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发展历程。

- 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电子管计算机,如ENIAC,体积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

- 第二代计算机(1958 - 1964):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减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 第三代计算机(1965 - 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靠性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操作系统逐渐完善。

-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

2. 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系统。

-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 存储器:
- 内存储器(主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数据丢失;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用于存储BIOS等基本程序。

- 外存储器:如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 软件系统。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具有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

- 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视频播放软件等。

3. 数制与编码。

- 数制转换。

-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例如,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可以采用除2取余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可以采用位权展开法。

- 字符编码。

-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

- 汉字编码:汉字输入码(如拼音码、五笔码等)、汉字国标码、汉字机内码、汉字字形码等。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包括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 逻辑结构:
- 线性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等。

线性表中的元素是一对一的关系。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队列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

- 非线性结构:如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具有左子树和右子树)、图等。

- 存储结构:
- 顺序存储:将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如数组。

- 链式存储:通过指针将数据元素连接起来,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2. 算法基本概念与特性。

-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特性包括有穷性(算法在有限步骤和时间内结束)、确定性(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可行性(算法中的操作都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输入(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输出(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衡量算法执行时间的长短,通常用大O记号表示;空间复杂度衡量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存储空间大小。

三、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概述。

- 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创建、撤销、调度进程)、存储管理(分配和回收内存)、文件管理(对文件进行操作,如创建、删除、读写等)、设备管理(管理输入输出设备)。

- 操作系统的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如Unix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严格的系统,如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用于管理网络资源,如Windows Server)、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2. 进程管理。

- 进程的概念: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 进程的状态:就绪状态(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只要获得CPU就可以运行)、运行状态(进程正在CPU上运行)、阻塞状态(进程因等待某一事件而暂停执行,如等待I/O操作完成)。

- 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时间片轮转(RR)、优先级调度等。

3. 存储管理。

- 内存分配方式:连续分配(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离散分配(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

- 虚拟内存:通过将部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外存,在需要时调入内存运行,使得程序可以运行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程序,提高内存利用率。

四、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地理范围分:局域网(LAN,如校园网)、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如因特网)。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 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族,包括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寻址和路由)、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服务)等。

2. 网络传输介质与设备。

- 传输介质:
- 有线介质: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 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 网络设备:
- 网卡:用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

- 集线器(Hub):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共享带宽。

- 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提高网络性能。

- 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进行路由选择。

3.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威胁:黑客攻击(如入侵系统、窃取数据等)、病毒(计算机病毒会自我复制并破坏计算机系统)、网络钓鱼(通过欺骗用户获取用户信息)等。

- 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阻止非法访问)、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等。

五、数据库技术。

1. 数据库基本概念。

-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等,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功能。

- 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如E - R模型(实体 - 联系模型),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 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等。

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等。

-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物理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

3.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概念结构设计(建立E - R 模型)、逻辑结构设计(将E - 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等)、物理结构设计(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等)、数据库实施(创建数据库、加载数据等)、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4. SQL语言。

-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操作。

- 数据定义语言(DDL):如CREATE(创建表、数据库等)、ALTER(修改表结构等)、DROP(删除表、数据库等)。

- 数据操纵语言(DML):如SELECT(查询数据)、INSERT(插入数据)、UPDATE(更新数据)、DELETE(删除数据)。

- 数据控制语言(DCL):如GRANT(授予权限)、REVOKE(收回权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