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溶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溶液-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
国通用)(第02期)
专题12 溶液
【2022湖北十堰中考】
1.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生理盐水C.苏打水D.碘酒
【2022福建中考】
2.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

若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A.95g B.90g C.20g D.5 g
【2022江苏苏州中考】
3.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面粉C.植物油D.蔗糖
【2022湖南岳阳中考】
4.化学实验考查时,小芳抽到的考题是:“配制40g 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她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固体B.称量7.2g 氧化钠
C.量取32.8mL 水D.玻璃棒搅拌溶解
【2022江苏泰州中考】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B.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2022湖南邵阳中考】
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
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
7.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2022浙江杭州中考】
8.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食盐的溶解度
【2022湖南长沙中考】
9.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
【2022四川乐山中考】
10.氯化铵常用作铁制品的除锈剂。

不同温度时,氢化铵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将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g
B.再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烧杯中仍有固体剩余
C.升温至40℃,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31.5%
D.升温至6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022湖北黄冈等中考】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α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D.α2℃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溶液,降温至α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一定比乙溶液多【2022湖南岳阳中考】
12.已知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a gA、b gB、c gC 分别在10℃。

20℃、30℃时加入100g 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c 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
D.升温至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
【2022江苏苏州中考】
13.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022四川眉州中考】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30g
D.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2022广东中考】
15.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2022湖北宜昌中考】
16.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和℃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和℃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和℃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和℃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022河南中考】
17.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______、量取、溶解: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量取水时所选用量筒的规格应为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

【2022江苏泰州中考】
18.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实验步骤:℃计算,℃称取氯化钠,℃_____,℃溶解,℃转移,℃贴标签备用。

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022广西贺州中考】
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3)曲线中P点表示______。

(4)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2022湖南邵阳中考】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022河南中考】
21.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C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2022天津中考】
22.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B.面粉C.白糖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
℃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abcd B.bcad C.bacd
℃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______g。

【2022湖南长沙中考】
2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P点的含义___________。

(2)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已知在M点时,A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022湖北宜昌中考】
2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___________g氯化钾。

℃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___________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

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___________g。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
2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15克甲物质加入到2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______的方法提纯乙(填“蒸发结晶”减“降温结晶”)。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022湖南常德】
26.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2)在30℃时,将50gK2CO3和50gKNO3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为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将20℃时32.9g 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

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_______g KNO3;
(4)在20℃时,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两种常用方法:℃恒温蒸发出一部
分水,℃加入一定质量KNO3固体,上述两种操作均使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若将℃中的水与℃中的KNO3固体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1%)。

【2022湖北十堰中考】
27.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t3℃时,甲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t1℃,把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B烧杯内溶质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现对图1中两烧杯内物质同时作如下处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升温至t2℃,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 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先升温至t3℃,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2022陕西中考A】
28.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如图是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t℃时,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大于20℃
(3)20℃时,将mg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据此分析,x=___________,mg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022湖南郴州】
29.下表是NaCl、NH4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NaCl、NH4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上表数据,则NH4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参照上表数据,交点M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10℃~20℃
B.40℃~50℃C.33.3g~35.8g D.35.8g~36.0g (3)5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在此温度下,取20gNaCl固体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牛奶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
B.生理盐水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苏打水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碘酒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2.D
⨯=,故选:D。

【详解】根据题意需要称取碳酸钠的质量为100g5%5g
3.D
【详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
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取用氯化钠固体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50mL的量筒量取32.8mL水,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碘是溶质,故A错误;
B、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于水中不会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所以不会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D
故选D。

6.A
【详解】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D、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促使水垢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随着蒸发的进行溶剂会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为该溶液下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选项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选项错误。

D.植物油和水不可以形成溶液,只能形成乳浊液,选项错误。

故选:A。

【详解】A、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 0g,20℃时,将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37. 0g,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37g=13g,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 0g,200g的水中能溶解74g的氯化铵,再加入100g水,50g的氯化铵充分溶解,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6. 0g,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
46g
100%31.5%
46g100g
⨯≈
+
,故
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至60℃,最多能溶解55g,50g氯化铵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由于甲和乙溶液所处温度不确定,所以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时,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α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50g,所以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C错误;
D、由于α2℃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α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和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恰好饱和的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故a、c点表示饱和溶液,b点表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b<a=c,10℃时agA不能全部溶于100g水中,30℃时cgC恰好溶于100g水中,20℃时bgB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故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
C、c点形成的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与是否饱和无关,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升温至30℃时,A 的溶解度大于ag ,agA 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 水中, C 的溶解度等于cg ,cgC 能完全溶解在100g 水中,B 的溶解度大于bg ,bgB 也能完全溶解在100g 水中。

等量的溶剂中,溶质越多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像可知a=c >b ,故升温至 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 =C >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13.B
【详解】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正确;
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 ,即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40g 碳酸钠,则50g 水中最多溶解40g 50g 20g 100g
⨯=,则将25g 碳酸钠加入5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 ,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g 100%33.3%100g 50g
⨯≈+,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14.D
【详解】A 、20℃时,乙物质溶解度为30g ,而甲物质溶解度不到30g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曲线上及曲线上方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由曲线图可以看出10℃时P 点在丙曲线下方,则表示10℃丙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即100g 水中溶解30g 乙恰好饱和,则形成的溶液为130g ,也就是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乙的质量为30g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50℃时,降低温度时,由于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在降低,且甲物质比乙物质溶解度降幅更大,则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固体甲比乙多,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增大,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故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15.C
【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错误。

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错误。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A、℃和℃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A正确。

B、℃和℃对比,液体相同,变量是固体,可得结论,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于汽油。

B正确。

C、℃和℃固体种类和液体种类都不同,不是单一变量,对比不能得出结论。

C错。

D、℃和℃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7.称量50mL
【详解】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3g=47g,即47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50mL的量筒。

18.(1)7.5
(2)量取水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详解】(1)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需要的溶质、溶剂的量,然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量取水,将氯化钠和水混合溶解,然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标签备用。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19.(1)甲>乙>丙
(2)丙
(3)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33.3%
(5)降温结晶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丙的溶解度最小,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甲和物质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物质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50g 甲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剩余5g甲物质未溶解,形成
饱和溶液,溶质为25g,溶剂为50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33.3%
25g50g
⨯=
+

(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0.(1)t2
(2)丙
(3)甲=乙>丙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3℃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等于乙,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甲、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21.(1)减小
(2)
0.17g
100% 0.17g100g

+
【详解】(1)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图可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约为为0.17g,该温度下,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17g
100% 0.17g100g

+。

22.(1)C
(2)丙乙甲甲乙丙甲
(3)C8
【解析】(1)
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
(2)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3)
℃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

23.(1)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
(3)增加A物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为: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
(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已知在M点时,A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A物质,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24.(1)27.67510大于
(2)10
【详解】(1)℃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27.6g,所以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6g氯化钾。

℃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25g次氯酸钠,有5g次氯酸钠不能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

30℃时10g水可溶解5g次氯酸钠,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即会析出5g固体,再加未被溶解的5g固体,烧杯中固体质量为10g。

℃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

降温后氯酸
钾溶液的质量为
100g100g
100g)93.97g 100g42.6g100g34.0g
⎛⎫
⨯÷≈

++
⎝⎭
(。

降温后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

100g100g
100g)86.13g 100g56.5g100g34.8g
⎛⎫
⨯÷≈

++
⎝⎭
(。

所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
化钾大于次氯酸钠。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其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2000g×0.05%÷10%=10g。

25.(1)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相同)均为50g
(2)30
(3)蒸发结晶
(4)乙、丙、甲(或乙丙甲成乙>丙>甲)
【解析】(1)由图可知,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相同)均为50g;
(2)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将15克甲物质加入到20克水中,只能溶解1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10g=30g;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将t 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均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 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 3℃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 1℃时,甲的溶解度,故t 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 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 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26.(1)甲
(2)KNO 3
(3)19.6
(4)24%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程度比碳酸钾大,则图1中能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2)3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为114g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则该温度下100g 水中所溶解的碳酸钾、硝酸钾最多的质量分别为114g 、45.8g ,则50g 水中最多溶解的碳酸钾、硝酸钾的质量分别为114g 50g 57g 100g ⨯=、45.8g 50g 22.9g 100g
⨯=,则将50gK 2CO 3和50gKNO 3分别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形成的饱和溶液的物质为硝酸钾,化学式为KNO 3。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则32.9g KNO 3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为31.6g 32.9g 7.9g 100g 31.6g
⨯=+,溶剂质量为32.9g -7.9g=25g ,则升温到60℃,由于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则100g 水中需至少加入110g 硝酸钾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25g 水中至少加入110g 25g 27.5g 100g
⨯=,则至少应加入硝酸钾27.5g -7.9g=19.6g 才能形成饱和溶液。

(4)把原不饱和溶液看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饱和溶液,一部分为水,则℃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原不饱和溶液中一部分水的质量。

℃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可看为溶解到这一部分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若将℃中的水与℃中的KNO 3固体混合形成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则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6g 100%24%100g 31.6g
⨯≈+。

27.(1)20
(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