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游褒禅山记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pū)道B.有穴窈.(yǎo)然
C.褒之庐冢.(zhǒnɡ)也 D.盖音谬.(mù)也
解析:D项,“谬”应读miù。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而无物以相.之
D.沛公军.霸上
解析:C项,“相”:帮助。

本身就是动词,没有活用现象。

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解析:C项,指识其本名,A、B、D三项,都指命名。

答案:C
4.下列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解析:B项,“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A、C、D三项“为”为并列关系。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②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①往往有得.②此予之所得.也
D.①余于仆碑.②有碑.仆道
解析:A项,①观察,②景观;B项,均为转折关系的连词;C项,均为“心得”;D项,
均为“石碑”。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
②于是
..予有叹焉
③古人之观于……往往
..有得
④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
..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⑦
解析:②于是:对于这种情况;④非常:非同寻常;⑤至于:到;⑦十一:十分之一。

这些词的古今意义都不相同。

答案:C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

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

坐.事下狱,寻.释。

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

二年调左副都御史。

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

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

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

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

坐事为.皇太子谴责。

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八年,都督佥事费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

还,坐事,谪本部吏。

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

十五年督浚河漕。

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

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

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

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

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

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

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

”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

”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

”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

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

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

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

观疏辨。

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贿至千金者。

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

明年将置重典。

士奇、荣乞贷其死。

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

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

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
(选自《明史》)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事下狱坐:因……犯罪
B.以弹章示.之示:给……看
C.寻.释寻:不久
D.风宪安得肃.肃:庄重
解析:D项,肃:整饬;清正严明。

答案:D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荐擢监察御史以.佐为右都御史
B.坐事为.皇太子谴责以是为.舆论所鄙
C.帝厌其.繁琐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
D.永乐末已有之.时未有官妓之.禁
解析:B项,均为介词,被;A项,连词,因为/介词,把;C项,代词,代指弋谦所言之事/代词,指刘观;D项,代词,代指贪污的风气/助词,“的”。

答案:B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B.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C.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D.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解析:注意对应词语的辨别,如“左都御史”与“右都御史”、“残刻”与“宽和”,人名“观”前应断开等。

答案: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任职不久,又拜任户都右侍郎。

B.永乐四年,山西发生旱灾,成祖命刘观起草紧急公文,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拿出弹劾的奏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让刘辐戍守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

解析:A项,不是“任职不久”,是尚未赴任;B项,“永乐四年”错误,“明年冬”应是永乐五年;“命刘观起草紧急公文”错,“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

“驰传往”,指的是紧急前往(当地);C项,逮捕的是刘观父子;另外,不是“立即认罪”,是直到出示密奏才认罪。

答案:D
11.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祖)皇帝在北京听说这件事,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太子。

(注意“以”“遽”“折辱”的翻译。

)
②刘观才认罪,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审理监禁。

(注意“引伏”“下”的翻译。

)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具体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

②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

【参考译文】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

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

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

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

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被授官户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

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

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

第二年冬天,皇帝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百姓。

永乐六年,郑赐病逝,于是刘观被升迁为礼部尚书。

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

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皇太子谴责。

皇帝在北京听到这情况,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

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率领军队)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让刘观辅佐军事。

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

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

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

十九年又受命去巡查安抚陕西,考察那里的官吏。

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受两份俸禄。

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他的絮叨感到厌烦。

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

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

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

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

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皇帝)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

”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

”宣宗问道:“今天谁是(贪奢)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

”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

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

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及刘观的儿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

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

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

宣宗更加愤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

刘观这才认罪,皇帝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审理监禁。

次年将要处以重刑。

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

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死在辽东。

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宗说道:“可以(这样办)。

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