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手法
茅盾在《春蚕》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绘,生动地展现 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秋收》
时代背景
《秋收》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农民在封建势力和自然灾害双重 压迫下的苦难生活。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展现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表达了作者 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跨文化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 2 3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学中树木形象的异同,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拓展文化视 野。
增强跨文化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树木象征意义差 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 交际能力。
促进文学鉴赏能力提升
通过对东西方文学中树木形象的深入解读和比较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05
CHAPTER
知识拓展:茅盾其他作品简 介
《子夜》
背景与主题
《子夜》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民族 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的困境,展示了当时社会各 阶层的生活面貌。
人物塑造
小说成功塑造了吴荪甫、赵伯韬等典型人物形象,揭示了 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艺术特色
《子夜》在结构布局、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展现 了茅盾高超的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里程 碑之作。
《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养蚕的经历,反映了当 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和农民的苦难生活。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春蚕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社 会不公的愤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艺术特色
《秋收》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体现了茅盾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 是对环境氛围的渲染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06
CHAPTER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文学中 树木形象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树木形象概述
东方文学中的树木形象
在东方文学中,树木常被赋予生命和灵魂,成为表达情感、 寄托理想的载体。如《诗经》中的“杨柳依依”,象征离别 之情;唐诗中的“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表现坚贞不 屈的人格。
团结协作精神
文章强调民族团结与凝聚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今社会的团结协作、共 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04
CHAPTER
艺术特色鉴赏与经典语句解 读
浓郁抒情风格展示
01
情感饱满
文章以饱满的情感讴歌了白杨树,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
赞美之情。
02
抒情语言
运用生动的抒情语言,如“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应用二
通过借鉴《白杨礼赞》中的语言技巧,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 水平,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应用三
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我将运用在《白杨礼赞》中学到的分析 方法,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THANKS
谢谢
时代特征: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 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团 结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 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 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积极向上
白杨树挺拔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象征着北方农民在艰难环境中依 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民族解放斗争呼唤新力量
觉醒与抗争
文章通过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呼吁人们觉醒并投入到民族 解放的斗争中,成为推动历史进
步的新力量。
团结与凝聚
白杨树丛生的形象,象征着民族 团结与凝聚的重要性,在民族解 放斗争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
《白杨礼赞》创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西北黄土高原看到了“不屈不挠而坚决挺拔”的 白杨树,立即被其“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与“力争上游”的形象所感动,于是把“对于抗战的军民”的感情寄托于“ 白杨树上”。
创作地点:延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会到延安 军民自力更生、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 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02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 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运用拟人手法,将白杨树比作“伟丈 夫”,进一步强调其正直、坚强不屈 的品质。
03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 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 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通过反问句式,引导读者思考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北 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形象生动 地表达了白杨树的特质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拟人
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白杨树以人的品质和精神,如“力争上游”、 “坚强不屈”等,进一步强化了白杨树的形象。
反问
运用反问句式,如“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等,引导读者深入 思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篇点题,中间详细描绘 白杨树,结尾再次强调主 题。
语言优美
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 比喻,使文章具有极强的 感染力。
情感真挚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 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 敬和赞美之情。
白杨树形象分析
生长环境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黄土高原,是北方 农民生活环境的象征。
《白杨礼赞》导学案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茅盾其他作品简介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文学中树木形象比较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HAPTER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内在品质
白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具有顽 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是北方农民 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外在形象
白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具有不 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以树喻人
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和赞 美,象征了北方农民的朴 实、坚强和勤劳。
情感寄托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深情 赞美,表达了对北方农民 的深厚感情和对民族精神 的崇敬。
胜强大的敌人。
继承与发扬
文章呼吁人们继承并发扬北方农 民的精神品质,将这些优秀品质 转化为推动民族解放斗争的强大
动力。
当下时代意义及价值观引导
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所赞美的北方农民精神品质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呼唤,具有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艰苦奋斗精神
在当下时代,依然需要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 梦想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07
CHAPTER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白杨礼赞》中,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
请分析《白杨礼赞》中的象征手法,以及这种手 法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问题三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来 增强文章感染力的?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心得一
等,直接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03
情感渲染
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进一步
渲染了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为陕甘宁边区礼赞,表达了作者对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01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 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 无旁枝。”: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 了白杨树力争上游、正直、朴质、严 肃、挺拔的特质。
茅盾生平与文学成就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 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文学成就: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 月15日),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 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 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 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 日结束,共14年抗战。
审美观念差异
东方文学中的树木形象多与优美、雅致的审美趣味相联系,如“竹林七贤”、“梅花香自苦寒来”;西方文学则更倾 向于表现树木的力量和壮美,如“橡树”、“巨杉”等。
价值观念差异
东方文化中的树木常被赋予道德和伦理意义,如“岁寒三友”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西方文化中的树木 则更多与自由、冒险等价值观念相联系,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孤岛生活与热带丛林的描绘。
西方文学中的树木形象
在西方文学中,树木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圣经》 中的“生命树”象征永恒的生命;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森林 ”意象,既表现自然的神秘力量,也象征人性的复杂多变。
不同文化背景下树木象征意义差异
生命观念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生命的循环和再生,树木的枯荣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盛衰;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生命的线性和超越,如“ 生命树”象征灵魂的不朽。
01
通过阅读《白杨礼赞》,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积
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心得二
02
文章中的象征手法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
章的主题思想。
心得三
0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生动的语言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所
打动,对文章产生了共鸣。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学习《白杨礼赞》后,我将更加关注生活中的象征元素,尝试理 解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
深化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 文章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 力。
03
CHAPTER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歌颂北方农民精神品质
坚韧不拔
文章通过赞美白杨树在恶劣环境 中顽强生长的品质,进而歌颂北 方农民在艰难困苦中所表现出的
坚韧不拔的精神。
勤劳朴实
白杨树普通而常见,却默默地为大 地增添绿意,这恰如北方农民勤劳 朴实的品质,他们默默耕耘,为社 会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