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创新|实践创新
摘 要:“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这句话表明练习是我们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练习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语文课堂知识的课后练习,是帮助同学加深课堂知识印象,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检验课堂学习不足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与步骤。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重课堂轻课后练习,也有的存在机械化题海战术等问题,归根到底是语文课后练习不完善,本身存由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且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问题与解决方案
语文教材的组成结构复杂多样,有古诗词、散文、记叙文等典型范文;有课堂小答、课后生字等基础性知识;还有课后问答、课后实践等社会实践性内容构成。
其中我们本文提到的课后练习就是社会实践性的学习范畴。
它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把握;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然而,在现在语文教学中,课后练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存在的问题
1.课后练习缺乏正确的水平界定,无正确方法指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但在课后练习所提出的内容中,我们并未看到这一要求的体现。
例如,初中语文课后习题中,第一大题一般都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一看谁读的更好。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指明有感情的朗读的正确标准是什么?是老师主观臆断还是学生公开评价?也没有说明,每一篇文章在朗读时我们要带入怎样的情感,更未说明断词断句及段落衔接人物情感起伏转折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传递表达。
2.练习类型的不断重复,联系要求的一成不变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成长的过程。
初一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就课文写一篇300的总结表述,但初三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写一篇300自的作文。
但在人教版教材中这种类似要求的课后练习贯彻学生三年语文学习的始终,局限了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
3.对社会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增加教育教学难度
在初中语文课本的课后习题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类题目:将我们去过的地方的照片打印出来,整理归纳与同学分享;或者是在清明期间发布一张为烈士陵园扫墓的照片等等,这类题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实现的。
不考虑家长方面因素,有的地区并不存在烈士陵园,或者有的学生因种种原因并未去过很多地方。
这类题目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树立正确教学理念,进行专业方法指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明确每一道课后习题想要我们学会以及掌握的重点什么,金总专业方法指导,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沁园春.雪》为例,首先我们要带领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本篇文章的语气语境,给学生讲解本篇课文的创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受。
如在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段描述时,讲的是当时的气候以及当时的景色描述,为下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两者在朗读手法和情感中应该是情绪递减,高低有序的。
而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应该是感情的浓缩和升华,我们在朗读过程中应该包含有一种历经时光沉淀的沧桑感和唯我辈当自强、胜者为王的骄傲感。
这是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后练习中应有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指导。
在设计课后练习时,可以简略概括描述这种方法理念,开拓学生思维。
2.增添课后习题设计类型,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趣味性
以初中语文教材举例,除了偶尔有特殊要求的学习目标,其余文章的课后练习都是以读一读谢谢背一背等千篇一律的模式布置的。
这种课后习题的设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一课后习题的布置模式,增加语文自主学习的趣味性。
如: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它是一首散文。
在学习生字词时,我们可以将课后习题设置为在文中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句并记录下来,将字词带入句中抄写到积累本上。
这样既可以起到优美字词句积累的作用,又帮助同学深入了解生字词的运用情景,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举两得的事情。
3.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正确引导,形成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
教育不是一言堂的教育,在面对课后习题时,我们应鼓励学生激励发散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开拓更多的学习可能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班级学习的组成部分,习题布置者在进行习题布置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大家团结协作的课题内容。
如在九年级人教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设置同学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的课题。
这种习题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在文章中找到支撑自己论点的论据,并将它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且这个论述探讨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了解、不断交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向娜.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张保林. 初中语文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4, 000(0A3):36-36.
[3]杨亚召.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考试周刊, 2010, 000(019):46-47.
以借助读写融合,实现对语文课的整合,让读和写真正融合起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写作积极性。
在读写融合中,初中生进行观察以及模仿,对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展开分析,与作者之间展开情感以及思想上的交流,这也是对初中生思维的一种拓展,让初中生的文化视野更加广阔。
在读写融合中,教师要建立以读促写和以写带读的模式。
初中生的智慧得到启发,了解在阅读中可以实现对情感的挖掘,然后形成写作的习惯,从而让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实现稳定发展。
例如,《背影》重点叙述的是父爱,文章经过巧妙的情节设定,对父子的情感展开深入分析,并对父爱进行了深入刻画。
教师在指导初中生对文章展开感悟的时候可以发现,作者想要表达出一种对历史以及时代的写照,教师尊重初中生的自主性,促进初中生对文章展开分析,加强对作者情感的挖掘。
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让初中生在不断阅读中,寻找文章的深层寓意,让初中生可以先读后写,借助对文章技巧以及修辞等方法的模仿,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以读促写,丰富写作素材
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够使文章读起来有血有肉、筋骨丰韵、深入人心。
写作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写作素材简单堆叠到一起,各项素材的选取还要做到繁简适当、思想统一,这些技巧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阅读素材或清单,该清单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便适用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同。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优秀杂志、准备素材本、设置素材分享课堂等渠道,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读者》等优秀杂志,将其中的优秀素材收录到自己的素材本中,实时翻阅,提高素材利用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语文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综合学习质量。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毫无疑问应是有机结合的。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固有教学观念、以读促写、以读悟写等策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强化学生情感表达,最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长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3-95.
[2]李新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22.
[3]王月辉.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10-413.探究初中语文课后练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 勒者吉克莫
41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