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法规答案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你是如何认识农业法及其基本原则的?P1、p7
答: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是
1 、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2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 、科教兴农的原则
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见教材P12~P13,1——8
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四、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

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但这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还存在信息不集中、农民和商户用不上、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

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滞后,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我国农产品流通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目前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500多家,但这些批发市场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已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

三是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证。

五、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p29
1 、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

《农业法》对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监督。

2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除国家财政投入外,通过信贷资金、其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进行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入。

3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要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4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要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扶持互助农业保险。

5 、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了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

6 、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

7 、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

8 、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

9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比较完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把各项措施认认真真的落实到实处。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P47
答:《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二、如何保护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
见教材P44~P54自行组织整理。

三、见教材P67~P72自行组织整理。

四、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P75
1 、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按照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2 、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 、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五、1 、草畜平衡制度p90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一般来说,草原的载畜量是根据草原的面积、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采食量来核定的。

根据适宜载畜量和实际饲养量之差,可以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结论。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

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另外,《草原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割草场和野生草种基地应当规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种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强度,实行轮割轮采。

这也是为了实现草畜平衡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2 、建设征用使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p91
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另外,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还应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草原植被恢复费是一种资源补偿性质的费用,国家将采取“取之于草用之于草”的原则,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用于恢复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临时占用草原是指因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察以及部队演习等需要,如地质普查、勘探石油、兴建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各种工程项目施工堆料、拉运物资通道等占用草原二年以内,既不需要改变草原用途,也不改变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

根据《草原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农村政策法规平时作业(三)调查报告(仅供参考,请勿照抄)参考一:
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活动,2007年3月至5月,我们组织了司法、派出所、政府办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先后三次深入到者太乡三卡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该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及特点
三卡村位于者太乡西北部,地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五县(广南、丘北、师宗、西林、兴义)交界处,辖20个村小组(三卡,落角、大湾)等,共769户,总人口3794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四种民族,农民收入主要依靠饲养牛、猪、家禽和种植水稻,包谷、生姜、桐果等,20 04年度人均纯收入为548元。

该村地处边僻,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众淡薄,生活还比较困难。

2004年至今一直被列为重点扶贫村。

该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层政权组织机构健全。

该村有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组织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分别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各5人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二)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三)村干部和群众在强烈渴望上级给予项目扶贫的同时,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社会稳定、安居乐业。

在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从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过程中经常吃亏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违法犯罪,遇到纠纷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维权的苦处。

因此,村民在渴求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普及。

(四)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村地处三省五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外地往来人员较多,加之长期以来很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各村村民小组建立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围没有形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的村民大会只在每届村委会换届时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也很少召开,村民参政议政、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不规范。

干群之间缺乏经常性沟通交流,群众缺乏知情权,同时,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村委会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并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另外,该村无依法治村规划,《村规民约》中一些规定也流于形式,如《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对自家饲养的牲畜看守不力损害其他农户庄稼,每损毁一株,赔偿人民币2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及时,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差甚远。

(二)村民法律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维权
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领导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班子的议事日程,无农民普法学校,未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知法懂法明白人,学法用法新户主”制度,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因此,经常出现因不懂法而发生一些不应发生的事,如该村岩畔村小组一姓王农户家耕牛被盗,其私自调查认为是邻村的杨某所为,就邀约其亲戚朋友将杨某强制押到其家里,非法逼供,控制杨某人身自由并与对方写下保证书互相承诺,结果造成了违法犯罪事实。

又如,安马小组一农户在经济来往中别人赊欠物款时未立依据,至使资金多年无法回收,欲用法律手段解决又因无效有依据,缺乏法律依据,眼看自己的血汗钱难以收回,该农户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三、主要体会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三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
(1)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2)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做到与各项工作、项目同时布署、同时规划、同时实施;(3)乡党委、政府领导在各项工作实行挂钩联系、责任分工时要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4)在考核村委会各项工作指标的同时,也要对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建立《村党总支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正确处理相互关系。

村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监督,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证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

发挥好“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
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积极疏导民事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稳定因素。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以村委会为中心,设立社会治安联防中队,各村小组相应成立治安巡防队,形成一支由村、组、户联防互防的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参考二:对县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

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

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结果少数升了学的学生再也不回本地了;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又在思想、心理、技术、劳动技能上缺乏准备。

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

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

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式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

但是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县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教育主体中心,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

我们分别和家长、学生、教师进行了访谈。

三、被调查者对教育费用的负担能力及评价
⒈关于家庭在2002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

7.3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购买化肥、种子、农
药等生产性支出,25.70%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51.39%的被调查者反映的是教育支出,9.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住房及医疗支出,5.78%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其它支出(可填空)。

可以看出,教育支出的在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家庭支出中排在首位,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比较大,远远高于农业
生产、吃穿用、和住房与医疗费用等支出项目。

在其它项目中多为大比非农产业投资,如购买汽车、机器等。

如表所示:
家庭在2002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教育支出住房及医疗支出其它支出
人数 37 129 258 49 29
比例 7.37% 25.70% 51.39% 9.76% 5.78%
⒉关于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

23.90%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合理,初中过高,13. 75%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过高,初中合理,45.22%的被调查者认为都过高,17.13的被调查者认为都比较合理。

综合比较,认为收费都过高的被调查者的比例高于认为都比较合理地方被调查者,认为小学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41.03%,认为初中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30.88%,认为小学收费过高的占58.97%,认为初中收费过高的占71.12%。

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认为过高,义务教育收费还是被调查者意见比较大、比较多的问题。

如表所示:
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小学合理,初中过高小学过高,初中合理都过高都比较合理
人数 120 69 227 86
比例 23.90% 13.75% 45.22% 17.13%
⒊关于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的采取的办法。

57.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向亲友求助借贷,8.37%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学校批准缓交,4.18%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政府帮助,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15.3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想其它办法,10.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

这表明89.2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中存在缴费困难,并且大多积极争取解决,或以自己借贷的方式解决,或找学校、政府帮助。

只有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是在缴费困难时采取消极态度,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

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向亲友求助借贷请求学校批准缓交请求政府帮助让
受教育者辍学想其它办法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
人数 290 42 21 18 77 54
比例 57.76% 8.37% 4.18% 3.59% 15.34% 10.76%
四、关于乡村学校学生失学的问题
㈠乡村学校教师对所代班学生失学现象的反映
⒈关于失学学生数量的问题。

32.02%的老师反映每年没有失学的现象,46.49%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名以下的学生失学,14.91%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10名学生失学,6.58%的老师反映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学生失学.67.98%的反映有现象,这表明失学现象比较严重,很普遍。

详见下表:教师对学生失学现象的反映没有失学现象每年有5名以下的学生失学每年有5-10名学生失学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学生
人数 73 106 34 15
比例 32.02% 46.49% 14.91% 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