血痹病的成因是:
A.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
B. 气血虚衰,血行不畅
C.感受风邪,血行闭阻
D.肝肾不足,感受风寒之邪,阳气不行
13、小建中汤的证候特征是:
A.肝脾不和的腹中疼痛
B.肝经虚寒的少腹疼痛
C.肾阳虚的小腹痛
D.脾胃阳虚的脘腹里急疼痛
14、酸枣仁汤的病机是:
A.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B.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C.肝脾不和
D.脾虚生痰,痰浊内扰
15、主治虚火咳喘的麦门冬汤中,麦门冬和半夏的剂量比约是:
A.1:1
B.2:1
C.7:1
D. 1:2
16、脾约病治宜用:
A.麻子仁丸
B.大黄附子细辛汤
C.大承气汤
D.厚朴七物汤
17、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治宜:
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栝蒌薤白白酒汤
18、当归生姜羊肉汤证的病机是:
A.阴寒内盛
B.表里皆寒
C.胃肠虚寒
D.血虚内寒
1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治当选用下述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