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觉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其次课时同学进行探究试验活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由于在第一课时同学已经学习了酶的发觉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
特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设计试验,提出预期,让同学分组进行试验探究,观查思索,进行商量,由同学自己总结出结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最相宜的温度和pH值。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同学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育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2.1 学问目标理解酶的特性。
2.2 力量目标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展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②培育同学观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③培育同学试验操作力量;④提高同学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力量。
2.3 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②培育同学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看法;
③激发同学对生物科学的爱好和喜爱,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
3 课前预备
3.1 试验材料的预备①制作两种猪肝研磨液:新鲜猪肝研磨液和煮熟的新鲜猪肝研磨液;②试验前老师配制pH分别是2、5、7、9、13的缓冲溶液。
3.2 查找资料请同学上网或上图书馆找资料,内容为:酶与社会的联系,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酶的活性与动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什么关系。
4 教学过程
4.1 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探究课题老师设置探究情景:提出问题,把新鲜猪肝研磨液煮熟,过氧化氢酶是否还有活性?演示试验:把猪肝研磨液滴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结果没有气泡的产生,说明把鲜肝液煮熟后即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据此可知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从而联想低温是否影响酶的活性,提出探究课题: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试验。
从温度这一因素,进一步提出另一外探究课题: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2 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同学设计探究试验方案由于我校同学的试验动手力量差,平常课上又很少进行探究试验,所以老师明确地把科学探究的步骤告知同学: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试验探究阐述和沟通试验结果与结论。
有利于同学根据正确的讨论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同学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
老师引导同学依据课题进行思索,对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课题,应设定哪几个温度?怎样将不同溶液的温度分别调到设定的数值?对于pH对酶活性的影
响的课题,应设定哪几个pH?怎样排解pH和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设计试验方案并绘制数据记录表。
老师应当介绍对比试验的方法,即讨论某一因素(如温度)对某一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查该因素的不怜悯况(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
4.3 同学分组商量、设计试验方案同学在商量、设计试验方案时,老师要进行指导。
各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老师组织全班进行沟通。
同学设计了表1、表2、表3的试验方案来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表1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编号
1
2
3
4
5
温度
0 ℃
室温
37 ℃
60 ℃
100 ℃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试验结果
表2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编号
1
2
3
温度
0 ℃
37 ℃
100 ℃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试验结果
表3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编号
1
2
3
温度
0 ℃
室温
100 ℃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试验结果
编者按: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猪肝研磨液做试验,不适合使用太高的温度,否则反应过于猛烈,易发生危急。
设计表1的同学他们的设计思路是室温为20 ℃,需要设计在37 ℃和60 ℃的条件下,观查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已知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设计100 ℃是使设计方案完整;设计表2、3两个方案的同学的设计思路是低温、常和气高温三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同学商量以上三种设计方案,相互进行评价,37 ℃可以得出酶最相宜的温度,试验方案三应补充37 ℃试验组。
对于60 ℃,有
的同学觉得不需要,有的同学觉得多这一组更能说明问题。
其中有一组同学提出"探究pH影响酶的活性'的试验方案(表4):
表4 探究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
编号
1
2
3
pH
2
7
13
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试验结果
全班同学商量表4的设计方案,有些同学提出增加pH为5、9的试验组,有的同学提出方案中pH应为3、5、6、7、8、9、11、13。
老师适当地指出这几种方案的不足和可行性。
当商量试验预期结果时,由于同学们习惯于写试验结果,不明白试验结果可以预期,老师引导同学写出试验预期结果。
通过讨后,各小组完善各自的试验方案。
4.4 实施试验方案,记录观查结果同学分组进行试验,在同学进行试验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求同学留意:①对不同温度、不同pH的试验组进行编号;②每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需相同,以减小试验误差;
③准时将试验结果记录。
4.5 试验结果的沟通、分析,得出本探究课题的结论各小组对自己组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①在37 ℃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相宜温度为37 ℃。
②在pH为7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
③过酸、过碱、低温时,酶的活性受影响,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全班同学并进行商量和沟通,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异的缘由:①有的小组发觉当过氧化氢溶液处于90 ℃~100 ℃时(没有加入猪肝研磨液),试管内有极少量的气泡。
这是由于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试验时应当把猪肝研磨液加热到90 ℃~100 ℃,过五分钟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②有组同学的试验现象是在pH为9时产生
的气泡数量最多,而且气泡多到溢出试管。
通过分析,是他们滴加猪肝研磨液太多所致。
没有根据每试验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需相同的方法。
③比较试验结果和试验预期结果的差异,虽然之前有教材的引导,还有个别的同学写预期结果时全部都写有气泡的产生,或者干脆不写,等做好试验后才写上。
所以老师要强调写预期结果是生物学试验设计程序之一。
4.6 沟通信息上网或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共享他们的资源。
如加酶洗衣粉比一般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力量,酶的催化作用需要相宜的温度,温水使加酶洗衣粉发挥最大作用。
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
0 ℃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相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复原。
因此,酶制剂适于低温(0~4℃)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