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库(含答案及图文)afk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直线MN的正方位角是210°,它的反方位角的读数是( )。

A.390° B.30° C.300° D.480°
答案:B
2.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得小于( )米,且底部要埋设在水冻线以下( )米,才能防止水准点不受冻胀。

A.1 B.10 C.2 D.0.5
答案:D
3.对两段水平距离丈量的结果为:D1=100m±0.020,D2=200m±0.020m,则两段丈量距离的精度比较高的是( )。

A.K1 B.K2 C.无法比较
答案:B
4.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 )。

A.由一系列山脊线连接而成
B.由等高线连接而成
C.由地性性接而成
答案:A
5.往返丈量的精度计算公式为( )。

A.1/K=(D返-D往/D) B.(1/│K│)=(D返-D往/D)
C.1/K=(│D往-D返│/D) D.-1/K=(D往-D返/D)
答案:C
6.( )是建筑物按设计标高施工的依据。

A.平面控制网 B.临时水准点 C.高控制网
答案:C
7.根据“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施工以前,必须首先建立测量控制网作为放样的基准,通常称这关控制网为( )。

A.平面控制网 B.高程控制网 C.施工控制网
答案:C
8.在钢尺测段中,因拉力不均匀有误差,规定其拉力不均匀变化应不大于( )公斤。

A .20
B .15
C .10
D .5 答案:B
9.一、二、三级导线,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10cm,则导线平均边长及总长可放长至( )倍。

A .1
B .2
C .1.5
D .5 答案:C
10.用DJ6型经纬仪测某竖直角,盘左读数122°03′36″,盘右读数237°56′48″,指标差应为( C )。

A .24″
B .-24″
C .12″
D .-12″
11.大地水准面可以用一个与它非常接近的椭球面来代替,这个椭球面称为( B )。

A .参考面 B .参考椭球面 C .地球面 D .参考地球面
12.下图是水准测量的示意图,h AB =应为( B )。

A .251.685m
B .0.485m
C .-0.485m
D .2.885m
13.衡量距离测量结果的精度,可以使用( D )。

A .往返测量的差值
B .往测精度
C .返测精度
D .相对误差
14.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 A )。

A .1m 以上
B .1m 以下
C .0.3m 以上
D .0.3m 以下
15.下图中的( A )是闭合水准路线。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如下图所示,如果αBC =72°01′00″,β2=215°30′00″,则αCD =( B )。

BMA
B
1.685
HB=251.000m
A
B C
D
β1
β2
A.287°31′00″ B.107°31′00″ C.197°31′00″ D.215°30′00″
17.如果αBC=62°30′00″,则R BC=(B)。

A.N62°30′00″W B.N62°30′00″E C.S62°30′00″W D.S62°30′00″E
18.在下图中,直线AC边的象限角R AC=85°34′44″,水平角6
5
8
2
360
1''
'
=
β,水平角
12
74
880
2''
'
=
β。

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是(A)。

A.42°06′51″ B.130°54′12″ C.94°25′16″ D.274°25′16″
19.要求竣工测量成果的错误率(C)。

A.100% B.30% C.为零 D.很小
20.总体来说,(C)主要是测量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附属物所处的位置及参数等。

A.地形测量 B.施工测量 C.竣工测量 D.控制测量
21.各项新建、该建、扩建项目均必须编制(B)。

A.地形图 B.竣工图 C.平面图 D.现场平面布置图
22.从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量B点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 A=50.000m,则A-B两点高差h AB应为(C)。

A.8.000m B.8.008m C.8.003m D.-8.003m
23.下列关于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尺的叙述中,(C)是错误的。

A.通常采用一对双面水准尺B.水准尺黑面尺底注记值为0
C.水准尺红面尺底注记值为0 D.水准尺红面尺底注记值相差10cm
C
24.如下图所示,已知αAB=102°30′00″,β1=135°30′30″,D BC=100.000m,则B—C 的Y坐标增量为(A)m。

A.84.813 B.-84.813 C.52.980 D.-52.980
25.(D)就是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随时间变化的高差变化量。

A.变形观测 B.位移观测 C.倾斜观测 D.沉降观测
26.在测量工作的成果计算中,常常涉及到角度与弧度的换算,1弧度对应的角度值应为(A)。

A.206265″ B.3600″ C.60′ D.57°
27.在地形图上求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采用直接量测法和(D)。

A.函数法 B.类比法 C.内插法 D.根据两点坐标计算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
28.吊车梁吊装后,需校正的项目是( )。

A.标高 B.平面位置 C.重直度 D.部面位置
答案:A B C
29.【背景】某工地进行控制测量时,用经检定的钢尺测量C、D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由于距离较远,所以将其划分成三个尺段丈量,将各尺段长度相加得到总距离。

各尺段的测算结果如下表。

尺段C-11-22-D备注
往测(m)47.52046.80042.652
已经进行了改正计算返测(m)47.52546.80242.654
问题:
(1)钢尺精密量距时,需要进行(BCE)计算。

A.比例改正数 B.尺长改正数
C.温度改正数 D.气象改正数
E.倾斜改正数
(2)下面各种关于本案例距离测算的叙述,(ABE)是错误的。

A.水平距离D CD=136.972m B.水平距离D CD=136.981m
C.往返测量差为9mm D.相对误差是1/ 15200
E.水平距离D CD=136.977m
30.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直线定向。

这种夹角有(CD)。

A.水平角 B.竖直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E.三角形
31.下图是水准测量的示意图,其中A点高程100.000m。

(BC)与图示不相符。

A.B点是前视点 B.视线高度1.685m
C.视线高度1.200m D.视线高度101.685m E.H B=100.485m
32.某次三角高程测量,已知A点高程H A=l82.232m,在A点观测B点:竖直角为18°36′48″,A点仪器高为l.452m,B点棱镜高l.673m。

如果水平距离D AB=486.75lm,则(BC)是正确的。

A.h AB是164.157m B.h AB是163.715m
C.H B是345.947m D.H B是346.389m
E.h AB是-163.715m
33.下列关于偶然误差特性的描述中,(BCD)是错误的。

A.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B.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不相等
C.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D.偶然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或抵消的
E.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
34.下列中的(ACDE)是粗差。

A.测错 B.外界条件影响 C.读错 D.听错 E.算错
35.影响钢尺量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来源有(ABD)、尺长误差、温度误差。

A.拉力误差 B.定线误差
C.技术误差 D.钢尺倾斜误差和垂曲误差 E.竖直角观测误差
36.计算校核只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对于观测中的错误只能通过测站校核才能发现。

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水准尺不同,测站校核方法有(AC)。

A.变动仪器高法 B.两次观测法
C.双面尺法 D.红黑尺面法 E.闭合水准法
37.根据仪器设备、控制点分布及场地地形条件等要求,地面点位的测设通常采用(ABCD)、十字方向法、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汇法 D.距离交汇法 E.水准仪法
38.下表为某次视距测量的记录,测站高程32.16m,仪器高i=1.56m,竖盘注记为顺时针注记。

下列有关本次测量的说法中,(ACD)是正确的。

点号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
m
视距
间隔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竖直角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21.875
1.120
2.0093 18
A.视距间隔为0.755m B.竖直角为3°18′
C.竖直角为-3°18′ D.水平距离是75.25m
E.高差是-4.34m
39.为了限制测量误差的累积,测量上采用了(CD)的工作程序开展测量工作。

A.先公路后房屋 B.从地基到主体
C.从整体到局部 D.先控制后碎部 E.先外业后内业
40.通常描绘地面点的高程有(CD)。

A.山地高程 B.平原高程 C.绝对高程 D.相对高程 E.黄海高程
41.钢尺由于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CE)之分。

A.钢带尺 B.钢线尺 C.端点尺 D.不锈钢尺 E.刻线尺
42.全站仪有(ABCE)等诸多优点,已作为常用仪器普遍使用。

A.使用方便 B.功能强大 C.自动化程度高 D.体积小巧 E.兼容性强
三、填空题
43.罗盘仪主要由( )、( )、( )在部分组成。

答案:望远镜刻度盘磁针
44.烟囟的定位主要是定出( )的位置。

答案:基础中心
45.( )是测设出两个已知角度的方向交出点的平面位置。

答案:角度交会法
46.常用的制图和用品有( )、( )、( )、( )圆规、分规鸭嘴笔和针管笔。

答案: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
47.测量工作的基本工作是高程测量、水平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48.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望远镜、罗盘盒和基座。

49.在水准测量中,水准仪安装在两立尺点等距处,可以消除i角误差、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及望远镜对光调焦运行的误差。

50.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校核与调整的成果,不能使用。

51.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视准轴、水准管轴、竖轴、横轴。

52.测微尺的最大数值是度盘的最小刻划。

53.当测量误差大小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54.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之和理论上应为零,但由于有误差存在,实际不为零,应为。

55.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四、判断题
56.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

( )
答案:×
57.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倾斜相交。

( )
答案:×
58.施工场地面积较小时,可直接用建筑红线作为建筑基线。

( )
答案:√
59.在△ABC中,测得a=51°10′20″±2.8″, b=47°38′30″±8.5″,则角C的中误差mc=8.5″。

( )
答案:×
60.碎部测量就是根据图上控制点的位置,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差,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绘成地形图。

( )
答案:×
61.对AB间距离水平丈量得DAB=200m±0.020m ,则相对中误差为1/5000。

( )
答案:×
62.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缓和曲线段的详细测设通常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

( )
答案:√
63.单一的水准路线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和支线水准路线。

(√)
64.地面点离开基准面的铅垂距离即为地面点的高程。

(√)
65.布设变形测量点时,每个工程至少应设立三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
66.坐标方位角210°36′对应的象限角应是N149°20′W。

(×)
五、解答题
67.场地平整根据什么进行的,及它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是根据竖向设计图进行的,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平整后的场地坡度能满足排水的要求,达到全场土方量的平衡和工程量最小。

68.根据图形的不同,导线控制网可分为哪几种?
答案:(1)闭合导线控制网。

(2)附合导线控制网。

(3)支导线控制网。

69.高层建筑物轴线竖向投测有哪向种方法,用途是什么?
答案:有了种方法,经纬仪测法用于高层建筑物施工中,投测轴线,吊垂球投测法用于低层建筑物施工中激光铅直仪投测法,用于高层建筑物轴线的竖向投测。

70.横轴垂直竖轴的检目的是什么?
答案:使横轴垂直竖轴,望远镜绕横轴纵转时的视准面为竖直面。

71.地形图上怎样表示地貌?
答案:通常采用等高线法。

7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从整体到局部——测量控制网布设时,应按从高等级向低等级的方法布设,先布设一等网,二等网为在一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等网为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四等网为在三
等网的基础上加密。

先控制后碎部——测量地物或地貌特征点三维坐标称为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应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量,因此碎部测量之前,应先布设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测量出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73.导线测量的内业包括哪些工作?
答:导线测量的内业就是进行数据处理,消除角度和边长观测值中偶然误差的影响,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

六、名词解释:
74.施工高程
答案:平土标桩刨光面上写明填挖高度,称为施工高程。

75.里程桩
答案:除标定路线的平面位置外,还标记从路线起点至该桩志的水平距离的中桩称为里程桩。

76.龙门板
答案:钉设在建筑物四角和隔墙基础两端基坑外1~2m处的板,叫龙门板.
77.地性线
答案:山脊线和山谷线是表示地貌特征的线,叫地性线。

七、计算题
78.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HA=48.602m ,欲求B点高HB。

答案:解: h1=a1-b1=1.507-1.121=0.386m
h2=1.479-0.973=0.506m
h3=a3-b3=0.556-1.431=-0.875m
h4=a4-b4=1.112-0.773=0.339m
hΣ=0.386+0.506+0.339-0.875=0.356m
hB=HA+hAB=48.602+0.356=48.958m
答:B点的高程是48.958m。

79.根据高程为188.199米的水准点C,测设附近某建筑物的地平±0标高桩,设计±0的高程为188.800米。

在C点与±0标高桩间安置水准仪,读得C点标尺后视读数a=1.717米,问如何在±0标高桩上做出标高线?
解:
沿在±0标高桩上下移动水准尺,使读数为1.116m,在尺底标定标高线。

80.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点
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m
m)
改正后高差
(m)高程(m)
BM0
1.50 3.326-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0.006 1.413
BM0
23.150
Σ 6.200.020-0.0200
f h=20mm<f h容=±40=±99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