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11.2《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教学设计(鲁教版七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实践:《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教学设计
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形式,将知、情、意、行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反思中注重实际,真实诚恳。
老师比较智慧地利用“学生困惑的,学生不理解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的恰恰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2、能力:
提高对青春期烦恼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心理冲动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识: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矛盾。
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消除青春期心理烦恼?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P69_73页内容,结合自己青春期的变化,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学生课前主动将你的小纸条投进悄悄话信箱。
课前下发小纸:
友情提示:为了保护你和他人的隐私,请不要写真实姓名,如有必要,可以用“×××”代替,请把你真实的想法写在表格第一栏里。
(二)导入新课:
进入青春期,在小亮家里发生了这样的场景:
(我找两位同学上来进行角色体验)【小组评价计分】
角色扮演:
妈妈:“你怎么又偷偷玩游戏?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有空多做点练习,你就是不听,我看你将来能考个什么学校?”
小亮:“还有完没完啊,不就玩个游戏吗,每次都要唠叨!”
教师引导:采访“妈妈”,让妈妈谈谈你的想法和做法。
“小亮”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评价两人的表现。
教师引导:进入青春期,我们会发现与父母的相处也多了点矛盾、冲突。
在你家里,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场景呢?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出现的各种困惑和烦恼都是必然的、正常的。
(三)烦恼对对碰:
阅读课本P70页大字部分的内容,找出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矛盾,看看你抽到的烦恼属于哪一类矛盾。
时间:3分钟。
渴望独立——现实依赖
心理闭锁——求得理解
性发育成熟——性心理幼稚
(四)悄悄话信箱:
通过课前预习,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烦恼投进了悄悄话信箱,出于对大家隐私的保护,我们并不知道每个烦恼来自哪位同学,但是我们都希望过一个没有烦恼的青春期,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面对这些烦恼、共同解决这些烦恼。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长抽取两张纸条。
组长带领组员明确抽到的问题是什么。
(五)我有金点子:
根据纸条上所写的困惑和烦恼,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要真诚、具体。
小组展示:说小组建议、解决办法。
也可以通过表演展示。
小组互相点评。
教师引导:
1、有烦恼要交流、沟通注意什么?
2、发生冲突,心理冲动怎么办?
3、交往范围过窄怎么办?
(六)自学指导:
根据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请阅读课本P71—P73页,概括:
怎样消除心理烦恼?
(怎样弹奏好青春的协奏曲?)
(1)当烦恼和苦闷出现时,应敞开心灵,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指导和帮助。
(2)当心理冲动时,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3)不断丰富自我。
多读书,多参加科技、文体活动,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七)我来写回信:【同学任选两个作答】
1、不像以前事事依靠父母,想自己做主,对父母的管教觉得越来越烦,和他们说不到一块。
2、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小事就烦躁、冲动。
3、开始注意男同学,和他们在一起总有异样的感觉。
课堂小结: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小组表现:最佳表现小组、最佳表现个人。
尽管这节课我们评选出了最佳小组、最佳个人,但是我相信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烦恼这类正常现象,每个同学都能妥善化解。
祝大家顺利度过青春期,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曾经出示的一节公开课,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有些新想法但是也缺少教学经验,我的设计推崇“实用主义”,就是我和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学生中真实存在的,学生困惑的,学生不理解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的问题,因此我没有预设过多的情境,而是课前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把自己真实的心里烦恼写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既保护了学生个人隐私,也提高了课堂实效性,我课前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烦恼,为后面顺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但是问题的解决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好点子,课堂氛围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因为是敏感问题而产生距离感,从这方面来讲,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更有实效性的。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在知识点的把握上还比较肤浅,某些环节的设计有点拖拉,比如课堂小结还是有点形式化,应该和前面的课堂生成资源保持一致,将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