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
湖湘大地是一块孕育和成就艺术的神秘厚土。

湖南地貌山峦起伏,川流蜿蜒,又有江南多瘴疠的神秘。

这样多变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出湖湘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基因――神秘浪漫情思。

为了获得神灵的恩赐与庇佑,湘人产生了对神灵的信仰和寄托,他们用诡谲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制作了大量虔诚奉祀神灵的纸扎祭器。

纸扎既有充当祭品的实用性,还兼具自身造型、结构、色彩、表象的艺术审美功能,为祭祀活动增添神秘、朴拙、生动的色彩,也给为平实的日常生活赋予了通往神灵对话可能性的想象力。

湖湘纸扎艺术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以纸为材料,以扎制、折叠、剪刻等综合工艺为构成手段,其造型或写实、或抽象,其功能都在于驱鬼避邪,传载祈福佑吉之情,是民间民俗中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扎的实用功能是作为巫术的工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浪漫意味。

这种神秘性含混、模糊、若隐若现又模棱两可,留给我们一些百思不解的谜团,贮藏着大量古老的“信息密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这忽明忽暗的神秘浪漫意味正是湖湘纸扎独具魅力之所在。

一、创作思维的神秘浪漫
在湖湘大地,“靠山吃山”“傍水吃水”,非常依赖大自然的农耕文化时期,自然界强大的神秘力量和未知性,令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敬畏之情。

而人不能直接与意象的神灵交流,必须寄托于特定的仪式和形象方式达成心愿。

于是作为形而上的精神意蕴,通过形而下的具象为载体定格在了各种纸扎物上了。

纸扎的创作动机因而从起源就带有思维的神秘浪漫性。

如溆浦县目连戏纸扎人物《城隍与土地》就为其中一例。

城隍为古代神话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道教称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

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

在目连戏神事活动中,城隍地位显著,派遣五路五猖捉拿众鬼之首寒林的命令便是由他发出。

目连戏城隍一副文官打扮,其扮相颇似宋代公正廉明的包拯。

包拯以为民除害、不畏权贵的“包青天”享誉于民间,是民众心目中值得信任的权威象征。

土地神则源于远古人民的土地崇拜。

以“土地”为民众祭祀之神,以求年丰岁熟。

纸扎土地,拄持扇,一副地方长老的仪态,具有族中长辈的威严和亲和感。

每一件纸扎物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的属性,甚至可以认为纸扎物就是神。

人们相信人的愿望能够以纸扎形象为桥梁上达神灵,神的旨意也可以传到人间。

人们把精神世界的种种愿望都非常浪漫地寄托这祭祀用的纸扎上,在供奉与焚化仪
式的参与中,人们获得心理安慰。

二、形象塑造的神秘浪漫性
湖湘纸扎形象塑造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民间雕塑、绘画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个体上看是自由和随意的,以严谨的写实造型手法融合写意表现,传达出一种真实与幻觉并存的神秘气息。

其主要造型类型如下:
1.半人半兽复合型
其造型特点是通过半人半兽的融合传达某种神性。

奇异人物造型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非现实性角色,有一股民间原始气息,诡异、怪诞、恐怖。

纸扎妖孽“瘟神”。

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也比喻作恶多端、面目可憎的人或邪恶势力。

目连戏中,往往由天官升帐,召四值功曹,请灵官下界,最后通过“开光”等仪式,将瘟神驱除,此瘟神在目连戏纸扎中为最巨,赤发、长舌,生有六臂,面目狰狞可怖,身躯伟岸怪异。

纸扎的“鬼王”,是驱邪扶正的神,集神鬼于一身,其威力无比。

“快马”系目连戏中的通风报信之神。

在四值功曹之下听从派遣。

着一身差役总装扮,一副任劳任怨的神情。

溆浦辰河目连戏的演出中,常见的“大头罗汉”“牛头马
面”“人头蛇身”“金刚”“小鬼”“猴子”“龙王”等不同形象的半人半兽复合造型纸扎面具,均以想象浪漫的神性面孔唤起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神秘感。

2. 英雄神将夸张型
这类人物形象以《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传奇英雄为雏形。

在纸扎艺人的创作中,这些故事在大胆夸张的想象中具有了新的艺术表现力。

如“关公”,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是“忠、义、信、智、仁、勇”美德的化身。

“关公”历来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除了“关公”,“福禄寿三星”“许仙”“哪咤”这类受人们喜爱的角色造型均面目和善,头饰服饰华丽夸张,尽显祥和富贵之气,令观者心安。

3. 鱼禽走兽人格型
此类型造型是在保留动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将动物人格化表现,模拟人的表情或夸张人的面容特征。

如湘西凤凰城内聂胡子的纸扎狮头:浑圆蓝脑袋,宽阔脑门,扇形长睫毛一开一合,金灿灿的眼珠,红如意鼻,鲜红阔大的嘴巴,一对可活动的寿桃耳摇曳生姿,憨态可掬。

益阳的纸扎蚌壳则被赋予了女性的柔美,在纸扎蚌壳一张一合间,蚌壳内的表演者娇态可人。

灯彩鱼造型运用外形特征简约而夸张的造型手法,一嘴大张,一嘴紧翕,动静对
比,色彩以一红一蓝,相映成趣。

灯彩虾,造型趋于写实,惟妙惟肖地摹拟了虾举螯伸足,触须高扬的神态,显得生动活动。

虾子起舞时,虾头一仰,尾巴一翘,腰身拱起长长的触须忽地腾空直上划破九天。

4.祭祀冥器写实型
丧葬供奉纸扎的习俗由来已久。

长沙至今还有这种丧葬习俗,人们在逝者棺木顶端扎一纸白鹤,祭帐上书写“乘鹤仙游”祭祀文字,以祈祷亡灵随飞鸟同往天国。

祭祀冥器纸扎种类很多。

纸人、纸屋、纸鸟、神像、生活用具,等等。

纸人常见的有金童和玉女,祭词中有“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方”之语。

纸屋是在丧葬仪式中点火焚烧悼念亡灵的祭祀品。

还扎有金银山、金银桥、摇钱树、聚宝盆及一些生活用具,如箱、厨、柜、茶具、餐具等。

现代民间还扎制自行车、汽车、拖拉机、飞机、大船、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用品。

对亡灵的哀思定格在纸扎制品上,是消除悲伤情绪的一种自我安慰形式。

老百姓的情感表达方式不是抽象的,多用具体的物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够享受生前未曾享受的美好生活,祭祀冥器其意图体现在“用”上,各种纸扎冥器做得都如真物一般,非常写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