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23-04-21T08:56:47.91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期作者:余欣欣
[导读]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余欣欣
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二病区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根据随机、单盲法将其均分两组,每组各50例。

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另行以家庭为中的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儿的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孤独症;护理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1],在世界范围内,孤独症患儿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糖尿病或者肿瘤的发病率;而在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上升趋势。

儿童孤独症属于智力发育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语言表达、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不仅给患儿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压力。

现阶段,儿童孤独症的护理模式比较多,如,个性化护理等,但因为患儿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2]。

本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0例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根据随机、单盲法将其均分两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25,平均年龄(5.18±0.89)岁;观察组男例,女例,平均年龄(5.26±0.73)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如,依据患儿的病症表现,并在家属或者特定护理人员的陪同下,选择脚步器或者平衡木等方式开展训练,旨在提高患儿社会技能,如:感知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同时,在对患儿的护理活动中,收集齐相关资料,定期进行归纳整理,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行为训练: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案,并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该训练过程中,要多鼓励患儿,尤其对患儿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②语言训练:医护工作者可以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为其设计游戏性的训练内容,提高患儿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加强对患者意识的引导工作,增加患儿与医护人员或者家长之间的互动。

同时,鼓励患儿多参与一些社会性活动,接触更多的人与物,并通过示范的方式培养患者的社交能力,如,握手、问候、简单交流等。

此外,家长可以教予患儿一些生活词汇与肢体语言,提高患儿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③家庭游戏训练:家长要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与患儿做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如捉迷藏等,提升患者的感知能力,如垒积木等,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④听觉训练:通常情况下,反应能力较差是孤独症患儿的主要病症,家长可以为患者买一些内置音效的玩具,培养患儿的听觉能力,让患儿根据玩具所发出来的声音发现玩具,进而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与行为能力;⑤建立患儿家属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建立家属群,每天为其推送相关病症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手段,同时,鼓励患者在群内交流,为家长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督促家长带患儿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TEC评分和ABC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ATEC评分与ABC评分
经对比,干预前,两组患儿ATEC评分与ABC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TEC评分和ABC评分,均显著优于
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孤独症认知的提高,对患儿的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

现阶段,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脑实质性病变,以及脑结构异常等有关。

孤独症患儿的特点显著,具体包括社交功能受损、沟通交流能力受损、智力异常、行为调节缺陷、刻板和重复性活动,以及感知障碍等,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正常成长发育[4]。

而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面,缺乏明确的治疗手段,虽然大多数的治疗方式尚处于尝试阶段,但对儿童孤独症都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消除社交恐惧,为患儿回归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评分和AB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活动中,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家属对治疗结果的期待。

综上所述,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儿的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春霞,张弛,段艳娜,琚玮. 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父母情绪及儿童康复训练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59-61.
[2]李国敏,张琳琳.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6):34-35.
[3]陈红敏,高超,李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4520-4523.
[4]蒋宁宁.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孤独症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社交及语言沟通能力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0):172-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