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显卡市场走向何方?新一代显卡战争吹响号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足鼎立,显卡市场走向何方?新一代显卡战争吹响号角
作者:***
来源:《微型计算机》2020年第18期
最近一年显卡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越发激烈起来。
先是英特尔高调宣布Xe独立显卡计划,并开始大规模推广自己的产品;随后还有翻身了的AMD凭借新的RDNA和RDNA2架构的“BigNavi”昭示自己的存在;当然最重量级的还是NVIDIA发布了全新的安培架构和RTX30系列显卡。
新一代的显卡战争已经打响,AMD、英特尔和NVIDIA
的新一代显卡战局会走向何方?
2020年9月2日,NVIDIACEO黃仁勋通过面向全球玩家的在线发布会,带来了全新的RTX3000系列显卡。
和之前发布安培架构的A100超级计算卡相同的是,这一次发布会的地点依旧是黄仁勋家的厨房,但有所不同的是,面向普通玩家的显卡价格显然更为实惠,除了高高在上的RTX3090外,RTX3080和RTX3070在价格定位上显然更多地考虑了性价比因素。
2020年显卡大战的第一枪,NVIDIA开了个好头。
不过,让我们先把目光从NVIDIA这边移开,先来看看目前尚未发布新品的英特尔和AMD,他们的新一代显卡战争准备得如何了呢?
Xe已是箭在弦上,英特尔的算计
说起英特尔做显卡,对PC行业发展比较了解的玩家可能会会心一笑。
其实,英特尔一直都是全球图形处理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原因无他,集成显卡尔。
一些玩家甚至一直嘲笑英特尔是“买CPU送显卡”,不管有用没有用,英特尔就能凭借集成显卡的数量做到份额业界第一。
回顾历史,英特尔真正对显卡动起念头,还要回顾到20多年前的1997年,正是这一年,英特尔通过收购得到了2D显示加速技术,然后和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的Real3D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独立显卡i740。
不过这款显卡无论性能还是功能都令人遗憾,因此很快从独立显卡变成了英特尔集成在北桥中的集成显示核心。
在i740失败之后,英特尔再度想起独立显卡的念头要等到十年后了,在2008年,英特尔开始准备名为“Larrabee”的产品,希望再度冲击显卡市场。
从当时的报道和分析来看,英特尔有可能是真的想做一款显卡,比如传言Larrabee在实验室中已经可以运行Steam游戏平台上超过300款游戏,包括《DOOM|》这样当时的热门游戏都可以在Larrabee上实现。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特尔似乎更为在乎的并不是显卡市场,而是希望借助显卡或者GPU,或者更明白说就是通过超大规模并行计算处理器的研发,为自己在未来的计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回顾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英特尔是一个极为敏锐的企业,它面向数据、面向市场也面向未来。
对英特尔来说,计算是最根本的能力,就像现在的英特尔在不断地宣称自己是数据时代计算服务的最佳选择,现有数据处理和计算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数据的生成速度那样,高效率的计算数据或者说通过不同类型的产品对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处理,才是英特尔发展的最根本方向。
回到Larrabee,由于资料的缺乏,现在很难证明英特尔在Larrabee时代就已经察觉到未来移动计算和云计算等更大规模的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很难证明Larrabee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变化而来,但从Larrabee的失败、到Larrabee失败后技术全部转入英特尔专用的并行计算加速产品线,并推出了XeonPhi这样利用超大规模的x86小核心来进行并行计算加速的设备的这一条发展脉络复盘的话,英特尔在Larrabee上的投资和发展有一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意味。
不过最终XeonPhi也失败了,英特尔全面停止了对这个架构的进一步发展,但故事还没结束。
在XeonPhi和相关产品失败的同时,NVIDIA却带来了新的故事脚本。
在这个新的故事中,NVIDIA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多年来对GPU转型更通用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不倦追求,终于大获全胜,企业盈利和规模都得以暴增,并且抢占了一大部分数据计算市场的份额。
现在就很明确了,NVIDIA已经准备好了一份“满分答卷”,上面写满了如何利用GPU切入数据计算市场的故事和经验。
英特尔看到这些,是否需要有所行动呢?
答案就是我们看到的Xe。
在Xe上,英特尔以自家GPU为基础,开发了多款全新产品。
说起来,英特尔对Xe芯片的命名也颇有趣味,Xe一开始只分为三类,XeHPC、XeHP和XeLP,其中前两者面向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Al计算、企业级用户和部分爱好者等,只有XeLP是专门面向普通用户的、定位为图形计算的产品。
看到这里,很多人在头顶会缓缓冒出一个“?”和“你在逗我”四个大字,英特尔这是打算把集成显卡的事业做到天荒地老吗?很快,“幡然醒悟”的英特尔,在后期加入了专门面向高端玩家的XeHPG,G代表Graphic。
你看,这不是还有这样一款产品面向高端玩家和KOL。
有意思的是,Xe的基础架构和之前的英特尔图形架构有深厚的渊源,但是面向的最重要客户却不是图形用户,反而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计算客户,英特尔这真的是在做显卡吗?
答案现在真的很难说清楚。
从市场来看,目前企业级用户显然是出手更大方、销售习惯更稳定并且增长更为迅速的那一类,尤其是现在这个数据的世界,企业级用户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处理需求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英特尔要占据的是数据计算市场的霸主地位,而不特定是显卡或者CPU。
但是,游戏玩家和一般PC用户又能够带来更为丰厚的品牌价值和更为广泛的市场宣传效应,当一代人都是使用你的品牌成长的时候,企业的万古长青是否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俗话常说,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
英特尔的Xe却是一边打着数据市场增量的算盘,一边又要在游戏玩家的红海中进行搏杀,看似矛盾,却无比和谐。
当英特尔的Xe每次发布会都在大肆宣扬其计算能力、规模、可伸缩性、“软件优先”的支持策略时,还不忘记拿出一个部分来专门介绍自己面向入门级用户的XeLP,支持最新的技术、拥有完整的驱动,未来还会有硬件光线追踪。
当然,首先发布的还是10nm的XeHPC,毕竟卖这样一张卡的利润要比卖几十张图形卡高多了,显卡方面XeLP首先登场的还是集成显卡,或许今年年末会有桌面版本独立显卡DG1,但是面向的是入门级玩家,至于XeHPG,“无可奉告”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和玩家对英特尔的Xe新显卡是欢迎的。
一些厂商直接宣称:欢迎英特尔加入竞争。
可能是这些厂商被AIB和AIC的条约捆绑得太死,对红绿两大巨头都帮厂商分好了利润的模式感到厌烦,因此需要一些挑战和刺激,来驱动自己在不光是凭借出货量和关系维护的新市场中重新搏杀。
对玩家而言,别急,螃蟹总有吃的。
Xe架构的第一代显卡,可能会让人们觉得弱小,积累用户和经验,完善自己的软件支持,争取用户青睐,英特尔短期内还没有在高性能独立显卡市场上厮杀的能力,这个市场暂时还是留给AMD和NVIDIA 吧。
大就是好?AMD的BigNavi梦
AMD在2015年股票跌到每股1美元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预测AMD什么时候倒闭。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5年就回头。
现在的AMD重回千亿美元市值,离英特尔的两千亿美元,恰好差了一个AMD。
如果说,从1美元到90美元,AMD靠CPU赚得了90倍的市值增加,那么下一个千亿身位,AMD可能真的需要依靠GPU了。
现在的好消息是,AMD要推出代号为BigNavi的全新核心,并且研发似乎比较顺利,在之前的多家爆料中,AMD的BigNavi所采用的RDNA2架构相比之前的RDNA,在能耗比上提升高达50%,还加入了硬件光线追踪支持,最终的性能相比RX5700XT大约增加了100%以上,相比竞争对手的RTX2080Ti超过了大约40%~50%。
但现在的坏消息是,AMD只有BigNavi。
如果你只将眼光放在图形市场,那可能AMD做得不错,一家企业的全新一代产品能够比上代产品性能翻倍,这几乎是近年来芯片市场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摩尔定律运行到今天,在疯狂榨干工艺制程物理极限最后一点柠檬汁的同时,厂商对产品在合理成本范围内每代新品性能提升的范围多少还是心里有数的。
AMD的问题是,它的产品在之前的GPU市场上起点就比较低,在竞争对手的新品又一次抬高了竞争基点的时候,AMD如果没有颠覆性的策略,有可能再次掉进竞争对手的预设战场,重回不利地位。
芯片产业界竞争非常惨烈,人们一般会看到“赢者通吃”现象,也就是排名第一的厂商能够卖出更多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投入更多的研发并获得更多的技术,再在下一轮竞争中实现对排名靠后厂商的碾压,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建立,除非发生特殊事件或者第二名获得了特殊支持,否则整个循环态势难以打破。
很显然,AMD在CPU市场上多年以来都处在被“赢者通吃”的竞争对手控制的境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MD和英特尔的产品和技术对决中,AMD无论做什么,都难以逃开英特尔的影响,并不断地在竞争对手的预设战场作战,更努力却难以看到翻身的机会。
当然,“赢者通吃”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毕竟还有特殊机会可供第二名翻身,在CPU市场上AMD有过两次机会,一次是Pentium4,一次是英特尔的10nm延期。
在GPU市场上,AMD的竞争对手要更狡猾一些,只留下了1.5次机会,一次是NVIDIA的
GeForceFX5800Ultra,另外半次是GeForceGTX480.AMD抓住了GeForceFX5800UItra和10nm 延期的2次机会,让自己的GPU大获全胜、CPU彻底翻身并跳出了对手的预设战场。
时过境迁,面对NVIDIA的GeForceGTX480,AMD受制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但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还逐渐丧失了领先地位,最终失去了性能王座多年。
现在AMD的新一代显卡希望是BigNavi,当然,现在产品没有发布,希望这些基于小道消息的预测都是保守的。
否则最无奈的不是产品发布后,发现产品力比不过竞争对手,而是产品发布之前就被竞争对手的新品压制,导致后期计划全面更改。
从目前NVIDIA给出的产品阵列和技术情况来看,在新一代显卡产品竞争中,AMD如果不能破局,那么还将回归之前的态势。
当然,有人又提出来新一代Xbox和PlayStation全部都是AMD架构,这证明AMD在未来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
实话说,AMD在xBOXOne和PlayStation4时代也是这样,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主机游戏的优势要传导到PC市场,太难了。
再多说一点,AMD如果希望振兴GPU产业,和英特尔最起码在市值上肩并肩的话,那么在GPU方面最好向英特尔学习,最起码要更加注重企业级市场和数据市场。
可能AMD已经
开始这样做了,这将是AMD走向两千亿级别短期内的最佳路径。
希望新一代的显卡战争,能够看到AMD在计算市场拼杀的身影。
RTX3000发布,NVIDIA霸主地位犹在
RTX3000系列的发布是NVIDIA今年的第二次高光时刻。
NVIDIA第一次高光时刻是基于安培架构的计算卡发布,计算市场的热度和美联储的水,直接化成蒸汽机将NVIDIA的股价抬上了400美元的火星顶。
现在的RTX3000发布后,NVIDIA股价更高了一些,来到了550美元的天王星位,随时可能冲出太阳系。
作为目前GPU市场和计算市场的实际领导者,NVIDIA的地位看起来牢不可破。
在产品發布后,整个市场也给出了极为热烈的反应,消费者看到了所有AIC或者非AIC厂商齐刷刷发布了现在暂时买不到的新品,各种千篇一律的包装盒都在相同的位置充斥着显眼的NVIDIA 绿,阿里系、京东系甚至拼多多都开始预热各种抢购活动,再加上自媒体、传统IT媒体和一些跨界媒体都在整齐的宣传着NVIDIA新品的优势:价格超值,性能强大,性价比远超前代,颇有一股锣鼓喧天,绿旗招展的架势。
NVIDIA这一次的重点在于宣传性价比远超前代产品,这的确没错。
相对应的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基本逻辑正在改变,无论是疫情还是经济数据,都在昭示着蠢蠢欲动的危机。
在T产品奢侈品化的道路上,苹果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后换了人,退回来了一步。
NVIDIA更加果断一些,向前走了一步半,又向后退了一步。
退一步海阔天空,NVIDIA较低的定价也是有着充足的底气,毕竟企业以利润为本。
之前面向计算市场和生产力用户的A100芯片使用的是又紧缺又昂贵的台积电的7nm工艺,A100的单个产品价格甚至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估计值)。
这次发布的面向中高端玩家的
RTX3000系列则使用了成本更低的三星8nm——工艺一这实际上是三星10nm工艺的改进版本。
多说一句,台积电的10nm工艺在2017年发布,三星的10nm工艺发布的更早,但是并没有太多客户。
三星的8nm工艺在2018年6月就已量产,按照半导体业界规律,如果是2018年的旧生产设备的话,2年时间设备折旧可能都快完成了。
当然好消息是NVIDIA这次产品的价格是真便宜,最低来到了3500元左右,二手市场的RTX2080Ti都闻风腰斩,令无数等着淘二手的用户喜极而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和玩家对英特尔的Xe新显卡是欢迎的。
一些厂商直接宣称:欢迎英特尔加入竞争。
可能是这些厂商被AIB和AIC的条约捆绑得太死,对红绿两大巨头都帮厂商分好了利润的模式感到厌烦,因此需要一些挑战和刺激,来驱动自己在不光是凭借出货量和关系维护的新市场中重新搏杀。
对玩家而言,别急,螃蟹总有吃的。
Xe架构的第一代显卡,可能会让人们觉得弱小,积累用户和经验,完善自己的软件支持,争取用户青睐,英特尔短期内还没有在高性能独立显卡市场上厮杀的能力,这个市场暂时还是留给AMD和NVIDIA 吧。
大就是好?AMD的BigNavi梦
AMD在2015年股票跌到每股1美元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预测AMD什么时候倒闭。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5年就回头。
现在的AMD重回千亿美元市值,离英特尔的两千亿美元,恰好差了一个AMD。
如果说,从1美元到90美元,AMD靠CPU赚得了90倍的市值增加,那么下一个千亿身位,AMD可能真的需要依靠GPU了。
现在的好消息是,AMD要推出代号为BigNavi的全新核心,并且研发似乎比较顺利,在之前的多家爆料中,AMD的BigNavi所采用的RDNA2架构相比之前的RDNA,在能耗比上提升高达50%,还加入了硬件光线追踪支持,最终的性能相比RX5700XT大约增加了100%以上,相比竞争对手的RTX2080Ti超过了大约40%~50%。
但现在的坏消息是,AMD只有BigNavi。
如果你只将眼光放在图形市场,那可能AMD做得不错,一家企业的全新一代产品能够比上代产品性能翻倍,这几乎是近年来芯片市场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摩尔定律运行到今天,在疯狂榨干工艺制程物理极限最后一点柠檬汁的同时,厂商对产品在合理成本范围内每代新品性能提升的范围多少还是心里有数的。
AMD的问题是,它的产品在之前的GPU市场上起点就比较低,在竞争对手的新品又一次抬高了竞争基点的时候,AMD如果没有颠覆性的策略,有可能再次掉进竞争对手的预设战场,重回不利地位。
芯片产业界竞争非常惨烈,人们一般会看到“赢者通吃”现象,也就是排名第一的厂商能够卖出更多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投入更多的研发并获得更多的技术,再在下一轮竞争中实现对排名靠后厂商的碾压,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建立,除非发生特殊事件或者第二名获得了特殊支持,否则整个循环态势难以打破。
很显然,AMD在CPU市場上多年以来都处在被“赢者通吃”的竞争对手控制的境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MD和英特尔的产品和技术对决中,AMD无论做什么,都难以逃开英特尔的影响,并不断地在竞争对手的预设战场作战,更努力却难以看到翻身的机会。
当然,“赢者通吃”理论并不是万能的,毕竟还有特殊机会可供第二名翻身,在CPU市场上AMD有过两次机会,一次是Pentium4,一次是英特尔的10nm延期。
在GPU市场上,AMD的竞争对手要更狡猾一些,只留下了1.5次机会,一次是NVIDIA的
GeForceFX5800Ultra,另外半次是GeForceGTX480.AMD抓住了GeForceFX5800UItra和10nm 延期的2次机会,让自己的GPU大获全胜、CPU彻底翻身并跳出了对手的预设战场。
时过境迁,面对NVIDIA的GeForceGTX480,AMD受制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但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还逐渐丧失了领先地位,最终失去了性能王座多年。
现在AMD的新一代显卡希望是BigNavi,当然,现在产品没有发布,希望这些基于小道消息的预测都是保守的。
否则最无奈的不是产品发布后,发现产品力比不过竞争对手,而是产品发布之前就被竞争对手的新品压制,导致后期计划全面更改。
从目前NVIDIA给出的产品阵
列和技术情况来看,在新一代显卡产品竞争中,AMD如果不能破局,那么还将回归之前的态势。
当然,有人又提出来新一代Xbox和PlayStation全部都是AMD架构,这证明AMD在未来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
实话说,AMD在xBOXOne和PlayStation4时代也是这样,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主机游戏的优势要传导到PC市场,太难了。
再多说一点,AMD如果希望振兴GPU产业,和英特尔最起码在市值上肩并肩的话,那么在GPU方面最好向英特尔学习,最起码要更加注重企业级市场和数据市场。
可能AMD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这将是AMD走向两千亿级别短期内的最佳路径。
希望新一代的显卡战争,能够看到AMD在计算市场拼杀的身影。
RTX3000发布,NVIDIA霸主地位犹在
RTX3000系列的发布是NVIDIA今年的第二次高光时刻。
NVIDIA第一次高光时刻是基于安培架构的计算卡发布,计算市场的热度和美联储的水,直接化成蒸汽机将NVIDIA的股价抬上了400美元的火星顶。
现在的RTX3000发布后,NVIDIA股价更高了一些,来到了550美元的天王星位,随时可能冲出太阳系。
作为目前GPU市场和计算市场的实际领导者,NVIDIA的地位看起来牢不可破。
在产品发布后,整个市场也给出了极为热烈的反应,消费者看到了所有AIC或者非AIC厂商齐刷刷发布了现在暂时买不到的新品,各种千篇一律的包装盒都在相同的位置充斥着显眼的NVIDIA 绿,阿里系、京东系甚至拼多多都开始预热各种抢购活动,再加上自媒体、传统IT媒体和一些跨界媒体都在整齐的宣传着NVIDIA新品的优势:价格超值,性能强大,性价比远超前代,颇有一股锣鼓喧天,绿旗招展的架势。
NVIDIA这一次的重点在于宣传性价比远超前代产品,这的确没错。
相对应的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基本逻辑正在改变,无论是疫情还是经济数据,都在昭示着蠢蠢欲动的危机。
在T产品奢侈品化的道路上,苹果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后换了人,退回来了一步。
NVIDIA更加果断一些,向前走了一步半,又向后退了一步。
退一步海阔天空,NVIDIA较低的定价也是有着充足的底气,毕竟企业以利润为本。
之前面向计算市场和生产力用户的A100芯片使用的是又紧缺又昂贵的台积电的7nm工艺,A100的单个产品价格甚至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估计值)。
这次发布的面向中高端玩家的
RTX3000系列则使用了成本更低的三星8nm——工艺一这实际上是三星10nm工艺的改进版本。
多说一句,台积电的10nm工艺在2017年发布,三星的10nm工艺发布的更早,但是并没有太多客户。
三星的8nm工艺在2018年6月就已量产,按照半导体业界规律,如果是2018年的旧生产设备的话,2年时间设备折旧可能都快完成了。
当然好消息是NVIDIA这次产品的价格是真便宜,最低来到了3500元左右,二手市场的RTX2080Ti都闻风腰斩,令无数等着淘二手的用户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