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当代史》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当代史》题库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
A 1917 年 2 月
B 1917 年 10 月
C 1918 年 11 月
D 1919 年 3 月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 整顿银行
B 调整农业
C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D 兴建公共工程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柏林战役
5、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6、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A 1967 年
B 1973 年
C 1989 年
D 1993 年
7、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 1989 年
B 1990 年
C 1991 年
D 1992 年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 多极化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
D 全球化
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 跨国公司的推动
C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D 国际金融的发展
10、以下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电子计算机
B 原子能
C 蒸汽机
D 航天技术
二、简答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首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

第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四,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答: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极为深远。

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欧洲
的中心地位被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
蓬勃发展,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如
原子弹、雷达等的发明和应用。

促使了联合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世界
和平与安全。

4、简述冷战的表现。

答:冷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也是冷战的重要表现。

此外,美苏还在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中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5、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答: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年,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展开合作。

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欧元,建立了欧
洲中央银行等。

欧洲一体化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力。

三、论述题
1、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能源和技术的应用,如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大幅
提高。

工厂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逐渐普及。

这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
济竞争。

在政治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政治权力,一些
国家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推动了社会主义
运动的兴起。

在社会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功能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层也逐渐壮大。

在国际关系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引发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反抗和民族解放运动。

在文化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同时,新的发明和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2、论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仍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欧元的启用增强了欧盟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加。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虽然在经济上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在军事和政治上仍具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维
护自身利益,发挥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国际舞
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和主张。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增添了
新的动力。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各国通过平等协
商解决国际问题。

它也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然而,多极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试图维护其
霸权地位,采取各种手段遏制其他力量的发展。

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也给多极化进程带来了挑战。

总之,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是一
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