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关键人物、主要政策及其影响。
2.难点:
-深入理解不同时期我国民族复兴的探索和实践背后的历史逻辑;
-分析挽救民族危亡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博弈,理解其历史作用和局限;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4.民族危亡斗争精神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和发扬。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原因的分析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选择一个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事件,制作一份事件发展时间轴,并简要阐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要求图文并茂,清晰展示事件过程。
4.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成果与影响:阐述各个斗争阶段取得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如下:
1.分析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原因,总结内外因素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探讨不同时期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策略,评价其历史作用和局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组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面对民族危亡,我国人民是如何进行挽救的?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给我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举例说明民族英雄在挽救民族危亡斗争中的贡献,分析他们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4.结合现实,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危亡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列举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三个重要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2.选择一个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事件,分析其主要过程和成果;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论文、历史海报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了解,但可能对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尚显不足。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民族复兴、爱国主义等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可能缺乏将这些价值观与历史学习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联系已有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历史问题;
3.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动探究,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救国救民主张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教学策略: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讲授新知
1.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背景:通过讲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列强侵略对我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民族危亡的内外因素。
2.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各个时期我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
3.重要历史人物与政策:介绍林则徐、孙中山等民族英雄的事迹,讲解他们的救国主张和贡献;分析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重要政策,探讨其在我国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地图、图表等多种形式获取、整理、传递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掌握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及影响;理解不同时期我国民族复兴的探索和实践。
2.通过对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民族英雄的事迹资料,制作一份PPT,内容包括英雄简介、主要贡献、精神风貌等,并进行课堂分享。
4.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民族危亡斗争精神传承下去,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在500字左右。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民族复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深入认识民族复兴的艰辛道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培养具有历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3.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史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荐相关历史读物、纪录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观看,拓宽知识视野;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史料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海报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学习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阐述一位民族英雄的事迹及其在我国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贡献;
4.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族危亡斗争精神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危亡的背景和原因;
2.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及政策;
3.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成果与影响;
6.推荐阅读《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程》等相关历史读物,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