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交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范围:
xxx —xxx 工程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2 设计情况:
(1)本工程桩基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桩顶标高为XX 标高6.6m ,桩底标高为XX 标高-18.4m ,桩长25m(分两节,每节为12.5m ),总桩数48根。
选用04G36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图集中JZHB-45 ,配筋选C组,混凝土采用C40,桩顶入承
台,800mm ,破桩头700mm。
群桩按四个矩形形状不同数量组成,群桩每组由6 和18 根均布设置,分布规律。
(2)采用柴油打桩机打入法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板等材料。
(3)该段地基处理桩总长度及材料用量表
3、施工准备
3、 1 作业准备
3.1.1施工场坪处理
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前,钎探地下有无大块石、地下管线等,空中有无高压线。
障碍物均应事先消除。
原地面的清理掘除完成,场地已碾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满足要求,保证桩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
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3.1.2测量放线
现场测量复核施工加固范围,放出桩位,并用木桩作出明显的标记并作好技术交底,包括设计桩长、桩位布置、桩位高程、地质情况等;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
3.2、材料要求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预制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
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
2)接桩用的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
证明。
一般宜用XXXX 焊条。
(3)钢板或角钢的材质、规格因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宜采用低炭钢。
3.3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
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拟配置如下):
作业工点负责人1 人;领工员1 人;专职安全员1 人;技术、质检、试验人员6 人;班组长2 人;;电工4 人;机械工、普工6 人。
(具体配置需依据工程量大小而定)
3.4机具准备
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
3.5技术准备
⑴主要是保证所有进场的材料均符合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有出厂合格证明。
⑵桩锤:根据桩的尺寸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桩锤和桩架。
⑶焊条(接桩用):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⑷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根据轴线放桩位线。
用木
橛或钢筋头钉好定位线,并用白灰做上标志,便于施打。
⑸打桩试验,施工前必须先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 根。
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4、施工工艺和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4.1.1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流程图
4.2.施工方法
4.2.1施工顺序
为减少静力压桩挤土效应对桩位的影响,施工顺序按桩号顺序依次进行
4.2.2主要施工方法
1.测放桩位
A.制定桩位放线方案:为了确保放桩准确简便,经研究决定用坐标法进行施测。
B.根据甲方提供的桩位平面图对所有桩位进行统一编号。
C.桩位的放线确定:放桩前对控制点进行检测校正后,进行砌砖浇注混凝土进行强制性保护。
以工程控制桩为基准,采用坐标法在各工程控制桩上设站,以距离远的一个控制桩为零方向,充分利用全站仪的放点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误差;首先施放一个控制桩,详细检核站的正确性,然后再逐个施放具体桩位,在已放好桩位处撒白灰,系布条注明其编号。
D.桩位施工前再次用GPS 全站仪对施工桩位逐个进行复测,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①打桩顺序:
施工顺序按桩号顺序依次逐排进行。
②桩位复测:
每根桩施工前,均对桩位用GPS 全站仪再次校正,以避免由于桩基施工的挤土效应和运桩车辆对桩位造成的偏移。
③架设水准仪:
依据设计水准点计算出水准高程,根据有效桩顶标高计算出桩顶到水准点的垂直高度,以此计算出送桩深度,并在送桩器上做出明显标记,作为控制桩顶标高的依据。
④焊接桩尖:
将桩尖平行焊接在下节预应力预制桩的钢端板上(可以间断焊接,焊接80mm ,间隔40mm 不焊接),要求焊接位置与钢端板和桩体同心同轴,并且焊接牢固,焊缝饱满。
⑤桩机就位、压桩:
桩机调配、试运行各部件运行灵活可靠满足施工要求后,移机就位。
调整桩机底座水平,在桩位处用相应桩径的圆规划出圆圈及桩点十字控制线,吊桩喂桩,启动抱桩器
将桩抱紧、对位,确保桩位移小于20mm ,桩入时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 。
开动液压装置压桩,压桩过程中使用在桩基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经纬仪观测桩体有无倾斜,若有,将桩调正后重新压入。
⑥接桩:
第一节桩顶端距地一米左右进行接桩。
接桩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使用焊条为
E43 ;预制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用铁刷子清理干净浮锈,拼接处坡口槽电焊分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先在坡口周围点焊4-6 点,施焊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为两层,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施焊外一层,焊接完毕清除焊渣,确保焊缝连续饱满(焊缝与坡口平)。
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mm ,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
0.1% 。
⑦打桩至设计标高:桩体焊接及垂直度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并随时观测桩体垂直度,记录每米压力值,桩压至抱桩器标高时,放上送桩器,送桩器底面干净平整,置于桩顶面上,检查送桩器垂直度后继续压桩至设计标高。
当桩尖进入持力层后记录最终压力值。
⑧标高控制:
压桩过程中用水准仪进行实时监控,当压桩接近设计标高,减慢压桩速度,确保桩端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桩端标高允许偏差为± 50mm 。
⑨停压标准:
以桩端设计标高为停压标准。
以甲方、设计、监理提供的桩达到设计标高时的压力值为参考,若发现压力值过大,而桩未达到设计标高或桩达到设计标高而压力值偏小等
情况及时与甲方、设计、监理及有关单位协商处理方法,并做好记录。
⑩截桩措施:
预制桩不宜截桩。
由于工程需要必须截桩时,应确保截桩后预制桩质量,截桩时采
用环向切割机切割,不得使用大锤及风镐等电动机械硬凿或强行扳拉截桩。
4.3质量验收
4.3.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基(打桩)允许偏差
5、施工注意事项
5.1设备查验
桩机进场前一定要查验设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设备其他性能是否完好,对不合格的设备坚决不得进场施工。
5.2质量控制
5.2.1进场材料控制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进场验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并具有合格证、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出厂报告及相关材质证明等资料,同时检查桩的外观质量符合下表要求,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桩不得使用,坚决退场。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吊装运输,并且桩体的龄期达到14 天后方可施工。
5.2.2桩位控制
每根桩施工前对桩位及轴线进行检验校正,以避免由于桩基施工挤土效应和运桩车辆积压造成的桩位偏差;施工中在桩位处使用圆规划出圆圈和十字控制线,以控制桩位偏移,压桩过程中如有个别桩遇地下障碍物跑位,将该桩拔出地表,障碍物处理后重新按原桩位压入。
5.2.3标高控制
每根桩送桩均用水准仪直接观测,必须保证送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桩端标高允许偏差±50mm 。
5.2.4垂直度控制
桩体垂直度使用经纬仪控制,操作人员分别从桩机的两个垂直方向进行观测、控制桩体垂直度,保证桩体垂直压入地下。
桩身允许偏差控制在桩厂的0.5% 以内。
5.2.5焊接控制
对接前清理干净对接面和坡口,接桩处有微空隙的,用铁板填满填实空隙,焊满焊平,焊接完毕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8 分钟,严禁水冷或焊好即打。
5.3桩位的保护控制桩位挂布条撒白灰做明显标识。
运输车辆的运行、材料的堆场、施工机械的行走方向,每台机组均由专人负责指挥,防止挤压桩位位移。
5.4装的储存于运输
储存:预制桩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放置在邻近桩位吊车工作半径内,尽可能减少二次倒运。
运输:预制桩吊装采用两支点法和两头勾吊法,两吊点距桩端0.21L 处,钢丝绳与桩身的夹角不得大于45 度,装卸时要轻起轻放,严禁抛弃、碰撞、滚落。
预制桩在运输
过程中放置两支点垫木距桩端0.21L 处,且绑扎牢固。
预制桩应按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得超过6 层。
预制桩堆放时,最下层放置两根垫木,垫木位置距桩两端0.21L 处,垫木支撑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5.5避免质量通病
(1)桩身断裂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
a.桩节的细长比过,沉入又遇到了较硬土层。
b.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c.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d.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e.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f.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同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g.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 L/1000 且≤20mm )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b.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
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
时不得使用。
2) 桩顶碎裂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
a.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
b.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c.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下,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d.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e.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碎裂。
f.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g.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3) 预防措施
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
在
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 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b.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c.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情况,桩定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方可使用。
d.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e.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
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2)原因分析
a.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b.勘察工作是以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d.桩锤选择太大或太小,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e.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3)预防措施
a.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
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b.防止桩定打碎或桩身断裂。
(4)桩顶位移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挤向一侧或浮起。
3)预防措施
a.同本节( 1)、3)a 及b。
b.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c.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
(5)接桩处松脱开裂
1) 现象: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2) 原因
a.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b.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
c.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
d.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3)预防措施
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b.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
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
一遍,混凝土有无开裂,如有应作补救措施。
6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6.1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不得赤脚与穿拖鞋进入作业区。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了解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方法,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
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检查处理。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16m 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0.29 桩长处,桩长在16m 以上时,须设两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0.21 桩长处,桩长大于25m 时,应另设计吊点位置。
(3)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4)配电箱要能防雨,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并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5)现场架设的电力线,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准挂在导电的现场物
体上,必须安设绝缘支承物。
(6)各种机具、车辆和材料要按指定地点有序堆放,材料按做好下垫上盖。
(7)水泥堆放须高于地面30cm ,并做好场内水泥堆放点的排水设施,保持场内清洁。
(8)设备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9)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各类电箱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锁” 制。
(10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11)钻机移位、校正要有专人指挥
(12)夜间作业要有照明。
(13)施工完毕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2环境保护措施
(1)生产、生活设施按环保要求进行布置,随时准备接受监理工程师、业主的环保人员及政府有关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认真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施工。
(2)对生产废水,处理合格后按指定地点排放。
(3)建筑垃圾回收,按指定地点集中堆放。
(4)施工中的废料垃圾,妥善处理,不得污染和堵塞沟渠、河道、污染农田。
6.3文明施工
(1)施工便道上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2)施工现场显目位置设置安全、质量宣传标语及安全警示牌。
(3)危险作业的场所应悬挂危险警示标志。
(4)施工现场人员均佩证上岗。
(5)工地材料堆码整齐。
(6)施工便道经常洒水防尘。
(7)尽量减少施工中的噪音和夜间施工。
(8)占道施工要做好道路改移,并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7 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成桩区域做好标识,区域严禁设备机械进入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