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甲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表
标识
中文名:碘甲烷;甲基碘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93
英文名:Iodomethane
UN编号:2644
分子式:CH3I
分子量:141.94
CAS号:74-88-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特臭。
熔点(℃)
-66.4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对密度(水=1)2.80
相对密度(空气=1)
4.89
沸点(℃)
42.5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碘化氢
闪点(℃)
93
爆炸上限(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无资料
危险特性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受热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丙类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还原剂、强碱、碱金属等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灭火方法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措施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运条件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53.32/25.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00~2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3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有损害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早期出现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心悸、胸闷;症状加重可出现视力减退、复视、言语困难、定向障碍,甚至发生幻觉、抽搐、瘫痪、昏迷,符合中毒性脑水肿。少数患者以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主,意识障碍可不明显,但1~2天后病情可突然恶化。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部分病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眼污染可致角膜损伤。皮肤污染可致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表
标识
中文名:碘甲烷;甲基碘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93
英文名:Iodomethane
UN编号:2644
分子式:CH3I
分子量:141.94
CAS号:74-88-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特臭。
熔点(℃)
-66.4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对密度(水=1)2.80
相对密度(空气=1)
4.89
沸点(℃)
42.5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碘化氢
闪点(℃)
93
爆炸上限(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无资料
危险特性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受热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丙类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还原剂、强碱、碱金属等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灭火方法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措施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运条件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53.32/25.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00~2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3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有损害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早期出现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心悸、胸闷;症状加重可出现视力减退、复视、言语困难、定向障碍,甚至发生幻觉、抽搐、瘫痪、昏迷,符合中毒性脑水肿。少数患者以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主,意识障碍可不明显,但1~2天后病情可突然恶化。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部分病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眼污染可致角膜损伤。皮肤污染可致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