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智慧佛教思想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乘则行六度万行,自觉觉他,而其终极目标 在圆成佛果。行菩萨道者,以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为修习内容,并以六尘不恶, 还同正觉,于一切境透得过,而得自在解脱,进 而普化群萌,以为己任。
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 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 业,故名尘沙惑。
佛涅槃后90天,由500大罗汉发起,公推摩诃迦 叶为首席,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岩集会,由持 戒优波离诵出律藏,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 藏,经过大众认可,完成第1次结集。第2次结集 在毗(pi)舍离城,佛灭度后约百年,扶持戒律。 后又经过几次结集,经过翻译,流播各地。
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 诸佛教。
(11)行。‘行’的意义与‘有’相同。从现在身口意造 作的业来看它潜伏著引生后果的力量叫做‘有’,从现在 已经成熟的果来看过去所造的业叫做‘行’。识与名色, 是现在已熟的果,是依存过去的行而生起的。由于过去无 始以来‘行’的反复,积习成性,隐然有种力量支配著行 为,所以生死苦恼现象联绵不断。行又依存于(12)无明。 无明是对一切法缘生故生、缘灭故灭、无常、无我的真实 相不认识,特别对自己身心只是因缘所生的道理不能自觉, 以为其中有常住的、唯一的、作主宰的我。由于‘我’的 执著,所以对境而有乐受、苦受、舍受,而起贪嗔痴等烦 恼,而造种种善恶业。所以人们的生死痛苦的本源毕竟在 于无明。
太子诞生七天后,其母去世。十六岁时,娶邻国 公主耶输陀罗,后生子罗睺罗。 29岁时,为寻找 解脱,出家旅游,六年苦行,后觉苦行之非,于 浴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求觉,冥思苦想七日七夜, 于35岁夜半,看见命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 完成无上正觉,并开始说法济度众生,本人被尊 称为佛陀(浮屠、浮图)。“佛”是大彻大悟、 完全觉悟。此标志佛教创立,后在恒河传教45年, 著名徒弟是迦叶和阿难。于前543年5月月圆日夜 半入灭。死后舍利分送8个国家。
五、爱别离苦。、对于眷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 有恩爱。一旦生离死别,真是万分痛苦,所谓回天无术, 代替不能,泪如雨下,心似刀割,悲伤惨痛,十分痛苦。 六、冤憎会苦。我们每当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 苦。特别是眷属之中的冤家对头,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 开,离也离不了,生活在一起触目惊心,真是痛苦。七、 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 或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环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 万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八、五阴炽盛苦。这就是色、 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我们心中焚烧,我们常 时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有口难言,说不出的痛苦。
十二缘起归纳起来仍不外乎上面所说的惑、 业、苦的关系。无明、行是过去无始以来 的惑和业,招致现在识、名色、六入、触、 受的苦果;爱、取、有是现在的惑和业, 招致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这些都是 ‘有漏皆苦’一句所包括的内容,也就是 四谛中苦谛和集谛的内容。
灭谛
灭谛:是出世的果。灭是寂灭,就是罗汉所证的寂灭涅槃。 他们在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 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依和无余 依涅槃乐果,这叫做灭谛。
佛教思想简介
佛教的创立
乔达摩·悉达多(前623—543),与孔子同 时代人,父名净饭,迦比罗卫国的国王, 母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45岁时怀 孕,5月月圆日于蓝毗尼园生太子。太子出 生后,即能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 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父请婆 罗门替之取名“悉达多”,吉祥与功德成 就之意,乔达摩是家族之姓。成道后又名 释迦牟尼,以所属种族释迦为姓,牟尼为 名,意为寂默。在中国以每年农历4月8日 为佛诞节。
②有情分为十等
四圣道 佛——大彻大悟,自觉觉他(圣人)。 菩萨——修行次于佛,绝有情,发大心,
利人利他 缘觉——即独自凭借十二因缘而成正果,
只能利已,不能利人。 声闻——听佛的教导,声义而觉悟。
天 人 阿修罗 地狱 饿鬼 畜生
六凡道 三恶道
五乘教法
佛法乃为度众施设,其宗旨在接引有情离 苦得乐,解脱生死。为方便契机,而有五 乘教法。
三、行苦,即第七识行阴迁流,刹那刹那,念念 生灭,时刻不停。行阴迁流之苦,这叫做行苦。 三界诸天,就是最高一层叫做非想非非想天的天 人,寿命八万大劫(一小劫即1679.8万年,合二 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亿年。一 大劫共有13.4384亿年)之长。但是他们和所有的 天人一样,天福一旦享尽,还要堕落下来,随业 受报。经里说过:‘八万劫终是空亡,三千界悉 从沦没。’又说:‘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 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缘起定律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 空,性空缘起”。
心法四缘:亲因缘,指自心中业识的种子; 无间缘,指众生攀缘之不断心念;所缘缘, 指一切外境;增上缘,指助力之缘。
色法二缘:亲因缘,亲近关系之缘;增上 缘,指助力之缘。
业力因果律
“业”,行为、造作之意。凡有意向的行 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
(9)名色即身心(色、受、想、行、识五蕴)合 成的组织。六根是依存于身心全体组织的东西, 有名色所以有六入。名色又以何为缘呢?名色又 依存于(10)识。识虽是名色中一部分,但是如 果把名色当作认识体来看,识乃是它的中心的东 西。识对境(认识物件)有总了别作用,使境增 加明显,使根增长功能,使受、想、思有所领导。 所以名色全体的成立,依存于识,但是识又依存 于名色。因为有境对根的刺激,和受、想、思的 帮助发生,才有识的现起,识不能离开名色而独 立。所以识与名色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学佛目的: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佛教三元素
1)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2)教理:五戒(人乘);十善业(天乘);
四圣谛(声闻乘);八正道、十二因缘 (缘觉乘);六度法门(菩萨乘);三法 印(小乘);一实相印(大乘)。 3)教徒:比丘、比丘尼(出家、受具足 戒);沙弥、沙弥尼(出家、未受具足 戒);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学佛居士)
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 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 死缘。是对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
(1)老死,这是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忧悲苦 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缘何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呢? 是由于有(2)生。如果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 没有忧悲苦恼。生的条件虽有种种,但是最重要 的条件是(3)有。‘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简单 地说,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 潜伏著一种力量叫做‘有’。有了业力为缘,必 然有后果的生与死。
八苦
什么叫做八苦呢?一、生苦。一个人一生下来就 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刀刮身之苦,更有 许多痛苦,唯有婴儿自己知道。二、老苦。人生 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 过去有位禅师说得好:‘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 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老病衰残。’说来 真是有许多痛苦临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 体会。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调,百病丛 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长年生病,真是 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四、 死苦。浮生易度,受是感觉,即对客观境物所起的快感(乐 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乐感(舍受)。 由于苦乐的感觉,激发和冲动著生命的欲求。感 觉来自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所以依存于(7)触, 触是根、境、识三者会合而有的心理活动的开始。 如眼(根)对红色(境)时,红色剌激眼根,因 而司掌视觉的眼识生起活动。根境识三者会合, 才发生红色的触(反应),所以触依存于(8)六 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是传递色、声、香、味、触、法(法,即前五种 事物遗存下来的印象,是意根的物件)六境的机 能。
‘有’又是缘什么而起的呢?有的缘是(4)取。 取是追求执著的意思,追求色、声、香、味、触 五欲,执著可爱事物为我所有,这叫做取。由于 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执著,就能引发身口意三业的 活动。取又以(5)爱为缘。爱的简单解释就是生 命欲,它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有生命欲才有追 求执著,有追求执著才有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有 业力的存在,招引生死之果。所以爱、取、有同 是生死的因。说到这里,已经说明了惑、业、苦 的因果关系。
净,超脱轮迴,永离苦海”,从此“超凡入圣”,达到彼 岸世界,跳出三界、六凡,成为终生之佛。
三苦
第一,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 苦。 三苦,一、苦苦。众生都受有地大、水大、风大、火大的 四大色身。人的色身,是众苦根本,所有种种苦恼环境要 逼迫此身,由这个身体去受苦。这叫做苦苦。 二、坏苦。我们现前所受一切环境、无论是苦、是乐、都 是生灭无常,虚伪不实,如梦中之境,空中之华一样,幻 化非真。纵然有些环境所谓是‘乐’,可是乐不长久,乐 尽悲生,又是痛苦。须知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 生、住、易、灭,众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变化 无常,生灭败坏。这叫做坏苦。
苦之中,故讲四谛。
↗天:天神,空死坠、水火风三灾等 三
∕人:八苦 等

∕修罗:魔神,天人鬼畜各随其类 道
六道 ---------------------------------------------
﹨畜生:苦役、充食、人杀

﹨饿鬼:恐怖、饥渴

↘地狱:火坑、坚冰、刀山等

四谛
④四谛(di) 苦谛——现实存在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集谛——痛苦来源于“烦恼和业力的聚集”。 灭谛——痛苦可以灭掉,通过办法达到涅槃。 道谛——达到涅槃的手段和方法。 达到涅槃(圆寂——圆满沉寂),即“可不生不死,常乐我
分段生死指迷界凡夫所受的生死。又称分段死、有为生死。 为‘变易生死’(指超越轮回之圣者、菩萨,能自由自在 选择生死)的对称。即三界中的生死、六道中的生死,具 见惑、思惑之凡夫的生死。轮回于六道中的凡夫,随前生 所作业之因,其寿命有分限,身体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度, 故称分段。
灭谛是指的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就是有 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 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 还有现在残存的色身,有思虑活动,名有 余涅盘;要是灰身泯智,连现前的果报色 身和思虑活动也抛弃了,便名无余涅盘。
器界:有情众生所依持之国土、器物
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各有太阳与月亮、 星星等,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 瞻部洲即地球、北俱卢洲)等;
一佛土:1000小世界为1小千世界;1000小千世 界为1中千世界;1000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 为1佛土,为1佛教化之域。
三界:欲界(6层,皆有男女、饮食之欲)、色界 (18层,有身、器形色,但无欲)、无色界(4层, 无欲无身无形色)。
无明惑亦称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 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惑为粗,尘沙惑属于 中等,无明惑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六道轮迴
③六道处于川流不息的轮迴之中,叫六道轮迴。 轮迴:轮指车轮,迴指运转,轮迴指众生之生死流 转,永无终期。
众生居住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人是六道之一,又在三界中的欲界,处于种种痛
世间法:人天二乘。人乘者,受持五戒, 以保来世不失人身。天乘者,力行十善, 而求享胜妙天福。此二者所求,仍属生灭 之世间法。
出世法有三,曰: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 闻乘修四谛,遵行八正道,断见思惑,证阿罗汉 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断见思习,证辟支佛果。
见思惑是凡夫之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 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 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 想上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 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 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
现报、生报、后报。 因果不会消灭,惟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
烦恼,获得出世圣果,免除轮回之苦。 善恶不相抵消。需把握纯正的意志力,使
行为纯善,有慈爱、容忍、宽恕、不争、 不执的美德,为利他之善业。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①把世界上的东西分作两类 有情(众生) 无情(没有生命或有生命而无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