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三⾓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三⾓形的初步认识》
我今天说课的题⽬是新课标⼈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形的认识”第⼀课时”三⾓形的特性”的《三⾓形的初步认识》。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来阐述本次说课。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需要对于教材进⾏整体分析。
(教材作为向学⽣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吃透教材。
)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权威教育专家多年⼼⾎的结晶,我在讲课前总会悉⼼研读,常读常新。
)
⼀、教材分析
三⾓形是常见的⼀种图形,在平⾯图形中,三⾓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本节课是在学⽣已经学习了线段、⾓、垂直概念、会做平⾏四边形的⾼及初步认识了三⾓形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形,然后让学⽣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在这基础上学习三⾓形的特征、三⾓形的底和⾼(钝⾓三⾓形钝⾓边上的⾼在这⾥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何、⽴体⼏何、三⾓形的⾯积及其他图形的⾯积打下基础。
掌握学⽣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情况。
)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上,所以我们要对学⽣有⼀个基本的了解,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
⼆、说学情
这⼀学段的学⽣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定程度的空间感,⽽且因为这⼀时期的学⽣思维能⼒在发展,思维也在由具体形象状态向抽象逻辑状态过渡,初步具备⼀定的概括能⼒。
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不断提⾼,具备了⼀定的抽象思维能⼒,可以在⽐较抽象的⽔平上认识图形。
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部分学⽣喜欢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情,以开阔眼界。
学⽣爱动⼿,也爱思考,但是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教学⽬标设计如下:
(教学⽬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指路明灯。
)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有了教材和学⽣,如何保证我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标:)
⼆、说⽬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形⾼和底的含义,并会在三⾓形内做⾼。
2、过程与⽅法:通过动⼿操作和观察⽐较,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和应⽤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操作和观察⽐较过程中,体验操作的乐趣,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提⾼学习数学的兴趣。
(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学习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理解三⾓形的概念,会在三⾓形内做⾼
教学难点:在三⾓形内做⾼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知其然”⽽且要使学⽣“知其所以然”,我将采⽤以下教法:(为了讲清重点、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标,应着重采⽤的教学⽅法是……)
(授⼈以鱼不如授⼈以渔,好的学习⽅法将使学⽣终⾝受益。
)
四、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情境活动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让学⽣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在练习中形成技能、在应⽤中学到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棒。
)
最后我将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厚积⽽薄发,在做了⼀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
五、教学过程
⼀、联系⽣活、情景引⼊
在课开始,我⾸先让学⽣欣赏各种本区及学校⾥⾯有三⾓形形状的建筑物,然后顺势提问:“你能在这⼏符图中发现三⾓形吗?谁来说说”从⽽揭⽰课题——三⾓形的认识。
———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了课题,为学⽣指明了学习的⽅向。
还让学⽣感受到数学在⽣活中⽆处不在,数学就在⾝边,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理解三⾓形的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
数学的抽象形式常使学⽣感到乏味,思维很难集中,⽽表象是形成思维的“细胞”,所以我通过以下环节来对三⾓形的概念进⾏教学:
(1)通过操作、形成表象
问:“⽣活当中有这么多地⽅都⽤到了三⾓形,你能⽤你⼿中的⼩棒摆出三⾓形来吗?”——让学⽣通过在摆的过程中,领悟到三⾓形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摆成功。
(2)突出关键词,突破难点词“围成”
通过问:“你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要这样摆”
——让学⽣把摆的过程通过说显化出来,再与全班交流、辨析从⽽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
然后追问“这个叫围成吗?为什么”——突破难点“围成”
(3)概括三⾓形的定义
充分发挥学⽣的主体性让学⽣⽤⾃⼰的话概括出三⾓形的定义。
——让他感觉到这个定义是⾃⼰给出的,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价值,然后呈现出书中给出的三⾓形的定义。
实例——概念——实例,这样就能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我设计了下⾯这个环节
(4)正反例辨析,巩固概念
(出⽰⼀些平⾯图形)问:“这些是三⾓形吗?为什么”——来进⼀步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
2认识三⾓形的特征
因此在认识三⾓形的特征是,我在学⽣已经有了⾓的边和顶点的基础上通过问“你们看看⼿中的三⾓形,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学⽣⾃⼰去探索、⾃⼰去发现三⾓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
再设问:“三⾓形的三条边分别指的是哪,顶点⼜在哪?”让学⽣明确
围成三⾓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形的边,三⾓形有三条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形的顶点,三⾓形有三个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夹⾓就是三⾓形的⾓,三⾓形有三个⾓
(顺势板书:三⾓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
3三⾓形的底和⾼
这⼀内容是此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调动学⽣的⼿脑和已有经验设计了以下⼏个环节进⾏教学:
(1)认识三⾓形的底和⾼
此环节我通过
A复习垂直的概念——(迁移)
B让学⽣找三⾓形的⼀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条垂线
C讲解:从三⾓形的⼀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条垂线,顶点和垂⾜之间的线段叫做三⾓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形的底
来认识三⾓形的底和⾼
(2)尝试做⾼、归纳步骤
根据刚才三⾓形底和⾼的含义,让学⽣⾃⼰尝试做⾼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了让学⽣能更清楚明了知道三⾓形应该怎样做⾼,我就根据学⽣的回答对技能的学习做⽰范。
然后⼀起归纳出做⾼的步骤:
A确定顶点
B找到对边
C做垂线
(3)做三⾓形的⾼
锐⾓三⾓形的⾼;
让学⽣根据步骤来做⾼,然后全班交流展⽰
突出重点:“找谁为顶点,对边是哪条,最后怎样,是哪条边上的⾼”
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掌握三⾓形做⾼的⽅法,同时,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发现新的问题,同样的⼀个三⾓形会有不同的⾼,让学⽣⾃⼰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明确:由于三⾓形有不同的三个顶点⼏对应边,因此,⼀个三⾓形可以做三条⾼
接着提出问题:“你能在刚才做⾼的三⾓形中做出其他边上的⾼吗?”——这样把⼀个三⾓形三条⾼做完整的同时,达到了及时练习的⽬的。
直⾓三⾓形的⾼;
“你能把直⾓三⾓形的三条⾼做出来吗?”
让学⽣尝试做,然后交流—指导—讲解,得出直⾓三⾓形的两直⾓边就是三⾓形的另两条边⾼。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展⽰图⽚)问“为什么在⽇常⽣活中我们经常⽤到三⾓形?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这样⾃然⽽然的转⼊下⼀个探索环节
(2)实验解疑
每组学⽣都拉⼀拉三⾓形和平⾏四边形教具,让学⽣在“⼿感”⽐较中初步获得三⾓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3)实际应⽤
提出问题:“⽣活中哪些地⽅应⽤了三⾓形呢?举例说明
———通过这个问题,就把教学变成了学⽣创造性的“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重新构建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应⽤价值。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填空题,以基础题为主
——⽬的是巩固基本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提⾼学⽣对三⾓形的认识。
2、练习⼗四第1题(说出下⾯每个三⾓形的名称,并做出⼀条⾼)
做完后问“你能画出前⾯两个三⾓形的另两条⾼吗?”
3、练习⼗四第2题(怎样给摇晃的椅⼦加固)
4、拓展练习
数出下⾯图形中有⼏个三⾓形
(————通过这些有序⽽多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学⽣学过的知识,⼜进⼀步培养了学⽣理解、分析、推理的能⼒,有趣的数学在学⽣们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
)
五、回顾梳理、总结反馈
以学⽣总结为主,
———⽬的是让学⽣学会反思,重视学法,同时让学⽣梳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的⾃信⼼。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步加深了学⽣对三⾓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边顶点
特性稳定性
⾓⾼
三⾓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