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 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2. 新工业区的特点
3. 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4. 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新工业区的特点,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2. 难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工业区的形成、发展、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内容:学生对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解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能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能提出针对工业区发展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工业区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第二课时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讨论工业区发展的
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九、教学反思
1. 反思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评价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程度等。
2. 反思时间: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
1. 完成教材后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有关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差异性,准备用于课堂讨论。
3. 思考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形成文字材料,用于课堂分享。
十一、教学拓展
1. 拓展内容:介绍全球典型的工业区案例,如美国的硅谷、欧洲的鲁尔区等,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拓展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研究等形式进行。
3. 拓展目标: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业区的能力。
十二、教学实践
1. 实践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区进行参观和学习。
2. 实践安排:根据学校条件和地理位置,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
3. 实践目标: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区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十三、教学评价
1. 评价内容:学生对工业区形成条件、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练习解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地考察报告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能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能提出针对工业区发展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四、教学资源
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工业区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十五、教学进度安排
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进行拓展内容和实践安排的介绍;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新工业区的特点,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难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