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电学实验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固定刻度示数为 1.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 15.0,最后 的读数为 1.0 mm+15.0×0.01 mm=1.150 mm. (3)①使用 0.6 A 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 0.02 A,表针示数为 0.44 A;当使 用 3 A 量程时,每一小格为 0.1 A,表针示数为 2.20 A. ②电压表使用 3 V 量程时,每小格表示 0.1 V,表针示数为 1.70 V;使用 15 V 量程 时,每小格为 0.5 V,表针示数为 8.5 V. 答案:(1)17.7 23.85 3.18 (2)1.150 (3)①0.02 0.44 0.1 2.20 ②0.1 1.70 0.5 8.5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 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 的电压表和 0~3 A 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 0.1 V 和 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四、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U 测=Ux+UA
电阻测 量值
R 测=UI测测=Rx+RA>Rx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电压表分流 I 测=Ix+IV R 测=UI测测=RRx+xRRVV<Rx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1-1.[基础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
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cm 和
m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要估读到 0.1 mm. 游标卡尺读数为 4 mm+10×0.02 mm=4.20 mm. 答案:60.10 4.20
答案:Rx1 大于 小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取]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
约为 20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 10 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
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所示.
(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 I-U 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 Rx= 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复习课 第三讲 电学实验基础
栏目 导航
抓基础·双基夯实 研考向·考点探究
一、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1.原理: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 0.5 mm,即旋钮每旋转 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 0.5 mm,而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 50 等份,每转动一 小格,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 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读数时 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 度数(估读一位)×0.01(mm).
测得 Rx
的误差较小,测量值 Rx=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解析:对比两次测量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电压的变化量为原电压的310,电流
的变化量为原电流的13,说明电压的变化量远小于电流的变化量.因此,电流表分
压不明显,即电流表内阻 RA≪Rx,所以采用图甲测量时误差较小,且 Rx=UI =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取] 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
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图甲测得的数据是 3.0
V,3.0 mA.用图乙测得的数据是 2.9 V,4.0 mA,由此可知,用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考点二 电流表在电路中内外接法的选取 (师生共研) [典例 2]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 Rx 约为 200 Ω,电压表 的内阻约 为 2 kΩ,电流表 的内阻约为 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 a 或 b
U 所示,结果由公式 Rx= I 计算得出,式中 U 与 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 将图 a 和 b 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 Rx1 和 Rx2,则 (填“Rx1”或“Rx2”)更接 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 Rx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测量值 Rx2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两种接法的选择 (1)两种接法的一般适用条件 ①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 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还小). ②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要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必须采用分压法的三种情况 ①若采用限流式接法不能控制电流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 的额定电流(或电压),则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②若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不够大,此时, 应改用分压电路. ③若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则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对于 0~15 V 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 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 一位,即读到 0.1 V. (3)对于 0.6 A 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 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 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 0.01 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1-2.[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分别读出下表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 在表格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解析:0~3 V 的最小分度为 0.1 V,读数为 2.16 V; 0~15 V 的最小分度为 0.5 V,读数为 10.8 V; 0~3 A 的最小分度为 0.1 A,读数为 0.80 A; 0~0.6 A 的最小分度为 0.02 A,读数为 0.16 A. 答案:2.16 V 10.8 V 0.80 A 0.16 A
A,图中表
针示数为
A.
②图丁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
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
V.若
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 V,图中表针示数为
V.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是 17,不足 1 毫米数是 7×0.1 mm=0.7 mm,最 后结果是 17 mm+0.7 mm=17.7 mm. 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是 23,不足 1 毫米数是 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 23 mm+0.85 mm=23.85 mm. 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是 3,不足 1 毫米数是 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 3 mm+0.18 mm=3.18 m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二、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 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 1 mm. 2.读数:若用 x 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 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 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3.0 3.0×10-3
Ω=1 000 Ω.
答案:甲 1 000 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考点三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使用 (师生共研) [典例 3] 为了测量某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约为 30 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 A1(量程 0~50 mA,内阻约 10 Ω); 电流表 A2(量程 0~3 A,内阻约 0.12 Ω); 电压表 V1(量程 0~3 V,内阻很大); 电压表 V2(量程 0~15 V,内阻很大); 电源 E(电动势约为 3 V,内阻约为 0.2 Ω);
mm,
mm,
m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3)①图丙使用 0.6 A 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
A,图中表针示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3)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电路简 单、耗能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六、电路实物图连线方法
1.总的原则:先串后并,接线到柱,注意量程和正负.
2.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做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滑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解析:由于RRVx=2200000=10,而RRAx=21000=20,可见RRAx>RRVx,应采用题图 a 电路测 量更准确,即 Rx1 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由于 Rx1=UI ,其中 R 真=UIRR,而 U>UR, I=IR,则 Rx1>R 真,即测量值 Rx1 大于真实值;又由于 Rx2=UI ,R 真=UIRR,其中 U =UR,I>IR,则 Rx2<R 真,即测量值 Rx2 小于真实值.
变阻器、“伏安法”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
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3.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
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头
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
Ω(保留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在虚线框内画出“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部分电路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解析:(1)图线如图所示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Rx=ΔΔUI =2.4×103 Ω (2.3×103~2.5×103 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因满足RRAx >RRVx ,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答案:见解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2.两种接法的选择 (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 Rx 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 Rx 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简单概括为“大 内偏大,小外偏小”.
(2)临界值计算法 Rx< RVR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Rx> RVR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3)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线柱 P 先后与 a、b 处接触 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 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 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上一页
入该两点间.(注意滑动变阻器应调到使“伏安法”部分所接两点间阻值最小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考点一 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师生共研)
[典例 1] (1)如图甲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 9 mm 长
10 等分、19 mm 长 20 等分、49 mm 长 50 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五、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容方式
限流接法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分压接法
电路图
负载 R 上电压调节范围
负载 R 上电流调节范围 闭合 S 前触头位置
RR+ER0≤U≤E R+ER0≤I≤ER
b端
0≤U≤E
0≤I≤RE a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