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
1.
友情不应两败俱伤
余显斌
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
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校的文明班级称号。
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们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⑤
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
”当时,张逸是副班长,所以,我们俩志同道合。
⑥张逸另一个对朱芷不满的原因,是朱芷拿了她的一支笔。
⑦
那支笔很好看,是张逸书法竞赛时得的。
可是,不久就不见了。
也就这时,我发现,朱芷也有这样的一支笔。
⑧于是,我悄悄告诉了张逸。
⑨当时,我的心里暗喜,觉得自己班头在望了。
⑩是的,朱芷当时也想竞聘班长。
11
○
她曾私下里对我说:“莫颜,让我们公平竞争吧。
”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
那一刻,我心里一沉,知道自己一定会输,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朱芷都比我突出。
12我想当班头,特想当班头,那多出彩啊。
○
13我想,我得盯紧了,赶紧找找朱芷的死角,给她致命一击。
○
14朱芷落选后,每次见我,态度都冷冷的。
○
15
○
我当然不能,因为我是班长,是全班的领导,领导得大度。
一次,我赶上她,特意套近乎道:“朱芷,我们一块走吧。
”朱芷轻轻一笑,没回答。
张逸后来说:“忌妒。
”还说,我当选班长,全班53票,唯一少朱芷一人。
16
○
张逸从大局着想,喟然长叹:“有这样一个爱拿别人东面的人,班头,我们想当文明班级,不可能的。
”说完,她悲天悯人地摇摇头。
17
○
本来,朱芷偷笔的事,张逸准备上报老班的,被我拦住了。
张选狠狠哼了一声,说饶了她一次。
事后,没在班上宣传,仅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说说罢了。
即使这样,对朱芷仍
然十分不利。
18不利的表现,第一,她竟选班长失败。
○
19
○
第二,大家都冷着她,好像她身上有细菌一样。
她从大家旁边走过时,大家都纷纷让开。
20她无法在班上呆下去,转到了另一个班。
○
21她走时,大家没人理她,也没人去送。
外面,只有小雨在不停地下着。
○
22张逸的笔,后来得知,是她小弟弟拿去了。
○
23
○
一次,她回家写作业,小弟弟看见那支笔漂亮,偷偷拿着跑了,到小区的小朋友们面前显摆。
显摆结束,不见了,怕张逸修理她,就咬着指头没敢告诉张逸。
24当张逸把这些告诉我时,中考刚刚结束,天气炎热的火一样。
○
25我气坏了,质问她:“怎么不早说?”
○
26张逸白着眼睛,很丧气地说,自己也是刚刚知道的。
○
27
○
我们说完,都站在太阳光下不说话,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叫得人直想流泪。
28
○
老班也是此后听我说的,她一方长叹:“那次学校奖励的笔,是一个制笔公司赞助的。
”老班接着解释说,公司老板就是朱芷的老爸。
29一刹那间,我明白了,朱芷为什么有那样一支笔。
○
30
○
其实,她当时可以申明啊,为什么就忍了下去?我发了信息给她,询问原因。
不一会儿,接到回信:我们是朋友,如果我申明,大家一定会怀疑你是为了竞争班长,故意诬陷我,你怎么办呢?
31言外之意,既然有一方要受到伤害,就让自己去承担吧。
○
32
○
那一刻,我泪水流出,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就是一方受到伤害时,宁愿遍体鳞伤,也要让朋友全身而退。
33这一切知道的还不算晚,因为,高中,我和朱芷仍可以在一起。
○
(《作文与表达》2014年10期)1.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
(2)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叫得人直想流泪。
2.本文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录一句话作答。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朱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那一刻,我泪水流出,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你认为“那一刻”,“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内心独白。
2.
爷爷的毡靴
普里什文
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
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
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
”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缝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
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直唤不舒服,甚至还请了医生。
“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
”
“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
”
“不沾水办不到么,”医生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
”
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
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
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
我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
人们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
”
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
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
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
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
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
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
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
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
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
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
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待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
“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
“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是这样啊。
”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
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
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
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
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啾。
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
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
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
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
”
1.读文中画“∥”前面部分的文字,在空格里补充恰当的短语,完成思维导图。
2.联系上下文,说说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倒数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鸟儿们造窝活动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具体?
4.读文中带点部分的语句,写出其含义。
5.请联系短文说说文中的爷爷是个怎么样的人。
3.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cíchí)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dùduó)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
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
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
”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
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jiājiá)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
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sù suò)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
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
“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
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
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
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3.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看自行车女人的外貌描写,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赏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5.作者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的表扬信在文中没有呈现出来,你能写一段感谢的话吗?(站在
作者的角度)
4.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chěng)赛场的长跑健将。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
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后,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 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
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
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
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他们,踢翻他们,绕过他们,就会抵达梦的前方。
1.第①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又为什么难过?
3.仔细品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三十二”“不仅”表现了;
“第一个蝉联”说明。
4.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如何成功有什么见解。
5.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
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
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qí)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
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
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
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
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
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
”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
”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
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
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
”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
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
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
最后,主
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
”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
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
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
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
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下来,并结合句子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
2.文章第③段中:“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
”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
3.文章第③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透过这两次“意外”回答的背后,你分别读出了女孩怎样的内心呢?
4.文章题目讲“心比眼睛看见的多”,文中的女孩用美丽心灵看到了什么呢?
6.
善良的孩子在成长
卢海娟
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
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
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
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
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
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
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
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
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
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
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
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
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
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
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
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
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⑬()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
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
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
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
⑭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⑮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
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⑯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
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
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
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
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7.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