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
第3课《山中避雨》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现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答案:丰子恺画家文学家
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

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
提示:(2)中“嘈”不要读成“zāo”;(3)中“弄”在这里读“lònɡ”,不要读成“nònɡ”;(4)中“和”为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应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
4.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提示:(1)“闹”字用得非常妙,写出了当时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我拉着胡琴,两个女孩和唱着,三家村的青年们齐唱着,气氛热烈,人们无拘无束尽情歌唱。

(2)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音乐使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谐、悦耳的歌声;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人与人的心更贴近。

而这种和谐
之美、真挚之美、氛围之美,作者在平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参考答案:(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没有尝过”,这里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到。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即从“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至最后),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2)古语云:“乐以教和。


提示:可以根据上下文去推测词语含义。

参考答案:(1)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案:写作者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的情景。

7.文中作者将胡琴、钢琴、小提琴做比较,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注意体会比较写作方法所起的作用。

比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的普通的人能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

这是作者由这次亲身体验而生成的更为深广的思考,“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由此也具有了更深广的意义。

8.请简要描述一个送别他人的场面。

(50字左右)
提示:只要能体现依依惜别即可。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
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9.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提示:这样的句子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寻找。

选文通过父亲前后两次作画的事件说明了父亲自己总结出的那句画好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10.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提示:首先要把三件事情分清楚,然后把三件事的要素理顺,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
11.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提示:只要找到了三件事情,那么过渡句就很容易找到了。

答案:父亲说到做到。

12.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运用提示:结合作者的做法,还有文章中提到的三个例子,就可以总结出强调的内容。

参考答案: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

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作为请教的对象。

1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请你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的主要性格特征。

提示: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要写清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应该是最值得人欣赏的特点。

答案举例:①孙悟空:聪明活泼、勇敢忠诚、敢于斗争、胸有大局的理想化的英雄。

②唐僧:虔诚执著的佛教徒。

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

④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