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区胡埭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滨湖区胡埭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室用装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5.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6.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2.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3.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
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 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 B.B C.C D.D
14.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O B.O2C.CO2D.H2
15.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
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18.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2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 m 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 n 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

(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2.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
A.O2:2KClO32KCl+3O2↑
B.CO2:______
C.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说明: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列有Ⅰ、Ⅱ、Ⅲ三种制气装置和Ⅳ、Ⅴ两个收集装置
①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
②用Ⅳ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用100g 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____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_____。

24.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

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
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

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25.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
(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现象结论
(1)______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
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
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2)电石与水反应
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
可燃性?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
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该气体可能含
有碳、氢元素吗?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
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
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
定”)含碳、氢元素
[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
26.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

他对“果冻蜡烛”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1)(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现象分析
①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
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
液滴生成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________;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
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二氧化碳(CO2)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2)(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________
27.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
(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

③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④,反应前后称
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8.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 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___________处(填“B”或“D”)酒精(喷)灯,反应过程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1)操作、完全反应后,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

实验结论(定性):试管B中的黑色粉末为CuO和Fe3O4两者混合物。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__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b中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b产生的氧气比a多,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时间短;且均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4.A
解析:A
【解析】
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
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错误;
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错误;
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错误。

故选A。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
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a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A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
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不符合题意;
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2.C
解析: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16
4
2
4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5.4g×16
18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
=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因为b加入了二氧化锰,但a没加,所以在速率−−时间关系图上,b的斜率应该比a大,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氯酸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分解,所以初始阶段没有氧气生成,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
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A
【解析】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有利于是淡水资源很少,错误;
B、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C、通过蒸馏可得到纯水,正确;
D、爱护水资源,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生活中可一水多用,农业上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水重复利用;二是要减少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要先处理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正确。

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9.B
解析: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0.A
解析:A
【解析】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 2KMnO4K2Mn O4+MnO2+O2↑ 反应条件不易溶于水偏小
【解析】
【详解】
解: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


解析:铁架台检查装置气密性 2KMnO4Δ
K2MnO4+MnO2+O2↑反应条件不易溶于水
mg-ng
VL
偏小
【解析】
【详解】
解: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试管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Δ
K2MnO4+MnO2+O2↑。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
为:mg-ng VL。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2.CO+CuOCu+CO2 CO2+Ca(OH)2═CaCO3↓+H2O 除去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
解析:CO+CuOΔCu+CO2 CO2+Ca(OH)2═CaCO3↓+H2O 除去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烧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该实验流程是:A装置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变浑浊,则证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从B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它们都会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D中出现混浊现象。

即只要D中变混浊就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