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第一篇: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尾声] 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

亦有称“尾”、“收尾”、“余文”、“结音”的。

南吕宫的尾声头两句本是两个七字句,也就是“我是一粒铜豌豆,钻入千层锦套头”,经加入许多衬字,成为这首套曲最为眩目的亮点。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释
(22)匾:同“扁”。

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23)恁:通“您”,音nín。

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24)斫zhuó:砍。

锦套头:美丽圈套。

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25)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26)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
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

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

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27)章台柳:代指妓女。

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

《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8)篆籀:篆是篆书,古代的一种字体。

籀也是字体,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前者也就相对称“小篆”)。

这里的“篆籀”泛指书法。

(29)弹丝、品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这里泛指音乐。

(30)鹧鸪:这里当指《鹧鸪天》,元曲中的曲牌名,宋词中亦有此词牌。

(31)垂手,舞乐名。

《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苏轼戏赠诗曰:“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32)“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33)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

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

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34)双陆: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

据说为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35)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

歹,不好。

(36)兀自,还。

尚兀自,仍然还。

(37)烟花,指妓女。

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译文: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

我也会围棋、蹴踘、狩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
表演、双陆博戏。

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

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三魂归入地府,七魄丧入黄泉,苍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赏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铜豌豆”原系元代妓院对老狎客的切口,但此处诗人巧妙地使用双关语,以五串形容植物之豆的衬字来修饰“铜豌豆”,从而赋予了它以坚韧不屈、与世抗争的特性。

在这一气直下的五串衬字中,体现了一种为世不容而来的焦躁和不屈,喷射出一种与传统规范相撞击的愤怒与不满!当人在现实的摧残和压抑下,诗人对自身的憧憬又难免转为一种悲凉、无奈的意绪。

“谁教你”三字典型地表现了关汉卿对风流子弟也是对自己落入妓院“锦套头”(陷阱、圈套)的同情而催发出的一种痛苦的抽搐。

这就不由得使读者想起被缚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鹰啄食着他的肝脏,他却昂首怒吼:“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他对自由的执着,对人生的追求,甘愿以生命相交换!这里,关汉卿身上显示的也是同样的一种精神,他的愤怒,他的挣扎,他的嘻笑,也正是这种九死而不悔精神的回荡!正由于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正由于他对统治阶级的坚决不合作态度,关汉卿才用极端的语言来夸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书会才人的全部生活:“我也会围棋、会蹴鞠(踢球)、会打围(打也)、会插科(戏曲动作)、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一种棋艺)”。

在这大胆又略带夸饰的笔调中,在这才情、诸艺的铺陈中,实际上深蕴一种豪情,一种在封建观念压抑下对个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

至此,诗人的笔锋又一转,在豪情的基础上全曲的情感基调也达到了最强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还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阴间)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既然他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就敢于藐视一切痛苦乃至死亡;既然生命属于人自身,那么就应该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坚定地“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种对人生
永恒价值的追求,对把死亡看作生命意义终结的否定,正是诗中诙谐乐观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

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泻的一组组衬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节奏,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极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坚韧决心。

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腾挪、劲气暗转处,读来如睹三峡击浪之状,浑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

第二篇: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关汉卿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作者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河北祁州人。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
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

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

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第三篇:课文《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关汉卿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认识作者与黑暗社会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2、体会并学习排比句中排比对象合理排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以铜豌豆自比的意义。

2、再次体会诗人表达情感时选择意象的取向,理解排比句选词与排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体会诗人自比铜豌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1、读散曲。

A、自读散曲五遍左右,解决字音和读通。

B、男生、女生分别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C、点评:关汉卿是“四块玉”中那个愁肠满怀,心思细密,带点娘娘腔的诗人吗?
2、如果你觉得关汉卿所写的铜豌豆是比喻自己的话,那么他在你的印象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铁骨铮铮。

能感知关汉卿是一个有傲骨、坚强的、倔强、不轻易妥协的人。

初读诗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再读诗歌,深入体会作者选择的意象的特点,理解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
3、既然诗人自比铜豌豆,那么在生活中,他应该去做什么事比较符合这种形象?
但是散曲中又写他在做什么?(同时解释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双路等名词的含义)
4、为什么自比铜豌豆的关汉卿不是出现在沙场上,而是在风花雪月的歌舞场所流连忘返呢?
关注注释
A:关汉卿生活在什么年代?
B:那时的元朝统治者作为入侵者统治汉族,对汉族文人的轻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简述“人分十等”的社会现实;C:关汉卿虽多才多艺却不受重用,对民族歧视、阶级矛盾深感不满,因此立志要沉浸于烟花场所,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传唱开来。

D:因此散曲中他虽自比铜豌豆,却极力描写自己不得志的生活场景,以此突出自己的选择既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反抗。

引发生活经验。

联想这样的人物形象常常做的事多为有重大意义的,例如在沙场上为国征战,或在朝堂上为民请命;文死谏、武死战;不畏强暴抗争命运的不平等。

不学坏也是一种约束。

以下基本由老师讲解。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联想符合人物形象的景物描写,引发诗歌中的场景描写与生活经验不符的冲突,引起研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明白诗歌创作的理解不能忘记关注历史背景。

体会排比的语言形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朗读他描写铜豌豆的诗句,想一想诗人在排比句中为什么选择这些动词?
6、在排比句中为什么选择这样排列词序?
这些动词是豌豆要被烧熟时会经受到的各种烹饪方式,暗示了文人受到的各种不公正的待遇。

(揭露统治阶级压制文人展露才华的各种手段。


发现在态度的强硬上程度越来越强烈。

表现诗人的决不妥协的精神。

进一步体会诗人将选择的景物和表达的方式放在一起,共同为传情服务的目的。

反馈
7、写景和抒情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联系?
8、圈划元曲单元中的重点注释;
9、熟读元曲单元;
10、鉴赏《醉太平》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一枝花》的异同。

景烘托了情,情深化了景。

情景交融需要情景表达的目的一致。

为作文练习仿写景物描写传达情感作铺垫。

第四篇:《一枝花·不伏老》原文及翻译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下面就有小编分享《一枝花·不伏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
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

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

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

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我是个全天下最有名气的花花公子。

但愿那些红颜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驻。

我在如云的美女中消遣时光,借酒忘忧消愁。

品着茶,画着竹,沉醉于打马、藏阉这些赌博游戏之中,十分自在。

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无聊了,使我心头发愁。

整天以妓女为伴,她们或在银
台前抚弄银筝,笑倚银屏;或者是携玉手、并玉肩,一起登上玉楼;或者是唱着《金缕衣》曲调,捧着盛满酒的金樽及华贵的酒器。

你暂且不要以为我已老了。

我可以说是风月场上最有名的头号老手,比所有的风流浪子更风流。

我在姑娘群中还算是个总头领,曾游玩过许多州府。

那些嫖客们,个个都如同那些刚刚从茅草岗、沙土窝里蹦出来的小兔子,初次踏进妓院的门槛,我已经是个经笼罩、受索网、饱受磨难如同长着苍老羽毛的老野鸡,踏踩过妓院,狎妓经验丰富老到。

经受了不少的暗算和中看不中用的妓女,虽然如此,也不曾甘落人后。

所以不要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能甘心这样虚度年华。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风流浪子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园的月亮,畅饮的是东京的美酒,观赏的是洛阳的牡丹,与我做伴的是章台的美女。

我也会围棋、会踢球、会狩猎、会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会吹拉弹奏、会唱曲、会吟诗作对、会赌博。

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嘴、打瘸了我的腿、折断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

还是不肯悔改。

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和鬼自己来捕捉我,我的三魂七魄都丧入了黄泉。

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注释
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属这一宫调的曲牌。

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就是所谓“套数”。

煞:俗“杀”字,这里指摧残。

休:语助词。

郎君:丈夫,借指为妇女所恋的男人,元曲中常用以指爱冶游的花花公子。

“班头”,一班人中的头领。

盖:压倒,盖世界,用如“盖世”。

浪子,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

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茶戏。

它是在沏茶时,运用手上功夫使茶汤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从中获得趣味的技艺游戏,大约开始于北宋初期。

据北宋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远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

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
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在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也有“矮低斜行闲作草,暗窗分乳戏分茶”之句。

后世由于茶类改制,龙凤团饼已为炒青散茶所替代,沏茶用的点茶法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泡茶法所替代,也就再难重现这种分茶游戏。

攧(diān)竹:攧,投、掷,博戏名。

游戏时颠动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签首先跌出,视签上标志以决胜负。

打马:古代的一种博戏,在圆牌上刻良马名,掷骰子以决胜负。

藏阄(jiū):即藏钩,古代猜拳的一种游戏。

饮酒时手握小物件,使人探猜,输者饮酒。

五音:宫、商、角、徵、羽。

六律:十二律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统称律吕,因此六律也就是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音调。

这里泛指音乐。

滑熟:十分圆熟、惯熟。

银筝女:以及以下的玉天仙、金钗客,均指妓女。

金缕:曲调名,即《金缕衣》,又作《金缕曲》。

唐无名氏诗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苏轼诗亦有“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樽、瓯(ōu):都是古代对酒杯的叫法。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在风月排场中占得首位。

风月,亦即男女情爱。

玲珑又剔透:即在风月场所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元曲中这样的人又称“水晶球”,和“铜豌豆”同一意思。

锦城花营:都是指风月玩乐场所。

都帅头:总头目。

元人《析津志》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录鬼簿》亦引时人言称其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可见并非自诩。

子弟每:子弟们,此指风流子弟。

每:人称代词的复数“们”。

兔羔儿:比喻未经世故的年轻人。

乍:刚,才。

围场:帝王、贵族打猎之所,这里喻指妓院。

苍翎毛老野鸡:作者自比。

苍翎毛,就是长出老翎,翅膀够硬。

这个比喻和后面的“铜豌豆”相类。

笼罩、索网,都是指围场上惊险的场面,蹅(chǎ)踏:践踏、糟蹋,此指踏阵冲突。

阵马儿,阵势。


马儿熟,即什么阵势没有见过。

窝弓:伏弩的一种,猎人藏在草丛内射杀猎物的弓弩。

鑞(là)枪头:元曲中一般都用作“银样蜡枪头”,好看不中用的意思,这里是借用熟语,也不无调侃的意思。

落:此处应该读là。

恰:岂,难道,如“恰不道壁间还有耳”(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恰不道长嫂为母”(《水浒传》)。

匾:同“扁”。

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恁(nèn):通“那”。

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斫(zhuó):用刀、斧头砍。

锦套头:锦绳结成的套头,比喻圈套、陷阱。

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梁园:又名“梁苑”。

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

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

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洛阳花:指牡丹。

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章台柳:代指妓女。

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

《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

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

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

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咽作:不详。

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双陆(li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

据说为三国魏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

歹:不好。

兀自:仍旧,还是。

尚兀自:仍然还。

则除是:除非是。

则:同“只”。

冥幽:与前文“地府”同义,指传说中的阴间。

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

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第五篇:不伏老
作品选读教案——
关汉卿:〔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他出生于金的晚期或末年,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他长期生活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也相当熟悉,今尚存有他赠珠帘秀的套数。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