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2、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墨家的思想D。
法家的思想
4、“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5、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B。
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人的情感、感受
6、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②③④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0、小李同学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
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果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 人物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D。
山水画.明
11、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屈原的书房场景。
其中有可能的是
A、书桌上摆放一本《三国演义》
B、墙角放有司南
C、书柜中有印刷的书籍
D、墙上挂着《清明上河图》
1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
14、。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家应是
A.日本B.英国C.西班牙D.美国
1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6、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 维新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19、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
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20、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
暴力革命 C. 改良维新D。
君主专制
21、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下列近代人物中,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进化论的是
A.林则徐B.李大钊C.陈独秀D.严复22、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
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
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23、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4、“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B。
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
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D。
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第Ⅱ卷
二、本卷共4题,共52分。
2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24分)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四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往欧洲,对欧洲社会有哪些重大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与欧洲相比,15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8分)
(3)材料四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
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4分)
2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
进。
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肆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
和根本目的.(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
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ABDDC 6—10CBADB 11—15 BB ADD
16—20 DCDCC 21-24 DABA
25、(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2分)(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分)(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3分)
26、⑴、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2分)
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4分)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分)
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分)
⑵、变化:从领先转为落后.(2)
原因:①16世纪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④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8分)
(3)、不认同。
(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3分)
27、(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
(3分)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分)
(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
(2分)
(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2分)
(4)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