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敬宗侮笑自如,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
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高宗即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踣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子,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宗所修者,颇多详直。
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
译文: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
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
敬宗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敬宗为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在谒台值班,奏通事舍人事。
敬宗的父亲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敬宗哀求不止,才免一死。
流落辗转投奔了李密,李密任命敬宗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听到他的名声,把敬宗召补秦王府学士。
贞观八年,历授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去世,百官披麻戴孝,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陋异常,敬宗拿他侮辱开玩笑,被御史揭发,于是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
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高宗即位,敬宗又代理李义府任中书令,受朝廷的信任恩遇之厚,在当朝没有人可以相比。
册封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每次入朝晋见那天乘小马进禁门到内省。
敬宗自从掌管国史,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
当初,虞世基与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
”人们以此为话柄,敬宗非常怨恨这件事,到了为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
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的儿子,钱九陇本来是皇家的奴隶,敬宗贪图财物与他联婤,于是为九陇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起初,高祖、太宗两朝的实录,其中由敬宗所撰写的,很多都是详细、真实的。
然而从贞观以来,编次自晋至隋诸书,敬宗都总揽其事,前后所得赏赐,多得记也记不清。
咸亨元年,敬宗上表请求辞官退休,皇帝的诏令听任他退休,俸禄照旧。
咸亨三年,敬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高宗为他举哀,三天停止上朝,诏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丧,准许他陪葬在昭陵。
敬宗有文集八十卷。
谥号为“恭”。
《旧唐书·许敬宗传》
2、《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
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
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
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
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
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
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
没想到又遇见了你。
”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
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一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一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一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一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
”宪宗认为很正确。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
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
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
”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
”皇上说:“你说的对。
”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
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
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
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
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
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
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
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
七月,授予杭州刺史。
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辛文房《白居易传》《新唐书·白居易传》《旧唐书·白居易传》3、《旧唐书·褚遂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褚遂良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栽笔,君举必记。
”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
”太宗以为然。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
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
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勐,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
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
”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
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
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
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
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
”乃解巾叩头流血。
帝大怒,令引出。
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
”翌日,帝谓李勐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
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
”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
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
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
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唐书》)
译文:
褚遂良博览文史书籍,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很看重他。
升迁为谏议大夫,并负责记载皇帝起居的事务。
太宗曾经问他
说:“你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记录了一些什么事情,大概我作为皇帝能看吗?”褚遂良回答说:“现在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古代的左史右史官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举止,并且要把不太光彩的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借鉴,希望皇帝不做不合礼节的事情。
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
”太宗说:“我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坚守原则不如坚守职分,我的职责是秉笔直书,陛下的一举一动我都会记下来。
”黄门侍郎刘洎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百姓也会记下来的。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
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饰俎器,当时谏诤舜、禹的有十多人。
食器之类的事情,为什么要如此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雕琢妨害了农事,过分的彩绣耽误了女工。
带头奢侈浪费,是危险灭亡的开始。
喜好漆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金子来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玉来做器具。
因此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
褚遂良先后进谏的以及陈述对国家有好处的奏章数十次上奏,多被采纳。
六年,高宗想要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来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和褚遂良等人来筹划这件事情。
将入见皇帝的时候,褚遂良对无忌等人说:“皇帝想废除皇后王氏,今天一定会商议此事,我想进谏,各位的心意如何?”无忌说:“明公必须尽情地说,我会紧跟其后。
”等到入见皇帝,高宗难于开口,多次看着无忌说:“天大的罪,没有后人是最厉害的。
皇后王氏没子,昭仪武氏有子,现在我想立昭仪为皇后,你们认为何如?”遂良说:“皇后王氏出自名家,先朝皇帝所娶,侍奉先帝,没有违背妇德。
先帝临终时,握着陛下您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后,现在就托付给你了。
’陛下亲闻先帝的临终遗言,其言好像还在耳边。
皇后此后没有听到什么过错,恐怕不能废除。
我现在不能曲从,(如果这样的话),对上违背先帝之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
愚臣违抗圣旨,罪该万死,只想不负先朝厚恩,哪里顾得上性命?”遂良把上朝用的手板丢在殿前,说:“我把这个手板还给您。
”于是解开头巾叩头流血。
皇帝大怒,下令把他拉出去。
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虽然有罪但不能施刑。
”第二天,皇帝对李勣说:“册立武昭仪的事情,褚遂良固执不从。
褚遂良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的大臣,这个事情如果不行,应当暂且停下来。
”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应当问外人。
”帝于是册立昭仪为皇后,把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
显庆二年,转为桂州都督。
不久,又贬为爱州刺史。
第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三岁。
《旧唐书·褚遂良传》
4、《旧唐书·孙思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孙思邈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
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
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③精:实质。
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
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
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
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
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
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
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
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
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
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
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
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
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
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
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
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
对于自然灾变,
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
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
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
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
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唐书·孙思邈传》《旧唐书·孙思邈传》
5、《旧唐书·王武俊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王武俊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
初号没诺干,年十五,能骑射。
上元中,为史思明恒州刺史李宝臣裨将。
宝应元年,王师入井陉。
将平河朔,武俊谓宝臣曰:“以寡敌众,以曲遇直,战则离,守则溃,锐师远斗,庸可御乎?”宝臣遂以恒、定等五州自归.,共平余贼,武俊谋也。
朝廷既以定州属张孝忠,深州属康日知。
武俊怒失定州,且名位不满其志。
朱滔怒失深州,因.诱武俊谋反,斥言朝廷,遂连率劲兵救田悦。
时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方讨田悦①,败悦于洹水。
至是武俊、朱滔复振起之。
悦势益张.。
十一月,武俊僭建国,称赵王,又恒州为真定府,伪命官秩。
六月,李抱真使辩客贾林诈降武俊。
林至武俊壁曰:“是来传诏,非降也。
”武俊色动,征其.说。
林曰:“天子知大夫宿诚,及登坛建国之日,抚膺顾左右曰:‘我本忠义,天子不省。
’是后诸军曾同表.论列大夫。
天子览表动容,语使者曰:‘朕前事误,追无及已。
朋友间失意尚可谢,朕四海主,毫芒安可复念哉!’”武俊曰:“仆虏将,尚知存抚百姓,天子固不专务杀人以.安天下。
朝廷能降恩涤荡之,仆首倡归国。
”
会兴元元年德宗罪己,大赦反侧。
二月,武俊集三军,削伪国号。
诏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董晋、中使王进杰,自行在至恒州宣命,授武俊检校兵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
时滔率幽、檀劲卒,诱回纥二千骑,已围贝州数十日,将绝.白马津,南盗洛都。
李晟孤军壁渭上。
天子羽书所制者,天下才十二三,海内荡析,人心失归。
贾林又说武俊与抱真合军,同救魏博,为武俊陈利害曰:“朱滔此行欲先平魏博旬日不救魏博必下滔益数万长驱至此家族可得免乎?今乘魏博未下,公与昭义合军破之,如掇遗耳!”武俊欢然许之。
两军议定,卜日同征。
五月,武俊、抱真会军于钜鹿东。
两军既交,滔震恐。
抱真为方阵,武俊用奇兵,朱滔倾垒出战。
武俊不擐甲②而.驰之。
滔望风奔溃,自相蹂践,死者十四五。
收其辎重、器甲、马牛不可胜计,滔夜奔还幽州。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他们和下文的张孝忠、康日知都是唐朝将领,其中李抱真当时任昭仪节度使。
②擐甲:穿上盔甲。
译文:
王武俊,契丹族怒皆部落人。
原名没诺干,十五岁便能骑马射箭。
上元年间,任史思明属下恒州刺史李宝臣的偏将。
宝应元年(762),王师进入井陉,即将平定河朔,王武俊对李宝臣说:“以寡敌众,以理曲对理直,如果开战,那么(将士们)离心,如果防守,那么(军队也会)崩溃,精锐的将士远行作战,怎能抵御呢?”李宝臣便以恒、定、深、赵、易五州归顺朝廷,和官军同心协力袭击残余贼寇,这是王武俊做的参谋。
朝廷既将定州授张孝忠,深州授康日知,王武俊恼怒失去定州,而且名分地位不能满足他的志向。
朱滔恼怒失去了深州,因而诱使王武俊谋反,斥责朝廷,便同时率领强兵救援田悦。
那时马燧、李抱真、李秡、李晟正讨伐田悦,在洹水击败他;到这时王武俊、朱滔重新使他振作起来,田悦势力更加扩展。
十一月,王武俊立伪号建国,自称赵王,改恒州为真定府,非法任命官职及品级。
六月,李抱真派一舌辩之士贾林诈降王武俊。
贾林到了王武俊营
中,说道:“这次前来是传达诏命,不是投降。
”王武俊神色稍缓解,令他说明白,贾林道:“天子知道大夫您素来忠诚,及至您登坛建立国号时,抚着胸口对左右官员道:‘我本忠义之人,天子不理解我。
’此后诸军将领曾联名上表论说您的为人。
天子看罢颇为感动,告诉使者说:‘朕先前处事有误,追悔莫及。
朋友间有了错失还可以道歉,我是四海的主人,点滴小事怎还会耿耿于怀呢!’”王武俊道:“我是一员胡将,尚且懂得安抚百姓,天子当然不会专以杀人来安定天下。
朝廷若能降下恩典为我洗清责任,我当带头倡议归顺朝廷。
”
时值兴元元年(784)德宗下罪己诏,大赦反叛朝廷的人。
二月,王武俊聚集三军,废除伪国号。
皇上诏令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董晋、宦官王进杰,从皇上行宫前往恒州宣旨,授王武俊检校兵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
当时朱滔率领幽州、檀州的强兵,诱骗回纥二千名骑兵,已包围贝州数十日,将阻断白马津,向南进犯洛都。
李晟孤军驻扎在渭水边,天子敕令所能控制的地区,只有天下的十分之二三,海内动荡离析,人心不知所向。
贾林又劝说王武俊与李抱真合兵,共同救援魏博,他向王武俊陈说利害道:“朱滔此次出兵,企图先平定魏博。
只要十天不去救援,魏博必被攻下,朱滔的兵力就会增加数万。
长驱到此,您的家族能幸免于难吗?现在乘着魏博未被攻下,您与李抱真合兵击败他,就像拾取一件失落的东西一般容易啊!”王武俊欣然同意。
两军议定,卜选吉日共同出征。
五月,王武俊、李抱真在巨鹿之东会师。
两军联合之后,朱滔震恐。
李抱真将军队列成方阵,王武俊用奇兵出击,朱滔全部人马出营作战,王武俊未穿甲胄就挥军驰向敌营,朱滔军望风奔逃溃散,人马自相践踏,死者十之四五,缴获他的辎重、兵器、甲仗、马牛不计其数,朱滔乘着夜色逃回幽州。
《旧唐书·王武俊传》
6、《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许孟容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
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