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殷德猛乔羽邹松邓楠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對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58例。
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两孔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单孔组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两孔胸腔镜早期肺癌肿瘤标志物
The Effect of Single Hole Thoracoscopy Pneumon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evels of Tumor Markers/YIN Demeng, QIAO Yu, ZOU Song,DENG N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5): 0-0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of the effect of single hole thoracoscopy pneumon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evels of tumor markers. Method: A total of 116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ly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single hole group and a two holes group based on the surgical method, with 5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hole group underwent single hole thoracoscopic pneumonectomy, while the two holes group underwent two holes thoracoscopic pneumonectomy. The surgical effects, pain scores, tumor marker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gical time 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n the single hol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two holes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two holes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24 hours, 3 days, and upon discharge, the pain scores in the single
hol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wo holes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24 h after operation, the soluble cell 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21-1),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in the single hol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wo holes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wo holes thoracoscopic pneumon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single hole thoracoscopic pneumonectomy has a better surgical effect, can reduce surgical trauma, alleviate postoperative pain, lower tumor marker levels,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Single hole thoracoscopy Two holes thoracoscopy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并逐渐生长至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管腔中,该病主要通过淋巴结、支气管和血液转移。
有文献报道近年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逐渐居于恶性肿瘤首位[1-2]。
外科手术是早期癌症的主要根治方法,在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等因素后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变组织,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3]。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认为胸腔镜手术可成为当下切除肺部肿瘤的可行性选择,但胸腔镜手术方式多样,不同手术方式所具有的手术效果亦不尽相同[4]。
既往主要以单孔及两孔胸腔镜肺切除微创手术为主,但目前对于究竟是选择单孔还是两孔胸腔镜治疗,医学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5]。
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116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单孔及两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比较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1)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6],且处于早期;(2)TNM分期为Ⅰ~Ⅱ期;(3)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4)未在肺门及纵隔处发现转移病灶;(5)既往无肺手术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严重呼吸道疾病;(3)出现严重感染;(4)肺部先天发育不良。
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孔组(n=58)和单孔组(n=58)。
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苏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后均采取健侧卧位,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身麻醉下执行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
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于患者腋前和腋中线第4肋或第5肋间做一3~5 cm常规切口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分别置入胸腔镜和弯杆手术器械探查胸腔和切开皮肤分离胸壁组织,逐层进胸,用电钩将下肺韧带进行分离,直至游离出下肺或上肺静脉后用切割闭合器对该血管进行离断闭合。
之后对肺裂和纵隔胸膜进行游离,显露上下肺动脉,并进行离断闭合。
然后切除隆突、肺门和支气管旁增大的淋巴结,解放上下肺叶支气管,再次于根部行离断闭合。
最后,清理纵隔淋巴结,冲洗胸腔并止血,检查无出血后,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瓶上,留置引流管,关闭胸腔。
兩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观察孔:腋中线第8肋间切口1~1.5 cm,置入胸腔镜探查病变位置及邻近组织;操作孔:腋前线第3、4或5肋间行一2~4 cm常规切口,置入直杆或弯杆操作器械。
其余同上。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并根据其需要适当添加口服止痛药或进行局部肋间神经阻滞。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时间。
(2)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于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7]。
(3)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前、术后24 h,取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5 mL,静置2 h后,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
(4)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统计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孔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8~68岁,平均(55.74±5.43)岁;肿瘤分期:Ⅰ期30例,Ⅱ期28例;体重45~61 kg,平均(50.78±3.59)kg;手术部位:肺叶19例,肺段39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2.01±0.51)cm。
单孔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7~67岁,平均(55.61±5.32)岁;肿瘤分期:Ⅰ期32例,Ⅱ期26例;体重46~62 kg,平均(50.69±3.54)kg;手术部位:肺叶17例,肺段41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
(1.98±0.53)cm。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Cyfra21-1、CA125、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2,P=0.305),见表4。
[Key words] Single hole thoracoscopy Two holes thoracoscopy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并逐渐生长至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管腔中,該病主要通过淋巴结、支气管和血液转移。
有文献报道近年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逐渐居于恶性肿瘤首位[1-2]。
外科手术是早期癌症的主要根治方法,在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等因素后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变组织,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3]。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认为胸腔镜手术可成为当下切除肺部肿瘤的可行性选择,但胸腔镜手术方式多样,不同手术方式所具有的手术效果亦不尽相同[4]。
既往主要以单孔及两孔胸腔镜肺切除微创手术为主,但目前对于究竟是选择单孔还是两孔胸腔镜治疗,医学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5]。
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116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单孔及两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比较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1)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6],且处于早期;(2)TNM分期为Ⅰ~Ⅱ期;(3)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4)未在肺门及纵隔处发现转移病灶;(5)既往无肺手术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严重呼吸道疾病;(3)出现严重感染;(4)肺部先天发育不良。
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孔组(n=58)和单孔组(n=58)。
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苏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后均采取健侧卧位,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身麻醉下执行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
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于患者腋前和腋中线第4肋或第5肋间做一3~5 cm常规切口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分别置入胸腔镜和弯杆手术器械探查胸腔和切开皮肤分离胸壁组织,逐层进胸,用电钩将下肺韧带进行分离,直至游离出下肺或上肺静脉后用切割闭合器对该血管进行离断闭合。
之后对肺裂和纵隔胸膜进行游离,显露上下肺动脉,并进行离断闭合。
然后切除隆突、肺门和支气管旁增大的淋巴结,解放上下肺叶支气管,再次于根部行离断闭合。
最后,清理纵隔淋巴结,冲洗胸腔并止血,检查无出血后,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瓶上,留置引流管,关闭胸腔。
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观察孔:腋中线第8肋间切口1~1.5 cm,置入胸腔镜探查病变位置及邻近组织;操作孔:腋前线第3、4或5肋间行一2~4 cm常规切口,置入直杆或弯杆操作器械。
其余同上。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并根据其需要适当添加口服止痛药或进行局部肋间神经阻滞。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时间。
(2)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于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7]。
(3)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前、术后24 h,取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5 mL,静置2 h后,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
(4)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统计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孔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8~68岁,平均(55.74±5.43)岁;肿瘤分期:Ⅰ期30例,Ⅱ期28例;体重45~61 kg,平均(50.78±3.59)kg;手术部位:肺叶19例,肺段39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2.01±0.51)cm。
单孔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7~67岁,平均(55.61±5.32)岁;肿瘤分期:Ⅰ期32例,Ⅱ期26例;体重46~62 kg,平均(50.69±3.54)kg;手术部位:肺叶17例,肺段41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
(1.98±0.53)cm。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Cyfra21-1、CA125、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2,P=0.305),见表4。
[Key words] Single hole thoracoscopy Two holes thoracoscopy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并逐渐生长至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管腔中,该病主要通过淋巴结、支气管和血液转移。
有文献报道近年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逐渐居于恶性肿瘤首位[1-2]。
外科手术是早期癌症的主要根治方法,在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等因素后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变组织,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3]。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认为胸腔镜手术可成为当下切除肺部肿瘤的可行性选择,但胸腔镜手术方式多样,不同手术方式所具有的手术效果亦不尽相同[4]。
既往主要以单孔及两孔胸腔镜肺切除微创手术为主,但目前对于究竟是选择单孔还是两孔胸腔镜治疗,医学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5]。
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116例早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单孔及两孔胸腔镜手术方式,比较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1)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6],且处于早期;(2)TNM分期为Ⅰ~Ⅱ期;(3)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4)未在肺门及纵隔处发现转移病灶;(5)既往无肺手术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严重呼吸道疾病;(3)出现严重感染;(4)肺部先天发育不良。
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孔组(n=58)和单孔组(n=58)。
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苏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后均采取健侧卧位,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身麻醉下执行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
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于患者腋前和腋中线第4肋或第5肋间做一3~5 cm常规切口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分别置入胸腔镜和弯杆手术器械探查胸腔和切开皮肤分离胸壁组织,逐层进胸,用电钩将下肺韧带进行分离,直至游离出下肺或上肺静脉后用切割闭合器对该血管进行离断闭合。
之后对肺裂和纵隔胸膜进行游离,显露上下肺动脉,并进行离断闭合。
然后切除隆突、肺门和支气管旁增大的淋巴结,解放上下肺叶支气管,再次于根部行离断闭合。
最后,清理纵隔淋巴结,冲洗胸腔并止血,检查无出血后,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瓶上,留置引流管,关闭胸腔。
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
观察孔:腋中线第8肋间切口1~1.5 cm,置入胸腔镜探查病变位置及邻近组织;操作孔:腋前线第3、4或5肋间行一2~4 cm常规切口,置入直杆或弯杆操作器械。
其余同上。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并根据其需要适当添加口服止痛藥或进行局部肋间神经阻滞。
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住院时间。
(2)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于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7]。
(3)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前、术后24 h,取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5 mL,静置2 h后,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
(4)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统计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孔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8~68岁,平均(55.74±5.43)岁;肿瘤分期:Ⅰ期30例,Ⅱ期28例;体重45~61 kg,平均(50.78±3.59)kg;手术部位:肺叶19例,肺段39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2.01±0.51)cm。
单孔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7~67岁,平均(55.61±5.32)岁;肿瘤分期:Ⅰ期32例,Ⅱ期26例;体重46~62 kg,平均(50.69±3.54)kg;手术部位:肺叶17例,肺段41例;肺部结节直径1~3 cm,平均
(1.98±0.53)cm。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Cyfra21-1、CA125、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2,P=0.305),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