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族谱--族人事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人事迹
何族人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者不胜枚举,历朝历代何氏能人辈出、灿若星辰,在历史上许许多多何氏族人被载入史册,这是何氏族人的骄傲。

韩厥作为韩、何姓的始祖,文韬武略俱全。

晋灵公骄奢淫逸、滥杀无辜,晋卿赵盾屡谏阻止晋灵公。

晋灵公恨之,要杀赵盾。

赵盾逃入民间,但没离开晋国。

灵公十四年九月,将军赵穿(赵盾的同族兄弟)在桃园怒杀晋灵公,并迎回赵盾。

赵盾深得人心,很快恢复正卿地位。

(当时晋国太史董狐在史书写下“赵盾弑其国君”。

赵盾分辩:“杀国君的是赵穿,怎能是我?”董狐反驳:“你是国家正卿,出奔时没离开国境,回到朝中又不为国除乱,杀国君的不是你还能是谁?”)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晋国司寇)预谋变乱夺权,说赵盾是杀晋灵公的主谋,诛了赵盾。

赵盾死后,其子赵朔任晋国将军,屠岸贾又以弑君首犯之子孙当朝执政有碍法治为由,欲杀赵朔。

韩厥正义阻止屠岸贾,屠岸贾仍要灭门赵氏。

韩厥冒死劝赵朔出逃。

但赵朔颇有乃父遗风,执意不逃。

韩厥接受赵朔的托孤之愿,与程婴、公孙杵臼一起冒死将赵氏孤儿赵武藏匿,使赵氏在遭罹灭族之难后保全了后嗣。

14年后(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重病不起,请巫祝公卜吉凶,巫祝公说成就大事业者不能有冤魂作对。

韩厥乘机讲了赵盾赵朔父子的贡献,感化晋景公,随着时间推移,晋景公淡漠了对赵盾的弑君之仇。

当韩厥向他透露赵氏孤儿赵武仍在人间时,晋景公大发慈悲之心,将赵家原有的田邑房产归还赵武。

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9年),齐国进攻鲁国北疆,夺取了隆(今山东泰安东南),并南下打到巢丘。

卫国派遣孙良夫、石稷、宁向、向禽率兵伐齐,以为齐国必将回师自救,从而援助鲁国。

卫军还没走出国门就败在了新筑(今河北魏县南)。

鲁、卫陷于困境,向晋国求助。

晋景公派遣韩厥与郤克率兵车800乘,会鲁、卫之师与齐军战于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北)。

齐军将士猛扑晋军阵地,战事异常残酷,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如注。

由于韩厥与郤克指挥得当,将士奋勇,齐军被打得四散,韩厥率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丘舆、马陉(今山东淄博南)一带。

齐国求和,并退还夺去的鲁卫失地。

经此胜利,韩厥名振朝野,与知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同成为晋国六卿,号称“韩献子”。

此后,韩厥的韩国(诸侯国)势力日强,与赵、魏相继瓜分羊舌氏、祁盈氏、范氏、中行氏及知伯的封地。

到韩厥七世孙韩景侯之时,周天子终于承认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名份和地位。

公元前377年,韩国与赵、魏两国一起瓜分了晋国,次年(公元前376年),韩又灭了郑国,并将国都迁到郑的都城,其地盘横跨了今天山西、河南的广大地区,跻身于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的行列。

何氏在得姓后不久,据《客家何氏源流》等资料,居住在今安徽阜阳的何刺之弟何庶有五子。

长子何成17岁时被策举为贤良,后又选拔为博士生员,汉景帝时初入仕,为江都王相(汉初同姓诸王受封后并不到封地理事,由相代理地方政事,江都王封地在今长沙地区)。

汉武帝时,何成任治粟都尉(相当于今农业部长),死后追赠安都侯,食邑在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史称“扶风何氏”。

何成之子何果,孙何比干。

何比干曾随晁错学习《尚书》。

汉武帝时,何比干任廷尉正(主管全国司法监察的廷尉的属官,负责执法量刑)。

当时廷尉是张汤,张汤是有名的酷吏,他治理狱讼案件刻意严刑酷法。

何比干却为人宽厚仁慈,总设法解脱他人罪过,并因此多次与张汤发生争执,不久被外放为丹阳都尉(今河南汝阴县的司法长官)。

何比干到任后,执法严明公正,监狱中无受冤之人,因而汝河、淮河流域的人称他为“何公”。

何比干有六子三女,何比干后代绵延不断,其五世孙何宠曾做过千乘都尉。

六世孙何敞,东汉时曾屡次为官,由太尉(东汉最高军事长官)宋由幕府任幕僚,至侍御史、尚书,遭流放后任济南王刘康的太傅,深受刘康敬重与礼遇。

后迁升为汝南(今河南南部)太守(最高地方长官)。

何并的祖父曾是“二千石”一级的高官,其家族因此迁到平陵。

何并曾做过郡吏,后任大司空(东汉后期最高行政长官)何武掾(下属部门长官),深受器重,推为长陵县令。

何并任职期间,长陵县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西汉末年哀帝时先后任陇西太守、颍川太守,政绩显著。

他的儿子何恢,王莽朝曾任关都尉。

汉帝何皇后,也是南阳宛县(今河南宛平县境)人,其兄何进先为郎中,后为虎贲中郎将,颖川太守,最后位至大将军,封慎侯,权倾朝野。

陈国(今河南淮阳)人何熙,位至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行(代理)车骑将军。

西汉时四川北部的郫县是何姓家族(何武及其后裔)兴盛之地。

早在西汉宣帝时,何武家族已声名显赫。

何武有兄弟五人,何武14岁时因善唱歌颂汉朝德政之诗,被汉宣帝召入宫中赐赏,并令入太学跟随博士受业,专修《周易》。

因策试甲科为郎官,后在中央与地方多次任职,最终由太守、州刺史迁升为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位极人臣。

何武为人宽厚博学,以乐于奖掖人才闻名,痛恨结党营私。

汉成帝时土地兼并严重,国民受难。

何武为挽时弊,与御史大夫孔夫一起主持“限旧”运动,试图遏止豪强兼并之势,但未能从根本上革除弊政,收效甚微。

晚年因不满王莽专权,不堪忍受侮辱,被迫自杀。

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何休,乃东汉大儒。

他的父亲何豹曾做过少府(皇室财务总管),质朴寡言,聪明灵秀,对六经有深入钻研,曾作《公羊春秋解诂》,至今仍是研究《公羊传》者必读之书。

何休曾做过议郎、谏议大夫等枢密官员。

东汉末年南阳襄乡(今湖北枣阳市东北)人何颐、何汤等,都有名于当时。

何汤,字仲弓,东汉豫章(江西南昌)人,早年师从大名士桓荣。

在四百名学生中是佼佼者,桓荣十分器重他,后任宫门守官。

一日,光武皇帝微服私访,直到深夜才回宫。

当时,何汤守卫开阳门,无论皇帝的随从们怎样磨破嘴皮,他都坚决不开宫门,认为过时开门,违
反宫中禁令。

不得已皇上改从中东门入宫。

知情人都以为何汤要大祸临头。

没想到次日皇帝却赐何汤丰盛的早餐,而中东门的守卫被夺去了俸禄。

建武十八年夏,久旱不雨,众公卿大臣皆便装徒步到城外祈雨,唯洛阳令乘坐豪车,罩着伞盖从城门外出。

何汤率领门卫当即扣留车辆,还逮捕了洛阳令。

皇帝下诏,撤了洛阳令的职务,提升何汤为虎贲中郎将。

公元403年,桓玄篡位,刘裕首举义旗发难,征讨桓玄。

桓玄的人坐镇溢口。

刘裕派何无忌率水军,进驻溢口东北大江中的桑落州。

何无忌,东晋东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气。

为广武将军,恒玄篡位与刘裕起义兵,战败恒玄以兴复,功封安城郡开园公,后与卢循战,厉声曰:取苏武节来。

躬执督战而死。

唐朝何易于,为益昌县令。

县城距州城四十里,刺史崔朴常趁春光与宾客坐船到益昌城游玩,强拉民工背纤。

何易于亲自给他拉船,崔朴惊问缘故,何易于说:“现正值春季,老百姓耕田又养蚕,只有我没事,便担当这个劳役。

”崔朴听后很惭愧,与宾客们骑马疾驰而回。

朝廷征取茶税,诏书下达,何易于看到诏书说:“益昌百姓,不征茶税尚难以活命,何忍心再征重赋?”他叫办事的官吏把诏书搁置起来。

办事的官吏说:“天子诏书怎敢拒不执行?我们办事的官吏犯此死罪,你难道能够免于被放逐吗?”何易于回答:“我岂敢只顾一己之身而把暴虐转嫁到百姓?我独自承担责任,不连累你们。

”便亲自把诏书烧掉。

观察使一向认为何易于是贤能之士,故没有向上告发。

对于老百姓有丧事而无钱办理的,何易于就拿出自己的薪俸,派手下的官吏去替他们办理。

他还召请年老的人座谈,询问政事的得失。

凡是打官司的人在庭堂上,何易于叮嘱指明是非曲直,对有罪的人,只用木杖责打,然后遣送他们回家,而不把他们交给狱吏,因此狱中三年没有囚犯。

他催督赋税徭役,不忍心逼迫贫民,有时拿自己的薪俸代交。

与往来官员交际,除驿馆正常接待外,没有特殊进贡,因而没有人为他颂扬褒奖,因此考评时,他被列为中等,调任罗江县令。

三国时吴国后主孙皓的母亲何姬,是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何姬既为国母,其家族必然也颇有声势。

西晋时吴郡人何楷曾做过吴郡太守。

南齐高帝建元三年(481年),巡行天下,在衡阳(今湖南衡山东北)发现了四世同堂的何弘一家。

朝廷免去何弘一家的租税徭役,诏诰天下将其作为孝友传家的楷模。

灵武(今宁夏青铜峡北)人何进滔,其家世代行伍,多有做军校之人。

他少时就以慕僚身份客居魏镇(今河北大名北)节度使田弘正军中。

领兵征讨李师道(当时另一地方割据势力首领)等有功,先升侍御史,后领节度使(唐代安史之乱后主管地方军政财权的地方大员),统治魏镇十余年。

其子何弘敬,孙子何全橘,也曾先后承袭魏镇节度大使,因而何进滔一门统治魏镇长达42年之久,并全部由地方节度使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将入相、三世统治地方、三世继任宰相、由地方官进而入主中央中枢机构的世代官宦人家的显例。

两宋时期,何姓人有付睿、何昌言、何涣3人高中状元,何执中、何常等30人进士及第,其中大庾人何源一门三进士,名闻四方,何造之三世及第,家有“三桂堂”,名噪一时。

政和状元何碌(今四川仁寿人),曾多次上书揭露权臣王黼结党营私,专权误国,并最终以15条罪状参倒王黼及其同党胡松年、胡益等。

金兵长驱直入中原时,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力主抗敌,并以尚书右仆射,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的尚书省长官)兼中书侍郎的身份取代唐恪为相,组织京师保卫战。

京师陷落后,他与徽、钦二帝被掳往金营,绝食而死。

政和进士何铸(浙江余杭人),在南宋高宗朝岳飞冤狱案中,以御史中丞(主审狱诉)身份为岳飞辩诬,向皇上进言说:“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大于诚,诚孝既至,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

”因多次直言岳飞不反,并因此被被谪徽州。

重和进士何兑(湖南上麓人),字太和,号龟津,世居邵武。

宋宣和元年(1119年)进士,初任广西提刑检法官。

以通州(今湖南沅陵)判的身份上书朝廷,痛斥秦桧贪功误国而被下狱杖责。

中国首设武学博士是在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

何去非,字正道,福建浦城人。

学问赅博,精通兵法。

其文雄快踔厉,文发泉涌,但六次考进士不取。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下诏,命朝臣推荐累考未中的饱学之士。

中书舍人曾巩对何去非赏识有加,极力推举。

何去非因此得以晋见神宗皇帝。

宫廷对策时,何去非侃侃纵谈用兵之要,词理优赡,议论雄焯,神宗大为惊叹,当即授予武职,任他为右班殿值武学教授博士。

中国最早一名武学博士由此产生。

苏轼见到他的军事理论著作《备论》二十八篇后,说:“此人班马之才。

”赞赏他文章笔势雄健,识度高远,认为何去非授为武职,实为不当。

在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正月,苏轼向哲宗皇帝进《举何去非换文资状》,何去非因此被擢为承奉郎。

因何去非性格强毅,不事阿谀奉承,不苟合当时公卿,不久出京,贬为徐州教授。

苏轼怀着举荐人才以报国的急切心情,又写了《进何去非备论状》,在同年(公元1089年)十月十八日进给哲宗皇帝,但何去非没得到重用,只改知富阳县。

他率当地民众筑堤捍钱塘江潮,以后又任沧州通判,卒年72岁。

何氏先人文采旷世。

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何异,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历官刑部侍郎、权工部尚书(代理工部长官),以诗名于当时,著有《月湖诗集》。

咸淳进士,福建淳安人何梦桂,官居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学问精深,著有《易衍》、《中庸致用》等书。

四川南充人何涉,勤学苦读,学识渊博,中进士后与大文学家范仲淹等为知交,初为著作郎,后任职地方。

他对《左氏春秋》的讲论颇有深意,随其问学听讲者众多,宋朝名将狄青就经常随他听讲。

湖南邵武人,何兑之子何镐,当时学者尊称其为“台溪先生”,与理学大师朱熹为知交。

浙江金华人何基,朱熹的弟子,学问精深博大,极受时人推崇,著书宏富,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等。

元代。

易州易县(今河北省易县)人何伯祥,幼年即从军,归附元朝后,拔洛阳、围归德、破蔡州,战功卓著。

后随元世祖拥兵南进,参谋军事,最后病死于军中,追封易国公。

其子何玮也早年从军,多次打败南宋贾似道(南明弘光小朝廷宰相)等宋兵,为蒙元王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多次出为湖南宣慰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等地方大员,任中书参知政事、侍御史、御史中丞、太子詹事兼卫率(太子最高属官)等中央大员,死
后追封梁国公。

北京人何实,祖父世代为官,少虽孤弱,长大后通多国语言,又骁勇善战,曾充任蒙元宰相木华黎前锋,战功显赫,被赐金虎符,准便宜行元帅府事。

何荣祖太原人,世代为吏,精通政务,出为山东、河南按察使、云南行省参知政事等地方大吏,入朝曾为尚书右丞、中书右丞、中书省平章政事,昭文馆大学士等中央要职,死后追封赵国公。

他的儿子何惠又曾荣任秘书少监。

蒲圻(今湖北蒲圻县)人何槐孙,聪颖多识,为官精于政事,能除奸理冤,政绩显赫,著书《善政指南》,后世广为流传。

明朝辽东人何可刚,天启中年,从袁崇焕典宁远道中军,为人清廉,善抚士卒。

六年宁远被围,助崇焕捍御有功,升为都司佥书,次年再被围攻,坚守成功,升迁为参将,主持宁远副将事务。

崇祯元年,巡抚毕自肃令可刚典中军。

后袁崇焕再出阵,乃以他为副将领导中军事。

崇焕要更置大将,向皇帝上书:“以臣中军何可刚专防宁远。

可刚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有所建树,实可刚之力,请加都督佥事,仍典臣中军。

”皇帝应允,可刚辅佐崇焕更定军制,一年省军饷120万有余,并至春、秋二季的防御有功,进职都督。

二年正月,永平滦州失守,而可刚战古治乡及双望两地颇有斩获。

四月枢辅孙承宗,令可刚督诸将经营双望诸山,以牵制清兵永平之师。

令祖大寿诸军直趋滦州,滦州既收复,大清兵放弃永平,可刚遂人城,论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而后锦州被围,可刚督诸将援救,取得邮马山大捷。

崇祯四年,筑城大凌河,命可刚与祖大寿保护版筑,八月才竣工,大清以十万兵众来攻,可刚等坚守不下,久之粮尽援绝。

祖大寿及诸将皆欲降,唯可刚不从。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命部下暗中逮捕可刚,并捉到城外杀害。

明朝江西广昌的何氏家族,自明初何文渊起,世代有人身居高位。

何文渊,永乐十六年中进士,授御史,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保。

何文渊之子何乔新,景泰五年中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后官至刑部尚书。

何文渊次子何乔福,明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尤其著名。

何乔新五世孙何源,嘉靖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为官清正廉明,曾得著名清官海瑞的赞赏。

何源兄长何涛,嘉靖乡试第一,授安庆府推官。

到任三日,属下之吏告诉他应去拜谒监司。

何涛皱眉不去,随即辞官回家。

在明清两代,奉贤(今上海市奉贤县)人何廉家族名人辈出。

何廉本人元末官至雷州府判,其弟何广因精通法律,参定律令有功,明初升任陕西按察副使。

何广的族子何天祥官医学教谕,为一代名医。

何天祥之后24代行医。

其中著名的有他的重孙何澄、曾孙何严。

何严官至太医院院判。

何严的儿子何全,精通医术,奉召授御医,掌太压院正使,留侍内廷,有功,御赐建立俊士。

何全的儿子何凤春,官太医院御医,孙子何九经,官御医,封迪功郎。

何九经的孙了子何十翼,也是一代名医,曾官景、楚两府良医正。

何十翼的儿子何从政,为太医院医士。

何从政的孙子何汝国,是清初上海名医。

何汝国的孙子何炫,是唐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岁贡生,著名医学家。

他不但医术高明,还著有《何氏虚劳心传》《何嗣宗医案》《何氏伤寒纂要》《伤寒本义》《金匮要略本义》《保产全书》等医学专著,及诗集—《怡云诗稿》。

何炫之子何王模,得家传医术,名噪江、浙。

工诗,有《倚南轩集》四卷、《萍香诗草》两卷等。

何王模之子何云翔,为太学生,医承世业。

何云翔之子何世仁,为国子监生,候选布政司理问,精医术,善治伤寒,有《伤寒类辨》两卷,《重固三何医案》、《治病要言》、《竽山草堂医案》十六卷、《何元长先生医案》两卷、《福泉山房医案》十卷。

何世仁之子何其伟,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曾为林则徐夫人治愈顽症,编成渐次戒鸦片烟的《救迷良方》,在民间广为流传。

他的医学著述宏富,主要有《医学妙谛》三卷(原名《杂症歌诀》,)引历代医学名著精论,将病因、治法等编成七言歌诀。

《何氏药性赋》、《何氏四言脉诀》、《杂症总括》、《医大史传》、《医学源流论》、《停竿山人医案》、《世济堂医案》、《竿山医案择效》等。

何其伟之弟何其章、何其超、何其瑞都是一代名医。

何其伟之子何昌福、何鸿舫也都精通医术。

何昌福初习儒,后承家学,代父诊疗,著有《壶春丹房医案》、《论病条辨》等医著。

何鸿舫是太学生,工诗能画,擅书法,医道高明。

清代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何凌汉家族在学术、文化方面曾有重大影响。

何凌汉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他一生历任吏、户、工三部官员,擅书法,曾书《全唐文》御序。

长子何绍基,字子贞,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任福建、广东、贵州分试主考官,提督四川学政等职。

著有《说文段注驳正》等书。

其书法当时特别出名,但“何字不易求”。

清代山海关城门重修之际,有人带重金厚礼,千里迢迢到书法家何绍基家乡,请他题字“山海関”,多次被谢绝,来人无奈,去找何绍基侄儿。

侄儿聪明过人,开始练写“山”字,很是认真。

何绍基见侄儿刻苦用功,便亲手写个“山”字给侄儿临摩。

侄儿便改练“海”字,何绍基见状,又亲笔给侄儿写“海”字。

侄儿又改练“関”字,这一回故意把关字写得歪斜难看。

何绍基与朋友正喝酒,见侄儿字写得难看,顿时生气斥之,可终究心中不忍,不觉又提笔,他把关字的“門”写好,猛然发觉不对,前几天有人来求为山海关题字,已写“山”、“海”,再写“関”字,岂不就是“山海関”?何绍基看出名堂,觉得上当,气得搁笔不写了。

无奈之下,侄儿自己提笔在“門”内补写余下部分。

来人不知底细,把山海关三字带回,刻在了城门上。

传说,何绍基写的字闪闪发亮,他侄儿补写的字却没这个功力,因此便出现近看“山海関”远看“山海門”的特殊景观。

次子何绍业,以祖父荫太学生官兵部员外郎。

善书法、绘画,尤精篆刻。

三子何绍祺,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举人,官至浙江道员。

善书法,尤精颜体。

四子何绍京,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举人,湖北候选道员。

以诗词、书法及鉴赏家著名于当时。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中,有位立下不世之功的人,叫何斌,又名何廷斌,祖籍福建泉州,曾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将,是何族入台较早的先辈之一。

何斌是海上冒险家,早年即泛海谋生,先去日本经商,后又到台湾发展贸易,前后达三十余年。

他以干练通达,善言辩、长交际、懂外语的优势取得荷兰官商信任,在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担任商务翻译的要职。

时称“通事”。

此时正与清军对抗的郑成功,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与清军激烈争夺沿海郡县。


政府下令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必须内迁四十里,不准越界外行,寸板不许下海,违者处死。

使郑成功兵源粮饷难以为继,陷入困境。

而荷兰殖民侵略者长期盘踞霸占台湾,横行海上,堵封海路。

何斌得知,冒险从台湾潜回厦门,把他绘制的台湾地图献给郑成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初一,何斌亲自引导郑成功船队,趁涨潮在鹿耳门登岛。

迅速攻下荷兰军队的据点赤嵌城,迫使荷兰侵略者签字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据何姓谱牒记载,何姓人迁居台湾大概始于明朝末年的何斌家族。

近代在香港最有名的何姓人莫过于何启。

其祖籍广州南海西樵。

祖父何荣昌除为基督教伦敦传道会当牧师传教外还经商,乃地产富商。

其父何福堂有七子六女。

七子是神赐、神添、神光(早殇)、神保、神启、神宁(早殇)、神祜。

何启排行第五,名为何神启,年长后,去了神字辈称。

何启字迪之,号沃生,生于公元1859年3月21日。

公元1871年9月赴英留学,攻读医科三年,获医科学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

毕业后在伦敦与雅丽氏小姐结婚。

返港后不久成为太平绅士。

何启不仅是医生、律师和政界名人,且是闻名的企业家、慈善家。

他做了四件令港人难忘的伟业:一是为纪念早逝的妻子,用妻子的遗产创办雅丽氏医院,后又与何启大姐何妙龄的医院和那打素医院合并,建成一家设备完善的内外全科医院;二是开办了香港西医书院,促进我国青年学习新医学,发展西医学;三是兴建香港大学,改变以英文讲授为主的办学方向,用中英文授课,使学生不忘祖先;四是与友人区德合作建造了启德机场。

鉴于何启对香港所作出的贡献,公元1910年英国特为何启颁予爵士勋位。

何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倡新政,公元1872年即与人共创《华字日报》、《篁日报》等报纸,向人们报道世界大事。

同时发表《中国宜改革新政论议》、《中国改革之进步论》等有关革新、救国文章,颇有影响。

何启和孙中山是师生,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受过何启的影响。

何启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并掩护兴中会在香港设立的据点,还参与孙中山筹划的广州起义,任革命军的发言人。

公元1911年11月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邀请何启返广东,任广东省都督胡汉民的总顾问,孙中山特别嘱咐胡汉民,凡外交事务请教何启。

离广州返香港后。

公元1914年7月21日,何启病逝。

何启,不愧是彪柄于中国近代史册的何姓英杰。

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曾是澳门何族崇义堂联谊会(何氏宗亲组织)会长,曾出席第二届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并主持在澳门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

何厚铧出身于豪门望族,但无骄奢纨绔之风,13岁在澳门中学毕业后便到加拿大留学。

父母怕孩子受不了洋罪,每年把数万美元给他助学,但何厚铧与其他贫寒子弟一样省吃俭用,半工半读,每年放假都把钱分文不少带回家里。

何厚铧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位后,又考取加拿大特许核数师、注册会计师。

他不愿受父辈的庇荫,只身到香港,在毕马城会计师楼当一名普通的核数师。

当父亲何贤病重,何厚铧临危受命回到澳门掌管家族产业,年纪轻轻就任大丰银行代总经理。

当年秋天银行发生挤提,五个分行纷纷告急,何厚铧吩咐工作人员:“不管存户要求提款多少,照付不误,不管存户如何急躁,都要耐心热情,服务周到,不要惊慌。

”另一方面迅速到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求援,借调资金。

使挤兑风波很快平静。

家族企业最致命弱点是没形成一套圆满的运作机制,由于企业架构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要达到公私分明是主管者最大的困难。

因此纯家族式企业管理必然要逐步过渡到半家族式企业管理,他采用掺砂子的方法逐步整治,使专业管理人才均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家族企业管理与决策,搞活了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

今日大丰银行屡创澳门银行业多项之最,闯入亚洲银行五百强。

公元1985年何厚铧被推选为澳门银行公会理事会主席,执掌全澳门经济实权。

何鸿燊,澳门首富,全国政协常委。

公元1921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赫赫有名的何东大家族。

父亲何世光是香港的著名富商,担任渣甸洋行的买办,是立法局议员及华东三院主席。

幼年的何鸿燊就读于香港最好的学校皇仁书院。

年少时,父亲破产,家道中落;青年时,他躲避战火到澳门,身上仅10港元,九死一生赢得百万身家;公元1961年,他联手叶汉、霍英东、叶德利等组建香港财团,参与澳门赌牌竞投中标,推翻了老牌赌王傅老榕,开辟澳门博彩业。

自此,澳门由地区性的赌埠迅速成为世界著名赌城。

何鸿燊出任澳门旅游娱乐公司董事总经理,成为新一代赌王。

旗下共有八大赌场,还有规模巨大的赛马场和赛狗场。

其中葡京大酒店娱乐场是澳门赌城的标志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赌场之一。

何鸿燊控制的资产达500 亿港元,个人财富有200 亿港元,脐身港澳十大超级富豪之列,稳坐澳门首富宝座。

被人称为“无冕澳督”、“米饭班主”。

儒良何氏第12代孙:耀年(忆航)
执笔于公元2009年6月5日
(农历己丑年己巳月辛巳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