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Z3106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S Z 3106:2001
不锈钢焊缝的射线检测方法
1.范围该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采用x射线或γ射线(以下称为“射线”)进行直接焊缝照射检验的方法,材料包括不锈钢,耐热钢,耐腐蚀耐热超级合金钢,镍及镍合金.
2.参考标准附件表1中所列标准为适用的最新版本标准(含修改).
3.定义该标准的目的和定义在JIS Z2300和JIS Z3001中已给出, 以下定义适用:
a)母材厚度对于厚度不同的对接焊缝,厚度小的为母材厚度. 对于管类的环焊缝,厚度小的为母材厚度。
对于T型焊缝, 附录3 图1和图2中所示T1为母材厚度.
b)被测部位要检测的焊缝,包括其热影响区
4. 拍片像质的分级拍片质量分为5级:A, B, P1, P2, F.
A级通过使用通常的拍片技术能达到
B级通过更高敏感度来察觉缺陷的拍片技术能达到
P1,P2级是管道环缝通过管壁双透拍皮而获得的正常的成像像质, P1适用于在焊缝一侧,P2适用于在焊缝两侧.
F级是T型焊缝的正常怕片像质。
影响所有这些成像像质的还有焊缝的形状,如表1所示
5.拍片工程师执行拍片的人员要通过JISZ 3861或等同级别或更高级别规定的测试
6.RT设备和辅助装备
6.1 RT设备为JISZ4606规定的使用电子加速器产生X射线的仪器或JISZ4560规定的γ源仪器及具有相同性能或更高性能的仪器.
6.2 感光材料工业X射线胶片(以下成为“胶片”)应为:低感光/超细粒型, 低感光/极细粒型, 中感光/细粒型,高感光/细粒型. 若使用增光屏应为:铅箔型, 荧光型或金属荧光型.
6.3 透度计要使用JIS Z2306规定中的F型或S型.拍管类环缝时应使用带状F型或S型。
但是普通形状的S型或F型也可以使用。
信息参考:普通形状S型透度计
表2带状S型透度计的钢丝直径
6.4对比指示器型式,结构,尺寸,材料如下:
a)型号,结构,尺寸,材料如图1
尺寸公差厚度的±5%, 边长的±0.5mm
b)材料为JIS G3101中规定的钢材和JIS G4304或JIS G 4305中规定的SUS304.
图1 对比指示器的型式,尺寸,结构
6.5 评片发光器该设备要符合JIS Z4561的规定或具有同等性能或更高性能的设备
6.6黑度计要使用正确校正过的显像黑度计
7 RT方法
7.1 放射源和感光材料的组合这样组合以便能识别出最小直径的透度计.
7.2 标记拍片时要做好标记记录以便查看
7.3 场地拍片的场地要足够宽以便使用阻光膜或照射筒
7.4方法根据焊缝的形状,拍片方法应如表2中所示符合对应的附录
表2规定方法的附录
8. 拍片要求以下表3给出了不同焊缝形状对应的附录,拍片要均衡展开否则影响评片质量表3规定了拍片的要求对应附录
9 射线观察
9.1 观察发光器为了观察射线,依据表4应用6.5节规定的规定的观察发光器。
表4 观察仪器的应用分类
9.2 观察方法射线的观察应在暗室内进行,使用适合射线尺寸的固定罩。
10 缺陷影像的分类方法在射线上观察到的缺陷影像分类方法应符合附录4。
11 记录下列必要项应在测试结果的记录上予以说明,以便记录校对
a) 有关测试部件的事项
1)制造商名称
2)产品名称
3)测试部件的符号或编号
4)材料
5)母材的厚度(壁厚和管式产品的外径)
6)焊缝的类型(是否焊接补强等)
b) 射线照相日期
c) 测试工程师的职位和姓名
d) 测试条件
1) 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1.1)射线设备的名称和有效焦距的尺寸
1.2)片子的类型和加强屏
1.3)透度计类型
1.4)对比指示器类型
2)射线照相条件
2.1)使用的管压或放射性同位素类型
2.2)使用的管电流或放射性浓度
2.3)透照时间
3)射线设置
3.1)射线源和片子之间的距离(L1+L2)
3.2)测试部分的射线源侧和片子之间的距离(L2)
3.3) 测试部分的有限长度L3(双壁的两侧:
L3=L3′+L3″;
4)显影条件
4.1)显影仪,显影温度和显影时间(用于手工处理)4.2)自动处理器和显影仪的名称(用于自动处理)
f) 缺陷影像分类日期
g) 缺陷影像分类结果
1)按缺陷标记确定缺陷影像的分类结果
1.1)类型1缺陷影像分类
1.2)类型4缺陷影像分类
1.3)是否类型1缺陷影像和类型4缺陷影像共存
1.4)共存的缺陷影像分类
2)类型2缺陷影像分类
3)类型3缺陷影像的分类
4)是否两个或更多的类型2缺陷影像存在于检测区域5)总体分类
h) 其它必要项
i)备注
附表1 参考的日本标准列表
附录1(标准)
板的对焊接头射线照相方法和要求
1范围该附录说明了使用射线直照对焊接头的射线照相方法以及要求。
2射线照相方法
2.1射线像质的分类射线像质分为A级和B级。
2.2射线的照射方向原则上射线照相的方向应采用被检件的穿透厚度为最小时的方向。
2.3透度计的选用
包含最小可见钢丝直径(见附录1,4.1)的两个透度计将横跨焊接接头并置于射源侧的工件表面上,如附录1图1所示;并使透度计的最小钢丝置于邻近被检区域有效透照长度L3的两个端部,且应使得最细的钢丝朝外。
如果透度计与胶片之间的距离为可见钢丝直径的10倍以上,透度计可置于胶片侧,在这种情况下,应将F标记置于每一个透度以上,以识别透度计是放于胶片侧上。
如果被检区域的有效透照长度小于或等于透度计宽度的3倍,则可在中间放置一个透度计。
附录1 图1 射线照相布置
2.4 对比指示器的使用当母材厚度小于等于50mm时,应根据附录1表1的适用分类
选择对比指示器,对比指示器应置于胶片侧的母材上,且不应远离检测区域有效长度的中心部位,当对比指示器的数值大于附录1表6所示数值时,对比指示器应置于射线源侧。
注释:
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Penetrometer 透度计
Controsmeter 对比指示器
x-ray film x射线胶片
weld zone 焊接区
symbo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est part检测部位有效长度的标记
Annex 1 Table 1 V alue of coefficient B
附录1 表1 系数B的值
注(1):材料,在JIS G 4312上予以规定,等同于JIS-G-4304和JIS-G 4305,参考左栏。
表见英文版
附录1 表2对比指示器的应用分类
3射线照相的布置
射线源、透度计、对比指示器和胶片的相对位置原则上按附录1图1所示布置。
(1)射线源到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应是射线源侧被检工件表面到胶片之间距离(L2)的m倍以上。
M值应是根据像质质量的种类按附录1表3确定的。
(2)射线源与靠射线源侧的被检工件表面的距离L1应是被检部位有效长度L3的n倍以上。
N值应根据像质质量的种类按附录1表3来确定。
(3)被检部位的有效长度L3的识别标志应放于射线源侧。
附录1 表3 系数m的数值
注(1): 射线源的尺寸mm(1)(2)
(2) d : 附录1中4.1规定的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mm)。
附录1表4 系数n的值
4射线照相的要求
4.1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在射线照相的检测范围内,可见钢丝直径的最小可见钢丝
直径应如下:
a)取决于被测件的材料,使用附录1表1获得系数B的值乘以母材的厚度,。
b)最小可见钢丝直径不应大于附录1表5中规定的值,取决于母材的厚度乘以由a)获得的
系数B
附录1 表5 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
Thickness of base metal multiplied by coefficient 母材乘系数的厚度
Wire diameter of penetrometer 透度计的钢丝直径
X or less 指≤X
Over X up to and incl. 5.0 指>X~Y
Over Y 指>Y
4.2 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射线照相的黑度而非被测部件的缺陷应符合附录1表6的规定。
附录1表6 射线的黑度范围
4.3对比指示器的值
在使用对比指示器的射线照相中,测量邻近对比指示器的母材部分的黑度和对比指示器中间的黑度。
将其黑度差除以母材部位的黑度所得到的值应确认如下
a)取决于被测部件的材料,用附录1表1获得的系数B乘以母材厚度。
b)对比指示器的值不应小于附录1表7中规定的值,取决于母材的厚度乘从a)中获得的
系数B值。
附录1 表7 对比指示器的值
注释:
Thickness of base metal multiplied by coefficient mm 母材厚度乘以系数mm
V alue of contrastmeter (density difference/ density) 对比指示器的值(黑度差/黑度)
Type of c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类型
4.0 or less 指≤4.0
Over 4.0 up to and incl.5.0 指>4.0~5.0
Grade A 指A级
Type 15 指15型
4.4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
在射线照相中,在被检部位的一次透照的有效长度应在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范围内照相的黑度范围和对比指示器的值都应在范围之内。
附录2 (标准)
钢管环焊缝的射线照相方法和射线照相的要求
1 范围
本附录对钢管环向焊缝接头进行直接射线照相时所采用的射线照相方法和要求
2 射线照相方法
2.1 母材的厚度
对钢管进行环向射线照相检测中,钢管的厚度应是公称厚度,当焊缝两侧的钢管壁厚不同时,
应取较小的厚度值。
2.2 射线照相方法的分类
钢管环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应分为4类;内部射线源照相方法;内部胶片射线照相方法;双壁
单影射线照相方法;双壁双影射线照相方法。
2.3 射线像质的分类
对于所采用的射线照相方法,射线照相的像质种类按附录2表1确定。
附录2表1 射线照相像质应用分类
(2)当一般的射线技术难以应用时应用。
3 射线照相的设置
3.1 内部射线源照相方法
内部射线照相方式的照相设置如附录2图1和附录2图2所示。
a)射线源和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不应小于测试件的射线源侧表面到和胶片之间的
距离L2的m倍。
乘数m应是f/d, 其中f 是射线源的尺寸,d是最小可见钢丝直径的
值。
b)附录2 表2 系数B的值
注1 :说明应用的符号(JIS G 3446:TKA和TKC,JISG3448:TPD,JIS G 3459:TP.JIS G3463:TB,JIS G4903:TP,JIS G4904:TB)(后缀在材料符合的后面)省略。
d) 当使用了一般型号的F型或S型透度计时,透度计包括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参考4.1)应置于焊缝上的被测
件的射线源侧表面,这样每个透度计最细的钢丝来自被测件的有效长度L3的端部周围。
在这种情况下,细钢丝侧应朝外。
当两个透度计不能置于被测部位有效长度L3内时,可使用一个带状透度计。
e) 当透度计和胶片的距离大于最小可见钢丝直径10倍时(参考4.1),透度计可置于胶片侧。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透度计应放置F标记,以识别透度计放置于胶片侧。
f) 当环向焊缝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而像质级别为A级或B级,应依据附录2表3选用对比指示器,取决
于被测部件的材料,母材厚度乘以由附录2表2获得的系数B。
在这种情况下,对比指示器应置于母材的胶片侧上的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中间。
但是,当对比指示器的值不小于附录2表6规定的值时,对比指示器可置于射线源侧。
g) 如果对整个环向同时进行射线照相时,应放置4个透度计和4对比指示器,放置的位置应是将环向焊缝接
头划分为4个近似相等的部分,如附2图2所示。
h) 当射源至胶片的距离小于管的半径时,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3的标记指示应置于管的内侧;而当该距离大
于管半径时,则应置于管外侧。
如果根据射线照相的几何关系,预先弄清有效透照长度标记置于管内侧和外侧的相对位置,则即使在射线到胶片的距离小于管半径的情况下,也可以把这标记放于管外侧。
附录2表3 对比指示器的应用
3.2
内部射线照相方法如附录2图3所示。
a)射线源和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不应小于被测部位的射线源侧表面和胶片之间距离L2的m倍。
乘数
应是3.1a)中规定。
b)射线照射方向应是3.1(b)所规定的。
c)使用的带型透度计方法应是3.1(c)所规定的。
d)如果使用一般型号的参数,则应采用3.1(d)。
e)如果参数位于胶片侧,则应应用3.1(e)。
f)对比指示器应用于环向焊接接头外径大于等于100mm且像质级别为A级和B级。
其使用方法在3.1(f)上
规定了。
g)说明被测部位有效长度L3的标记应置于管的外侧。
2.3 双壁单影射线照相方法双壁单影射线照相应如附录2图4所示。
a) 射线源和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不应小于被测部位的射线源侧表面到胶片之间的距离的m倍。
乘数应符合3.1a)的规定。
b)射线应倾斜于平面包括焊缝。
射线源和平面之间的距离S包括焊缝不应大于L1的1/4。
c) 带型透度计的使用方法应符合3.1c)的规定。
d)如果使用一般型号的透度计,则应采用3.1(d)。
e) 如果透度计置于胶片上,则应应用3.1(e)。
f) 对比指示器应应用于环向焊接接头外径为大于等于100mm且像质级别A级。
其使用方法如3.1(f)所规定的。
g)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3的说明标记应置于管的外侧。
3.4 双壁双影射线方法双壁双影射线照相方法应符合附录2图5。
a)射线源和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不应小于被测部位的射线源到胶片之间的距离L2的m倍。
乘数m应如3.1(a)所规定的那样。
但是,该情况的例外,附录2表4规定的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可以识别。
b)关于射线的射线方向,射线应倾斜于平面包括焊缝射线源侧上的测试部位和胶片侧的测试部位不彼此重合。
c)将使用的透度计应由于4.1所规定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带型构成。
带型透度计应置于焊缝上焊缝射线源表面,当单个带型透度计可以完全覆盖有效长度L3′,应使用一个透度计。
但是,当单个透度计不能完全覆盖有效长度L3时,两个带型透度计应置于测试部位的有效长度L3′的每一端。
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两个带型温度计不彼此重叠。
d)当很难安置透度计在射线源侧时,透度计应置于沿着外侧管壁的胶片侧,如果当透度计置于射线源侧像质差应澄清。
在这种情况下,标记F应置于每个透度计之上,这样以弄清透度计在胶片侧的照相。
e)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3′和L3″的说明符合应置于管外侧。
注释: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Symbo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est part 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标记Penetrometer 透度计
C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
Film 胶片
附录2图3 内部胶片射线方法
附录2图4 双壁单影射线法
注释: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Symbo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est part 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标记Penetrometer 透度计
C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
Film 胶片
注释: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Symbo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est part 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标记
Penetrometer 透度计
C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
Film 胶片
附录2图5 双壁双影射线法
4 射线要求
4.1 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在射线照相的测试部位,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应按
下来说明确认:
a) 取决于被测部位的材料,使用附录2表2获得系数B的值以乘以母材的厚度。
b) 最小可见钢丝直径不应大于附录2表4中规定的值,取决于母材的互动乘以由a)获得
的系数B值。
附录2表4 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
Thickness of base metal multiplied by coefficient 母材的厚度乘以系数
4.2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部位射线照相的黑度而非被测部位的缺陷影像应符合附录2表6
规定的范围。
附录2 表5 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
用于对比指示器的射线,测量邻近对比指示器的母材部位的黑度。
对比指示器的值可通过除以黑度之间的差推出,测量的母材部位黑度应确认如下:
a)取决于被测部位的材料,使用附录2表2获得系数B以乘以母材厚度。
b)对比指示器的值不应小于附录2表6规定的值,取决于母材的厚度乘以从a)获得的系数B。
附录2表6 对比指示器
注释: Thickness of base metal multiplied by coefficient 母材厚度乘以系数
V alue of 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的值
Type of contrastmeter 对比指示器的类型
Grade of image quality 像质的级别
4.4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
单个射线照相中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2应在满足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和对比指示器的值的范围之内。
但是,当要求在被侧部位检测横向裂缝时,有效长度应不仅满足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和对比指示器的值,也应在附录2表7规定的范围内。
附录2 表7 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3
附录3(标准)
T型焊接接头的射线照相方法和射线要求
1 范围
附录规定了T型焊接接头的射线照相方法和射线要求。
2 射线照相方法
2.1 射线像质的分类
射线像质应为F级
2.2 射线照相的方向
按附录3图1或附录3图2所示的射线方向拍照。
2.3 透度计的使用
两个透度计包括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参考4.1)的布置应是每个透度计的最细钢丝邻近被测部位L3的有效长度的每个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透度计应置于T2材料的射线源侧或细钢丝的侧对外的胶片侧。
当透度计置于胶片侧时,透度计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最小可见钢丝直径的10倍。
在这种情况下,标记F应置于透度计上,以弄清位于胶片侧透度计所拍的射线照片。
2.4 厚度补偿楔型
照相时,应采用附录3图3所示的厚度补偿楔型。
但是,在附录3图1的情况下,当T1材料的厚度不超过T2材料厚度的1/3或8mm时,以较小的为准,不应使用厚度补偿楔型。
进一步来说,在附录3图2的情况时,当T1材料的厚度不大于T2材料厚度的1/4或5mm,以较小的为准,不应使用厚度补偿楔型。
3 射线的布置
射线源、透度计和厚度补偿楔型的相对位置应如下:
a) 射线源和胶片之间的距离(L1+L2)如附录3图3所示不应小于被测部位射线源侧到
胶片之间L2的m倍。
乘数m应是6或2f/d,以较大的为准,其中f 是射线源的尺寸,d是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如4.1所示。
b)射线源和被测部位的射线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L1不应小于被测部位有效长度L3的两
倍。
c)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L3的说明标记应置于射线源侧。
4 射线要求
4.1 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
射线照相的测试部位,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的确认应执行如下:
a)取决于测试部位的材料,用从附录3表1获得的系数B值乘以T1材料和T2材料的
总厚度。
b)最小可见钢丝直径不应大于附录3表2规定的值,取决于T1材料和T2材料总的厚
度乘以从a)获得的系数B。
4.2 射线照相的黑度范围
部位的射线黑度而非测试部位的缺陷应是≥1.0~4.0。
4.3 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
单个射线测试部位的有效长度L2应在满足透度计最小可见钢丝直径和射线的黑度范围。
附录3图1 两个方向的射线照相
注释:radiation (second time) 射线(第二次)Radiation (first time) 射线(第一次)
附录3图2 一个方向的射线照相
注释:radiation 射线
Material 材料
Film 胶片
附录3图3 射线照相的设置
注释:radiation source 射线源
Radiation 射线
Penetrometer 透度计
Thickness compensating wedge厚度补偿楔型
Material 材料
Symbol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est part 被测部位有效长度的说明标记
附录3表1 系数B值
注(1)关于,JIS G4312上规定的材料以及等同于JIS G4304和JIS G 4305上的材料,参考左栏。
附录3 表2 透度计的最小可见钢丝直径
注释:total thickness of T1 material and T2 material multiplied by coefficient
T1材料和T2材料总的厚度乘以系数
Grade of image quality 像质级别
8.0 or less指≤8.0
Over 10.0 up to and incl.12.5 指>10.0~12.5
附录4 (标准)
使用射线照相进行缺陷分类的方法
1 范围
附录说明了焊缝射线缺陷的分类方法。
2 分类的程序
缺陷的分类(以下简称缺陷)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a)关于将要分类的射线,应确认其符合文本第8部分。
b)将分类的射线应按文本第9部分观察。
c)分类应符合母材厚度的分类。
母材厚度的定义应符合第3部分。
d)测试部位的缺陷应分为4类。
e)对于每种类型的缺陷,依据缺陷的测量尺寸,进行分类编号:1类、2类、3类或4类
f)依据每种缺陷的分类结果进行总的分类。
3 缺陷的分类
按照附录4表1缺陷应分为4类。
特别是难以分辨的1类和2类,应分别先将其分为1类或2类,当其类号确定时,应采用较大的类号作为最终级别和类号。
附录4表1 缺陷的分类
4 缺陷标记
获得1级和4级缺陷的方法如下;
a)缺陷尺寸应通过附录4表2所示的场检测方法测得。
当任何缺陷位于场检测界限上时,
应测量的尺寸包括场外侧部分。
b)场的检测适用于被测部分的有效长度内的区域,缺陷标记可能最高。
c)当有单个1级缺陷时,缺陷标记应是附录4表3中所规定的值。
但是,不超过附录4表
4所规定的值的缺陷应忽视。
d)关于4级缺陷,缺陷标记应通过a)、b)、和c) 方法获得,如1级缺陷。
但是,依据一个
缺陷主要直径的尺寸,缺陷的标记应是附录4表3所规定值的一半。
e)当有两个或更多的缺陷时,缺陷的标记应是检测场单个缺陷的汇总。
但是不超过附录4
表4规定值的缺陷应忽视。
f)当1级和4级缺陷共存于同一个检测场时,缺陷标记应是两级别缺陷标记的汇总。
附录4表2 检测场区域
单位mm
附录4 表3 缺陷标记
附录4表4 将忽视的缺陷尺寸
5缺陷长度
测量的2级缺陷长度应作为缺陷长度。
但是,当缺陷存在于线上时并且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任何缺陷的长度时,测量的长度包括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应是该缺陷类的缺陷长度。
6缺陷相片的分类
6.1
1级和4级缺陷相片的分类
如果射线上检测的缺陷是1级和4级,其分类应符合附录4表5的标准。
表中的数字说明了每个单独类号检测场内的缺陷标记的的余量。
但是,缺陷超过主要直径中母材厚度的一半应分为第4类。
对于1类,10个或更多的缺陷不得存在与检测场,即使其主要直径不超过附录4表4的规定。
附录4表5 按缺陷标记1级和4级的分类
6.2
2级缺陷照片的分类
如果射线上检测出的缺陷是2级,其分类应符合附录4表6的标准。
表中的数字说明了缺陷长度的余量。
但是,即使缺陷分为1类,如果为渗透或未熔合,也应将其分为2类。
附录4表6 按照缺陷长度进行2级的分类
6.3
3级缺陷相片的分类
如果射线检测的缺陷是3级,则其应分为4类。
6.4 总体分类
总体分类主要关注于被测部位的有效长度内的区域,每种缺陷类型的分类结果如下。
a)如果检测的缺陷分为一个类别,则该分类应视为总体分类。
b)当被测缺陷分为2个或更多类型时,较大的类号应视为总体分类。
但是,当一个2
级缺陷作为一个类别包含在1级和4级缺陷确立的检测场并且其按缺陷标记分类等同于缺陷长度的分类时,对于这些共同存在的缺陷总体分类应转移至紧接在原号后的较大分类号。
在这种情况下,仅在1类超过1级和4级缺陷共存的运行缺陷标记的一半和2级允许缺陷长度的一半时,1类才能看作为2类。
附录5(标准)
X-射线衍射和缺陷像之间的区别方法。
该附录说明了有关该文本的补充事宜,但不构成本标准的一部分呢。
1 范围
该附录说明了X-射线衍射和缺陷像之间的区别方法。
2 X-射线衍射模式
X-射线衍射分为线型、刷型和点模式。
典型的线型和刷型衍射模式的示意图如附录5图1和附录5图2所示。
Linear 线型brush-like 刷型
附录5图1 X射线衍射中线型和刷型模式的示意图
附录5图2 X射线衍射中刷型模式的示意图
3 确认衍射模式的方法
X射线衍射模式和缺陷像直径的区别是通过参照照片和照相方法来比较衍射模式。
3.1 比较参照照片的方法
通过比较观察到的衍射模式的外形和测试部位厚度和焊接条件类似的参照照片来进行区别。
3.2 照相方法
通过改变照相条件,如测试部分和胶片之间的距离,观察角度和射线能量,由此引起的衍射模式断层消失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