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复习提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手段的改进
2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教弃不仅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
的推动作用。

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①教冇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条件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③教冇通过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教冇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既表现在生产的精神潜力方而,也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方而,它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冇目的
的制左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左着受教冇的权利和机会。

总之,一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持久的、稳定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是本质的、客观的,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

25、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一立性质的教育决左于其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但它并非消极地
反映政治、经济制度。

教冇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而:①通过传播和灌输一泄的社会意识,使受教弃者在维护和巩固一左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枳极作用②学校教育培养大疑的统治人才,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左的政治经济制度
26、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而言,不外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两个方面,貝中遗传、
环境、教冇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影响作用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在发展中的作用。

27、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对教育的影响②中国文化传统对我国教冇的彫响③文化素质
和水平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2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②教弃的文化选择与整理功能③教疗的文化交融与创新
功能
29、简述奥运目的的价值取向。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冇价值做岀选
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②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内蕴。

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社会性质
的规左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③培养徳智体等方面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
3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关点:①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②人的片而发展与
分工齐头并进③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④自由时间是人的全而发展的重要条件⑤人的全面是一个历史过程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而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①突岀个性培养②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33、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学的中心
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4、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2)认识条件具有特姝性(3)认识人物具有特
殊性(4)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35、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2②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③认识人物具有特殊性
④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36、教学过程的功能:①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②发展功能③教育功能④审美功能
3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

38、如何认识间接经验和宜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时间获得理性
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

①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有一条简约、直接、高效的认识捷径。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

39、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种类趋向多样化:理论基础趋向多元化:形成途径趋向演绎化:师生地位趋向合作
化:目标指向趋向情意话;操作程序去想灵活化;教学手段趋向现代化:研究区向精细化
40、教学模式的特性:①操作性②简约性③针对性④整体性⑤开放性。

41、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①依据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②依据教冇理论和教学经验;③依据科技发展水
平和学生年龄特征
4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2)教师要深入调查研
究,全面了解学生,既要学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也要了解毎个学生的个性差异:(3)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朱中集体教学,又要照顾“两头”抓好个别辅导
4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注意正确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产生“愤”、“惦”的心理状态;循循善诱,进行启导性设问:层层递进,运用解释性讲析;环环紧扣,开展探索性研讨;步步深入,获取科学件•结论,以切实抓好每个阶段和环节的启发性教学,提岛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教师耍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44、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指导学住学会制订学习计划:知道学牛•学会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困难。

45、教学方法选用的基本依据从以下一血个方面进行考虑:•是依据教学的H的与课型任务:二是依据学科的性质与
教材内容;三是依据学生水平与班级状况;四是依据教师素养与教学风格;五是依据教学设备与办学条件
46、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①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性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
参观法;③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④研丸型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发现法等。

4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讲授的内容要具体有科学性利思想性;讲授的过程要具有渐进性和简明扼耍;讲授
的方式要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讲授的语言要具有精确性和凝练性:讲授的板书要具有条理性和合理性。

48、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谈话前要有充分准备;谈话时教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易适当,
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谈话后要及时小结;谈话法要与讲述、讲解法互为补充。

49、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
读书笔记
50、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产生发现的愿望;明确发现的目标,提供发现的条件,
做出发现的假设:拓展学生思路,分析有关资料,展开自由讨论,引出应有的结论,捉炼原理和槪念;引导学生展开争论,检验假设:对“发现”做出科学总结,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51、简述教材组织形式从历史上看,先后岀现过三种主要的教材组织形式:第一种是逻辑式组织:第二种是心理式
组织;第三种是折衷式或教育式组织。

52、简述教材的编排方式:(1)直线式排列:对教材内容釆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2)嫖
旋式排列: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 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53、简述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誉:、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所选出的只是组织为学科。

学科课程有以下优点:①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②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有助于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其弱点也是很明显的:①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兴趣,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

②过于强调学科课程也有可能导致割裂学生的理解力,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③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④学科课程也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54、简述活动课程及其特征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学牛•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左体性活动的经验
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其基本的特征是:①活动课程以学习者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木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②在活动课程屮,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③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④活动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55、隐性课程的特点:①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②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

③隐性课
程的教育影响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④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足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5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杳与评定等。

57、教学备课内容的主要方面⑴钻研教材⑵了解学生⑶确定教法⑷设计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
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8、备课的基本要求:①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②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③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④处理好述与作的关系
⑤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59、衡量一堂课的情况和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忖的性指标,科学性指标、教育性指标、双边性指标、质量性
44、
45、指标、时效性指标、创造性指标、审美性指标。

46、布置和指导学生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②作业的分呈:要适当,难
易要适度③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④作业的要求应明确、具体⑤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的各种良好习惯。

47、学业成绩检査与评定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全而,标准客观,方法灵活。

48、德育的意义是什么?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即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即
徳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教冇意义,包括徳冇的“教冇”或价值属性、徳冇作为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49、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徳冇的任务是指通过徳冇活动,是个体在思想品徳发展的质量和规格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
要求。

学校徳冇的任务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方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徳认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徳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50、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徳冇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徳观念以及社会规范社会化的专门过程;徳
冇过程是带有主体性的专门过程:徳育过程是协调、控制各种社会影响以保证个体的品徳健康发展的过程。

51、德冇过程的矛盾有哪些?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徳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徳要求与学生思想品徳发展的现状之间的矛
盾。

这个矛盾推动着徳冇过程的发展,是徳育过程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矛盾。

52、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徳育的过内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
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冇:理想教冇:社会公徳及文明习惯养成教弃;民主与法制教育
53、如何贯彻实施整体性原则?(1)在徳冇过程中,要全而关心和培养受教冇者思想品徳中的知、情、意、行,对他
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

(2)要统一学校各方而的教育影响(3)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4)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使教育者貞•正认识社会。

54、贯彻实践性原则的要求?贯彻实践性原则的要求: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正确的的道徳理论、道徳规
范指导进行实践:受教冇者的学习也是学校的徳育活动,对思想品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55、运用说理教冇的基本要求:徳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围绕徳育目的的实现:徳疗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遵循徳育
方法论的原则:重视受教冇者主体性的发挥,力求教冇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视实践性,使说理教冇与品徳践行相结合:重视暗示教育,使明示教弃与暗示教育相结合,构建科学的徳育方法体系:注重开放性,不断开拓新的方法体系。

56、应用说理教育法的要求?应用说理教育法要求: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内容要真实:态度要诚恳,有饱满的
热情,注意把握教育时机,各种方式配合使用。

57、应用榜样示范性的要求?应用榜样示范性的要求:选择和树立好榜样:注重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着重
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

58、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教学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②
思想品徳教冇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③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啲现状;④课程的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⑤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⑦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全而发展的需求.
5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基础教疗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 6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
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实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⑷”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