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__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 . 延伸萌生保持
B . 延续萌动保持
C . 延续萌生保存
D . 延伸萌动保存
2. (2分) (2020九下·石家庄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河北省着力构建长效运营的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机制,增加污水处理效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B . 2019年2月22日,随着一声送电指令的下达,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实现了全线“电通” 。

C . 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以上。

D . 近日,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在中车唐山公司完成60余项全部厂内试验。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9八下·上城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写出拼音或汉字。

漫步湖边,流水 chάn chάn________,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刺骨的寒风不再是温暖阳光的jī________绊。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小野鸭们快活地在湖中凫________水;湖边的游人也愈加多了,断桥上,苏堤边,处处摩肩接踵,人声喧rǎng________。

拂面而来的春风与月前截然不同,凛冽的刀锋变成了柔和的手心,令人迷醉,好一派春日盛景!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4. (5分)(2019·嘉兴) 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小嘉、小舟觉得收获很大,打算围绕“访古探幽”或“重走‘一大’路”主题,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行程规划。

请你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并结合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完成这个行程规划。

要求:①设计一条路线,起点“会景园”。

②安排三个符合景点特征的活动。

③使用合理的表达方式。

④不超过150字。

5. (5分) (2016八上·滨州期中)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6. (9分) (2016七上·杜蒙月考) 默写。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

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⑤《过零丁洋》诗中诗人巧借地名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18九上·密山期中) 走近名著。

(1)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____》,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

做一个“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________,再为音乐家,终为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8. (12分)“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可见,个人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成都某学校即将开展“爱国红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展】
材料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

在艰难的岁月中涌现了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还涌现了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教改先锋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

材料三:2017年8月1日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伟先后担任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歼—10系列飞机、“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国防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特等金奖等荣誉。

同学们搜集了以上爱国名人的资料,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爱国精神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2)【重走红色路】该校即将开展“爱国红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研学的地点是红军曾经行军、作战的地方,请你为这次研学活动拟写一个主题标语。

(3)【爱国名联集】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爱国的诗词、对联。

其中一副对联是北大校长周其凤送给清华百年校庆的非常特别的对联。

在横线处填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上联: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
下联: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________________。

A . 爱国院士震寰宇
B . 百万学子融中西
C . 千年中国春满园
D . 万卷华章照古今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7八上·丘北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好在哪里?请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2018八上·柯桥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

②廪:粮仓。

③赈:救济。

(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遂败魏师师:________
②库无兵,仓无粟兵: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3)子奇在阿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而使阿县得以“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九、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
11. (21分)(2011·南通)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原下的日子(节选)
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的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

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

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

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

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批注:“笼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小村庄开满紫红色泡桐花的景象,与“花帐”一词相对应。

】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

【批注:这句话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表现了色彩之悦目、香味之浓郁。

】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
静下来。

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

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③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

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

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

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

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

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

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

【批注:】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

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④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注】作者祖居的老屋就在鹿原北坡的村庄里。

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文章第①段写那坨残雪有什么用意?
(2)阅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它的作用。

(3)本文第③段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原下的乡村景色的。

(4)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

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批注。

(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夏”,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

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

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
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

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梁衡《夏》)
12. (19分) (2019八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

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

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

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

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

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
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AB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____,第③段应填
___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 (17分) (2019七下·江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铸新词
汪曾祺
托尔斯泰称赞过这样的语言:“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

”以为这写得很美。

好像是屠格涅夫曾经这样描写一棵大树被伐倒:“大树叹息着,庄重地倒下了。

”这写得非常真实。

“庄重”真好!我们来写,也许会写出“慢慢地倒下”,“沉重地倒下”,写不出“庄重”。

鲁迅的《药》这样描写枯草:“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大概还没有一个人用“铜丝”来形容过稀疏瘦硬的秋草。

《高老夫子》里有这样几句话:“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

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酱在一起”,真是妙绝!(高老夫子是绍兴人。

如果写的是北京人,就只能说“犯不上一块掺和”,那味道可就差远了。

)我的老师沈从文在《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一样。

一次是: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


又一次: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懒懒的”“很自负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

要知道盯着翠翠的客人是翠翠所喜欢的傩送二老,于是“很自负的”四个字在这里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了。

我曾在一篇小说里描写过火车的灯光:“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在另一篇小说里描写过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自以为写得很贴切。

“追赶”、“严肃”都不是新鲜字眼,但是它表达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印象。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下来也可以。

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

记忆力保存了这种经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

“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

“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写小说不比写散文诗,语言不必那样精致。

但是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

(选自《岁朝清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文章标题是“自铸新词”,请你结合全文概括“新词”有哪些特点?
(2)以下哪种情境引用“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这句话最贴切?()
A . 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站在城市高楼顶层远眺,我吸一口空气,觉得心旷神怡。

B . 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经过努力,我们队终于获得胜利,我感慨万千。

C . 闲来无事,我翻看小学毕业合影和留言簿,忽然想起往事,勾起了很多美好回忆。

D . 和爸妈在外地旅游时,我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饱尝了当地美食,非常满足。

(3)有人认为文章开头举例太多,最后一个《高老夫子》语言的例子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文中作者举了自己写作时用词的例子,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十、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8七上·天台期中) 请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九、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7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答案:12-3、
答案:12-4、答案:12-5、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十、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