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

基础巩固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条件性
B.相对性
C.具体性
D.客观性
2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但是并不等于说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①②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同样具有客观性。

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应选B 项。

3“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

”这表明( )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是不确定的
C.真理是客观的
D.真理是主观的
,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故答案选A项。

4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C.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具体性、条件性
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排除C项。

题旨强调真理与谬误相对立,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与题意无关。

5曾经,人们对基因工程研究方面的成果欢欣鼓舞,陶醉在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所带来的富足之中。

然而由此带来的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却成为新的困扰,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基因工程的科学研究。

这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认识的发展表明人们永远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错误;①②④均是题干材料的体现,故选B项。

6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认识上的局限,究其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①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②阶级立场的局限③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④知识结构的残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①③入选;②在阶级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④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均排除。

故选B项。

7鲁迅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也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算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吃饭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话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C.真理是客观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8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发病率过高的问题。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又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

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质疑碘盐作用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年我国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
腺发病率过高的问题”,说明当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是正确的。

近年来一部分人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这种认识也符合客观实际,所以,材料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说明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

故①②④正确。

③不属于认识论道理。

9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

这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这说明了真理是具
体的、有条件的,也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

②观点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观点错误,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辩证否定。

1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硬指标”,但对GDP的崇拜,也加大了贫富差距、社会不公。

“十二五”规划降低了GDP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

“十三五”规划增加了GDP中绿色指标权重,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20世纪90年代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硬指标”以来,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加大了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也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国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GDP崇拜导致的后果,以及人们对GDP认识的提升,不仅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反映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能力提升
★1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C.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D.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以领导的演算结果为检验标准,这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从反面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故答案选C项。

2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
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故A项与题意不符;B项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故D项与题意不符。

3近两年,高考不断改革,英语评价方式有所变化。

专家、教师、家长等对“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影响,也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故③④符合题意;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有可能相同,故①说法错误;②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因此,答案选D项。

4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这样形容数学研究:“局外人很难理解在数学这片疆域里探索的错综复杂。

就像在崇山峻岭中摸索,忽而山途渺茫,忽而峰回路转。

你完全可能在走了一大段路程后,发现竟然回到了原来的山坳坳。

你也许走啊、走啊,突然发现了前人的足迹,原来自己还是步了别人的后尘。

勇敢的探索者,总会在山重水复之后,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这启示我们要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懂得(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②人们对数学的研究总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局外人无法认识数学研究的反复性④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既反映了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故①④观点正确,答案选B项。

②抹杀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否定了局外人的主观能动性。

★5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其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他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表明( )
①人类能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②客观规律能为人们所改造③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几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首次实现了人工对接;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预计2022年左右,建成中国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各阶段取得的成果来自科学实验的实践,并不断地在科学实验中深化认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载人航天工程三个阶段的实践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空间,认识科学真理的发展历程。

,可见此题要求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知识回答。

首先,从宏观上整合有关知识: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

其次,立足材料,对知识范围进行限定:载人航天每个阶段的目标——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三个阶段——追求真理的过程;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