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在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大约有九成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1]。

目前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患者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用药反应,影响其治疗积极性以及治疗效果。

对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现将具体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医院用药情况,对常见降压药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选取医院五种常见不同类型降压药高血压用药:氢氯噻嗪(利尿剂)、氨氯地平(钙拮抗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β受体阻滞剂药物)、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对上述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主要影响水、电解质排泄。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血尿酸升高、糖耐量降低、代谢紊乱、氮质血症等。

2.2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在治疗过程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为轻或中度。

在氨氯地平10mg(N=1730)直接与安慰剂(N=1250)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氨氯地平组由于不良反应停药的仅有1.5%,对比安慰剂组(约1%)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和水肿,患者下列事件的发生率0.1%,其相关性尚不确定。

2.3缬沙坦
在对2316名高血压患者的安慰剂与缬沙坦对照试验中,缬沙坦组的总不良事件(AE)发生率同安慰剂组的相似。

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无关,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以下不良事件:关节痛、无力、背痛、腹泻、头晕、头痛、失眠、性欲降低、恶心、水肿、咽炎、鼻炎、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等。

2.4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能透入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可出现眩晕、神智模糊、精神抑郁、反应迟钝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5福辛普利
福辛普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晕、咳嗽、上呼吸道症状、恶心或呕吐、腹泻和腹痛、心悸或胸痛、皮疹或瘙痒、骨骼肌疼痛或感觉异常、疲劳和味觉障碍。

2.6国内某医院200例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氢氯噻嗪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缬沙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普萘洛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福辛普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1%[2]。

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
张莹莹1 张思晗1 施小扬1
1.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 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5.00%、6.45%、8.33%和10.81%。

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其临床用药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情况以及身体条件等,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表1 200例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药物类型例数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心动过缓低血钾症水肿支气管痉挛咳嗽总发生率氢氯噻嗪45000040008.89氨氯地平2000000100 5.00缬沙坦6220000002 6.45普萘洛尔36002000108.33福辛普利370200000210.8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大约有四成左右的冠心病患者和八成左右的脑血管疾病均和患者的血压异常升高有着紧密的关联性[2]。

高血压还无彻底治愈方法,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水平。

口服降压药通常可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合理,易诱发各种不良反应,不仅影响疗效,还会进一步加剧患者医疗负担。

因此分析高血压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氢氯噻嗪为临床常见的利尿剂类药物,在单纯收缩压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小剂量使用的安全性较高,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则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容易导致糖代谢异常[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发生率为8.89%,对于高血脂患者,需要慎用此类药物。

氨氯地平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收缩性,进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其不良反应主要以水肿为主,发生率为5.00%。

缬沙坦治疗安全性高,药物作用平稳,不易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异常或是神经系统异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发生咳嗽,总发生率6.45%。

普萘洛尔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是心绞痛等患者群体中比较适用。

但是若是对于哮喘疾病或是心动过缓等疾病的患者,其在使用本药物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支气管痉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6例普萘洛尔使用者中有2例发生支气管痉挛,发生率8.33%。

福辛普利有利于血管扩张,降压效果良好,在心肌梗死及肾病等高血压患者群体中比较适用,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低血压以及咳嗽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
562020年 第28期
果显示福辛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也有研究指出该类药物使用不当还可能会增加患者血管性水肿以及高血钾等不良反应[4]。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其临床用药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以及身体条件等情况,以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海琴.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12):141-142.
[2]王丽萍.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合理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150-151.
[3]谷巧霞.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1):74-75.
[4]薄诚伟.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运用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20,11(12):1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高发于婴幼儿时期,该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

能够导致发育较快部位的骨骼发生变化,易造成骨骼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还会表现出烦躁、夜惊、多汗、枕秃、夜啼、易激惹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会影响幼儿智力发育[1]。

当小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需要进行科学的药物治疗,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害。

临床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药物种类较多,常见的药物有伊可新、鱼肝油、英康利、维生素D3等,本研究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在本院就诊的12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5例,女45,年龄2~6岁,平均年龄(2.8±0.6)岁。

将120例患儿平分4组,每组30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诊断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纳入研究;排除具有先天疾病且治疗依从性较低的患者。

1.2方法
临床治疗期间,一组患儿采取肌注维生素D3治疗。

每次肌注50mg维生素D3注射液,1次/天。

(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2021403)。

二组患儿采取口服维生素D3治疗。

每次口服100mg维生素D滴剂,3次/日。

(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5021450)[2]。

三组患儿采取鱼肝油丸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

每次口服半丸鱼肝油胶丸,每天1次(江西天之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6021224);同时每次口服1粒维生素AD滴剂,1次/日。

(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7022973)
四组患儿采取胆维丁乳治疗。

每次口服5mg胆维丁乳,3次/日。

(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10070)[3]。

1.3观察指标
根据四组不同药物及治疗方式评价治疗效果。

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病情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100%,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3.33%,三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0%,四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0%,一组与二组比较,(x2=5.455,P=0.02)
一组与三组比较,(x2=10.588,P=0.001),一组与四组比较,(x2=6.667,P=0.01),一组肌注维生素D3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
一组3018(60.00)12(40.00)0(0.00)30(100.00)二组3013(43.33)12(40.00)5(16.67)25(83.33)三组3010(33.33)11(36.67)9(30.00)21(70.00)四组3011(36.67)13(43.33)6(20.00)24(80.00)X2 5.455
P<0.05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临床常见病,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群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慢性营养缺乏症,通常与光照不足、维生素D、钙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该病长表现出睡眠较差、易出汗、烦躁不安、易哭闹、枕部突发等症,未及时治疗,还会导致骨骼发生变化,影响婴幼儿智力及生长发育。

本研究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采取四种不同药物及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肌注维生素D3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采用肌注维生素D3,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也平,张娟.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0年16期,279页,2020.
[2]吕欣欣.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007(002):317-318.
[3]张惠玲.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00(019):59,63.
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
李 娜
德州市德棉医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在本院就诊的12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其平分成一组30例,采取肌注维生素D3治疗;二组30例,采取口服维生素D3治疗;三组30例,采取鱼肝油丸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四组30例,采取胆维丁乳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一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二组、三组和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不同药物及治疗方式在医治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皆有不同疗效,效果最显著的是肌注维生素D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佝偻病;临床效果
57
2020年 第2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