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影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师Ron Jones进行了一场通过向其学生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的实验,使之能更好的理解法西斯主义。

Jones把这个波浪的动作作为他们团体的问候礼并称其为“第三浪”。

因为浪潮总是以三波的形式到来,最后一浪,即第三浪冲上沙滩时是最强劲的。

但没人发现,这个名称和“第三帝国”的名号是多么如出一辙。

导演Dennis Gansel把这个曾在1967年美国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搬上了荧幕,背景换成了德国。

也许,也只有回望历史的足迹,这样的事情才能更让人振聋发聩。

影片里德国教师赖纳文格尔被要去为学生们上一周关于独裁主义的活动课,赖纳原本是一个左翼运动者,在同事里也被当成吊儿郎当的典范,无奈意向的无政府主义课程被同事捷足先登。

在课上,学生们争论新纳粹是否会诞生,赖纳决定进行一场实验,向他们展现极权主义的产生和运作过程。

鉴于赖纳的实验就是极权主义形成的微型版,我们不妨拿其做一次参考和简单的分析。

影片在一开始提到了这个词:Autokratie,即独裁——自我统治,独即自我、单独,裁即统治、权力。

在独裁体制下,由个人或集团组成政府,拥有极大权力,可以自由修改法律。

于是文格尔先生作为这个小集团的核心人物从而诞生,而独裁缺乏的民众基础也因此造就。

独裁主义的基本前提:意识形态,控制,不满。

撇开意识形态不谈,文格尔先生重新安排座位打散了小团体,名义上说比起无政府主义的单干,作为整体表现的会更好,实则这是消除了个性,丧失的个性随同人的脆弱与对归属感的渴求,加深了集体主义的意志。

在影片中马尔科提名的浪潮符合了文格尔先生的初衷,他说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会起这名”表达自己的意志,这其实已经作为无形的控制的开始。

纳粹政权的服从主要可归于一种内心厌倦和屈从状态,而崇尚纳粹精神的人往往都酷爱暴力,憎恶软弱,对情感和金钱偏执而狭隘,大部分他们的生活都奠基于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匮乏。

正如影片达到高潮时文格尔先生朗读的关于学生对这场活动的感想里:我想要的我应该都有了,衣服,零花钱,诸如此类,但我却时常感到无聊……浪潮里有不少学生因为平凡的长相,平庸的头脑,卑微的出生,种族的歧视,意志的消沉而心生不满。

但如果仅仅因为如上前提,是不会导致这场事故愈演愈烈。

在专制制度下,纪律性非常重要,“纪律造就力量”。

虐待狂(统治者)和受虐狂(群众)这两种倾向的产生,都是由于被隔绝的个人无力承受孤独因而需要克服这种孤独使之共生共存的。

群众热爱支配者而不是哀求者。

学生被要求经同意才能发言,并且发言时起立。

只有极少数人(例如机会主义者莫娜)进行反抗,大多数人遭遇被控制后的反应都是良好且兴奋。

这便印证了“垄断的权利是无可争辩的,中下阶级由于依靠和遵从这种权威而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自我陶醉的骄傲”。

文格尔先生在进行集体踏步时说:统一步调使我们融为一体,这是团体的力量,让我们的敌人吃灰吧!学生们因为这句话更加激情满怀,因为他们在无形之中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特有的统一集团,并且这种集团带有一定的排外性,使之处于集团中的人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例如制服和标志的诞生,少年们午夜在闹市区的行为,冰淇林的分享。

影片后半部有一段浪潮成员在海滩边露营,讲述游荡的六人的故事,但由于集团的存在,众人并不怎么畏惧。

当时的场景同卡罗一人在学校里孤立无援从而疑神疑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得不说卡罗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

以及后来卡罗等人的欲意想要解散浪潮,反而却使其内部更为团结一致。

“任何对德国本身的攻击,任何对德意志的诽谤宣传只会增长那些与纳粹制度并不完全相合的人们对纳粹的忠诚。


所有的一切都违背了初衷,赖纳享受课堂上的崇拜和控制欲使得他变的自私敏感,并进一步推进了法西斯的深渊。

纳粹意识形态和实践就满足了从一部分人性格结构中产生的欲望,给那些虽还不曾享有支配权和服从权,但已屈服,放弃了生活,对自己的决定乃至对一切的信念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最可悲的莫过于蒂姆,他是本片中最卑微的弱者,父母的不理解,暴力倾向,心理扭曲,备受欺凌。

浪潮的出现对于他来说是他生命的一道光,他烧掉了个性彻底融入其中,但影片的最后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切的浪潮的结束,也意味着他生命
的结束,无法做出反抗,只好软弱的自杀。

可悲的是,只有涉及武力,这种极权控制才会被发现。

赖纳最后坐在警车里也许突然醒悟,可是,Alea iacta est 骰子已抛出,一切都无法再挽回了。

浪潮也许能够给人带来团结,爱情,希望。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股浪潮,等到退潮时分,留下的还有什么?
【浪潮】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描述的是一群松散的自小生活在自由主义教育下的人是如何蜕变成一个独裁组织的,而这个蜕变过程却只有短短的五天!!关于影片的一些细节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自己去看,我只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浪潮】观后感》。

独裁统治的特点想必大家都知道:少数人或组织统治大部分人。

那其中的大部分人难道自己没有脑子么,就这么成为被统治者?!这里就需要独裁统治者要有绝对的权威,讲的话要蛊惑人心,要让别人深信不疑。

当已经得到了别人的推崇之后,接下来所作的就是用集体主义消除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让他们感觉自己在组织里有归属感!当然长久形成的个人自由主义观念是不可能这么轻易的被改变的,所以独裁者就需要时刻强调组织的纪律,用纪律来强制约束他们的一些不同于大家的行为以此达到组织上的高度统一!一旦纪律真正起效,独裁统治其实已经形成,但是还是有外人会持反对意见。

这时独裁统治的可怕之处正式体现:利用组织吞噬异体!组织成员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只知道领袖(独裁者)说什么,他们就照做什么,他们已经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被洗脑了)。

独裁组织从来不会考虑其他除了集体之外的任何事情,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对组织做贡献(集体主义观念已经毒害其身心)。

【浪潮】的存在提醒我们法西斯主义、纳粹在当今这个时代不是不可能重现。

从而自由主义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才能从根本上把自己排除在一切都平等的集体之中,避免自己独裁统治的一员!影片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搞这个试验的老师无法控制庞大的局面,甚至到了在礼堂宣布要结束浪潮的时候居然有成员因为浪潮得不到继续发展而自杀!这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电影!特此推荐!
可怕的电影《浪潮》之一
从放假开始,我和孩子每天看一部电影,开始都是看国产片,孩子看字幕还挺费劲的。

后来能找到的国产片基本上都看过了,就开始看好莱坞的,《2010》《阿凡达》也就喜欢上了外国片。

在学校的博客上看到了李镇西推荐《浪潮》的文章,赶紧下载,今天和孩子一起看完了。

感觉这是一个可怕的电影,故事说的是一个高中组织国家体制活动周,里面有“独裁政治”、有“无政府主义”等课程,时间是一周,说是一周,每天只有一节大课,也就是五节课。

电影里体育老师本来想要开设的是“无政府主义”但是因为有人生病的原因,被迫接下来“独裁政治”的课程。

讲述独裁实在是枯燥无味,他把他的课程变成了体验独裁政治的一个实验。

看看他是如何进行试验的:
整齐排列座位。

举手发言。

起立回答问题。

不能称呼他的名字,而是称为先生。

一起做律动,体验集体的力量。

统一服装,穿白上衣、牛仔裤。

为这个集体起一个名字,大家每个人说一个,最后确定为浪潮。

这就是前三天的课程,有了这个开头局势就失控了,学生们制作并发布了浪潮的主页,制作了浪潮的标志,到全城去张贴,还发明了专门的手势。

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浪潮的凝聚力,使得他的课堂中,座位爆满,并且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浪潮当中。

第五天,课程结束了,在水球比赛中,浪潮统一穿着白衬衫,制作了条幅,为他们的水球队加油助威。

在浪潮中有一个女孩,坚决反对他的做法,拒绝穿白上衣,并且印刷了很多反对浪潮的传单在学校里发放。

在水球比赛的时候,她们因为没有穿白上衣,而被拒绝进入场地。

她们偷偷从别的入口潜入,在发放传单的时候引发了骚乱。

浪潮和非浪潮的人在水球馆内打了起来。

这时候老师也意识到了后果的可怕。

星期六,他给所有浪潮的成员发了短信,在学校的礼堂集合。

竟然有二百多人,都穿着白上衣,他来了以后,请大家起立用浪潮的手势问好,然后发表演说,从社会矛盾、国际局势,讲到德国的衰落,慷慨激昂。

反对者女孩并没有来,但是做在下面她的男朋友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几次想要打断老师的演讲。

可是根本不起作用,在老师的鼓动下,大家跟着他一起喊口号,要让浪潮席卷德国,男朋友激烈地反对,老师让把他架到前面,几个男生把他推到讲台上面,老师说我们如何对待叛徒,对待叛变者,大家都义愤填膺,要把他驱逐出去,没想到老师竟然说我们应该把他杀掉,大家都震惊了,但是可怕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时候老师才告诉大家,浪潮多么可怕!这就是“独裁政治”!我们该结束了。

结尾有点突兀,枪击事件其实和“独裁政治”没太大关系,太牵强,可以把结尾忽略掉。

但是宣传和介绍都把结尾和“独裁政治”挂钩,反而削弱了整个故事的力量。

结尾那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段。

虽然是悲剧,但的确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这个最后自杀的提姆,在老师要穿白衬衫之后,把自己的名牌衣服都烧了,其他同学可没有这么做。

提姆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所以提姆才能免费给大家提供大麻(在影片开始),提姆的父母只出现过一次,是提姆第一次上课之后,在和父母一起吃饭时,谈到课程的内容。

母亲为他加菜,父亲只是冷冷的对提姆有一个评判。

在所有同学里,提姆是最缺少爱的,或者说提姆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爱,一直在向外寻找别人的认可,认为这就是爱。

开始用免费的大麻,等浪潮组织第一次活动时,用冒险登高。

之后就是跟着老师,希望对浪潮组织付出更多。

最后老师说出真相后,让孩子们都回家,大家都在往外走。

孩子们都缺少爱,但至少有家可以回,家里至少还有点爱,提姆不是,他感觉自己回去就失去了一切。

所以拿出枪,那把吓走小混混的枪,那把证实过他自己存在价值的枪,威胁大家不要走,提姆要拯救浪潮,也就是拯救自己。

一个同学说那是假枪,他马上击伤了那个同学。

提姆没有退路了,用死做了他今生最后一次自我的救赎。

老师临时突击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电影里有一段),但没有对这些孩子区别对待,对特殊的孩子要单独脱敏,包扎伤口。

老师是有责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