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行政公文之批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行政公文之批复
一、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上级机关或单位答复下级机关或单位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二、批复的特点
(一)效用的权威性
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必须执行上级机关的答复,并且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因此,批复内容里边的态度必须明确,批复的内容也要具体,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以免请示单位不知道如何处理。
(二)行文具有被动性
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批复是在下级请示报告之后的,一来一往,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
(三)内容具有针对性
批复要针对下级请示的事项明确表示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有针对性,而不能另找与请示内容不相关的话题。
因此批复的内容必须明确、简洁,以方便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三、批复的分类
根据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分为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三种。
四、批复的写作格式
批复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构成。
(一)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项和文种构成。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发文机关、表态词、请示事项和文种,也有的批复只写事项和文种。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它的位置和一般行政公文一样,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
(三)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批复要写清楚是对于什么时候、哪一件事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并且还要明确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是上级从自己的角度作出的建议和希望。
如果同意,可以写出自己的要求;不同意,也可以根据情况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成文日期用汉字,标全年、月、日,“零”写为“O”。
五、批复的注意事项
(一)批复必须做到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必须回答什么问题。
(二)从目前批复的定义以及使用情况来看,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依法行政讲究的是职权法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的法定职责,需要经过“请示”而为的事项越来越少,上级行政机关面对请示,首先应该慎重,对于下级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事项,虽然有请示也不应该批复,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便于明晰职权,分清责任,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二是避免文牍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三是便于管理相对人寻求帮助的需要。
(三)批复一方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另一方面也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所以,批复的撰写一定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
在表达批复意见时应简要、明确地表明上级领导的意见,如“同意……”或“不同意……”,态度要十分鲜明,对于同意的事项通常应补充一些简短而必要的要求性语句。
在不同意下级请示事项的批复中,则需简要讲明道理。
对下级的请求意见,部分同意或部分不同意的批复,更需要明确具体地讲清同意事项和不同意事项,并分别讲清原因理由,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还应把需要修改、补充、调整、说明的内容讲清。
对尚不十分明确的问题,要尽量给予态度鲜明的答复,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六、批复的发布机关或单位
批复一般由上级机关或者领导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