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部分)考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考点整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主要考察选择题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先有社会存在后有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反之
●主要缺陷
●仅看到思想动机,而看不到背后的物质动因
●仅看到个人作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力量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非决定作用
●人口因素——制约和影响非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的反映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有鲜明的阶级性)
●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非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
●语言,心理学,自然科学
●二者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独立性的发展规律
●不完全同步,不平衡性
●相互影响,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
●方法论
●理论: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现实:对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物质力量,人与自然
●生产力的基本结构=生产资料+劳动者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劳动对象
●劳动者——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力)
●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人和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最基本的,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区分社会制度的
客观依据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动,阻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志是是否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时设施(政治上层建筑)——主导地位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产生,变化发展)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阻碍)
●归根到底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不断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以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骨骼)和上层建筑(血肉)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更替规律
●统一性和多样性(坐标轴纵向和横向)
●必然性(规律)和历史选择性(主观能动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主观能动性和合规律性
●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前进性和曲折性——扬弃,反复,停滞,倒退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非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
●广义: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狭义:社会形态的变更
●改革在社会发展重点作用——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巨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问题——结合题干分析
●方法论
●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英雄史观(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
●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
●立足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质: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量: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个人在历史社会重点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对历史事件起决定作用
●对历史发展进程有作用
●辩证的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
●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