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重点
1、免疫特点:
①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抗感染能力差;
②新生儿可从母体经胎盘获得IgG抗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形成被动免疫;
③6个月后IgG抗体逐渐下降直至消失,6~7岁才能接近成人水平,因此6个月后婴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④新生儿体内的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⑤缺乏SIgA,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2、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①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胚胎期、胎儿期),特点是依赖母体生存、易流产、孕母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大;
②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③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前,特点为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
④幼儿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为语言、思维、交往能力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
⑤学龄前期:是指从3周岁后至(6~7岁)入学前,特点为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展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问、模仿能力强;
⑥学龄期:是指从6~7岁后至青春期前,特点为求知能力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⑦青春期:是指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特点为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
3、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头3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②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③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④个体差异性;
4、体重的公式(7~12岁):6kg+月龄×0.25
5、身长的公式(2~12岁):75cm+7×年龄
6、1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
7、前囟门出生时是1.5~2cm,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前囟凹陷(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8、乳牙的计算:(2岁内牙齿数)月龄-(4~6)。
9、大运动(粗运动):2抬4翻6会坐,7滚8趴周会走。
10、维生素的分类:
①脂溶性维生素:vitA、D、E、K;
②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叶酸)和维生素C;
11、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为小儿特有的能量需要(25%~30%)。
-可能不考
12、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营养丰富,易吸收;
②增强婴儿免疫力;
③方便经济;
④增进母婴感情;
⑤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
13、哺乳结束后,食后应右侧卧位床头略高,防止溢乳引起窒息。
14、乳量的计算;
①每日所需总能量=体重×110kcal
②每日所需总液量=体重×150ml
15、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16、意外伤害发生率仍较高的是幼儿期。
17、免疫程序(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基本免疫):卡介苗(皮内注射—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乙肝疫苗(肌肉注射—三角肌)、脊髓灰质炎(口服—上臂外侧)、百白破(肌肉注射—上臂外侧)、麻疹(皮下注射—上臂外侧)。
18、一月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白百破、八月麻疹和乙脑。
19、无菌操作:接种时,常用2%的碘酊和75%的乙醇进行消毒,接种活疫苗时只能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
20、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1)一般反应:
①局部反应: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
②全身反应:一般于接种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发烧,持续一到两天;
(2)异常反应:
①过敏性休克:接种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口周青紫等症状,静注1:1000肾上腺素0.5~1ml;
②晕针: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头晕、心慌等症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
③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最为常见,于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生,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即可治愈;
④全身性感染:有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破坏者,接种活疫苗后扩散为全身感染;
21、光照疗法又称蓝光疗法,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胆红素增高的新生儿。
22、光照疗法患儿准备:使用长布条遮住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23、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每支灯管使用超过1000h后必须更换;
②血清胆红素<171umol/L时停止治疗;
③若患儿出现发烧、腹胀等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
24、低出生体重儿<2500g、极低体重儿<1500g、超低体重儿<1000g。
25、Apgar评分:心率、呼吸、肌张力、刺激反应(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皮肤颜色(0~3分-重度窒息/苍白窒息、4~7分-轻度窒息/青紫窒息)。
26、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1)正常新生儿:
①皮肤(毳毛少)
②毛发(分条明显)
③耳廓
④乳腺(清楚,结节>4mm)
⑤外生殖器
⑥指甲(达端)
⑦跖纹(多)
⑧四肢肌张力(正常)
⑨哭声
(2)早产儿:
⑩皮肤
11毛发
12耳廓
13乳腺(不清楚,结节<4mm)
14外生殖器
15指甲
16跖纹
17四肢肌张力
18哭声
27、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 ;
②生理性黄疸;
③假月经。
少数女婴儿出生后5~7天从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持续5~7天自止;这是因孕母妊娠后期的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
④乳腺肿大;
⑤马牙螳螂嘴;
⑥粟粒疹;
28、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产热量少。
29、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①新生儿溶血病时生成较多;
②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③肝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
④肠肝循环增加;
30、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晚:足月儿2~3天出现,4~6天高峰;早产儿3~5天出现,5~7天高峰;
②持续时间短:足月儿7~14天消退;早产儿最晚可延长3~4周消退;
③程度轻;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u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
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
⑤一般情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出现;
②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③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u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
④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
⑤黄疸退而复现;
⑥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31、新生儿脐炎的并发症是败血症。
3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
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②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而致低体温;
③新生儿缺乏寒战产热方式,产热能力差,且棕色脂肪含量少,易发生低体温;
④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其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而出现皮肤硬肿;
3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①低体温:肛温常低于35℃,严重者低于30℃(复温是治疗低体温患儿的关键,循序渐进、缓慢复温);
②皮肤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③多器官功能损害:休克、DIC;
34、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是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15%~25%、25%~40%、>40%)。
3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是日光照射不足。
(1)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3岁以内的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多
汗、枕秃;
2)骨骼改变:
①头部:3~6月“乒乓球”感觉;7~8月“方颅”;
②胸部:1岁左右多见,7~10肋最明显(肋骨串珠)、郝氏沟或肋膈沟,
胸骨柄前突(鸡胸)、漏斗胸;
③四肢:手镯征或脚镯征(环隆起)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O型”
腿和“X型腿”;
④脊柱(后突,侧弯)、骨盆(扁平);
(2)治疗要点:预防量400IU/d(400~800);
(3)足月儿出生2周后开始进行补充预防量维生素D,可连续服用至2岁,指导
家长多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一般小儿出生2~3周后,便可到户外晒太阳。
36、小儿腹泻的病因:
(1)易感因素:
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②机体防御功能差(缺乏SIgA);
③人工喂养;
(2)感染因素:
①肠内(病毒-轮状病毒多见-秋季腹泻);
②肠外;
③非感染因素;
37、轻型腹泻与重度腹泻的区别:前者是由饮食因素或肠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后者由肠内感染引起,除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脱水、全身中毒症状、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41、上呼吸道的咽鼓管:
①特点:宽、短、直,呈水平位;
②临床症状: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
42、急性咽结膜病的病原体是腺病毒,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结膜充血明显。
43、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中,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①预防及处理心力衰竭;
②密切观察有无中毒性脑病的表现;
③密切观察有无中毒性肠麻痹及消化道出血;
④密切观察有无脓胸,脓气胸;
44、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可分为三类: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45、白蛋白数及分类中的“四六交叉”:
①出生后4~6天相等,第一次交叉,淋巴细胞60%,中性粒细胞35%;
②4~6岁相等,第二次交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8、缺铁性贫血的合理安排饮食中:
①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同食);
②抑制铁的吸收:茶、咖啡、牛奶、蛋类、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不可同食)
49、铁剂应用的护理:
①告知家长铁剂的正确剂量和疗程,药物应放在患儿不能触及的地方且不易存放过多,以免误服过量致中毒;
②服用铁剂应从小剂量开始,组件加大剂量之足量;在两餐之间服用;液体铁剂可用滴管或吸管: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柏油样便,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解释明白;
③铁剂可与维生素果汁等同服,忌与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同服;
④注射铁剂应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⑤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以补充贮存铁;
⑥服用铁剂12~24h后临床症状好转,烦躁减轻,食欲增加;
50、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