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聚餐引起不明原因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由聚餐引起不明原因呕吐、
腹泻、腹痛等症状
的调查报告
2007年6月14日上午11时10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彭高镇防保站站长电话报告:该镇坛华村24组发现数10例呕吐、腹泻、的病人在本村卫生所谢美连处接受治疗。

接报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一)病情发生经过
该村24组村民周裕华因房屋竣工,于2007年6月13日中午在自家举行午宴,酒宴共11桌,就餐人数合计110余人,餐后两小时左右,村民周秀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立即前往当地村卫生所进行治疗,当时以为普通“胃肠炎”,村卫生所给予庆大霉素,西米地丁,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于2007年6月14日上午10时转往萍乡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6月14日上午8时该村与其一起就餐的亲戚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调查中发现从6月13日至15下午4时止共计患者17名,罹患率达
6.11%,患者中男性为6例,女性为11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4岁。

出现发热症状者2例,最高温度38.2度、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6月13日15时准,末例病人发病时间为6月15日凌晨3时准。

鉴于上述情况,
经请示县卫生局领导同意,有5名患者转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17名患者经对症、抗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目前无死亡病例发生。

(具体发病情况见附表)
(二)进食史调查
17名患者6月13日午餐的食谱是:米饭、鸡肉、扣肉、草鱼、笋炒肠子、脚鱼、和菜、糯米团、羊肉、(松花蛋、花生米、鸭腿、猪舌头为冷盘)以上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史。

二、临床资料分析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大便次数增多。

患者潜伏期最短为2小时,最长为36小时,发病高峰期在进食后9—11小时,潜伏期中位数10小时。

病人主要表现:恶心12例( 70.58%)、腹痛13例( 76.47%)、腹泻16 例( 94.11%),发热 2 例( 11.76 %)腹痛性质大多表现为阵痛,腹泻次数量多达9次,大便排出以水样便为主,病人无里急后重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6月14日下午1时30分到村民周裕华家,采集到6月13日的剩余食物。

现场采集松花蛋1份,扣肉、食用油、花生米、鸡腿、饮用水、橙汁等、采集病人肛拭物34份,分别作沙门氏杆菌、肠球菌、02弧菌的培养分离,结果正在检验中。

四、调查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及逐个病人排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初步诊
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待查、待样品结果出来后再进一步确诊,然后再分析发病因素。

五、处理意见
1、密切注意该村类似病例的继发情况。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保持患者家环境卫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水源进行加氯彻底长期消毒,并规范厨房卫生,对宿舍、周围环境及厕所进行消毒。

进一步加强防蝇措施的建设,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3、加强个体饮食、副食的管理,对不合格饮食、副食给予查封。

4、加强健康教育并督促村民勤洗手,不喝生水和不吃生冷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5、对现症病人一律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回村,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

6、进一步查清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对未确诊的病人作出最后的诊断。

二00七年六月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