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水平的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水平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7T13:11:50.0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2期作者:赵学芳[导读]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愈发受到关注,身体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内容,其教学培养工作重要性也随之提升。

小学体育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体育知识,奠定身体素质基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创新工作是相关教师构建贴合教育发展形势,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体育课堂的关键。

赵学芳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夏庄小学 277000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愈发受到关注,身体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内容,其教学培养工作重要性也随之提升。

小学体育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体育知识,奠定身体素质基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创新工作是相关教师构建贴合教育发展形势,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体育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训练;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11-033-01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部分小学体育训练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标准,不但要求学生了解基本体育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对学生的平时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了全新的定位。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各位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个人的体育运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挖掘,也要把握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阶段,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体育训练项目。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制定适当的计划,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对此在下文分享几点心得,希望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运动的价值,从而促进运动训练的落实和高效。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课程教学理应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下进行,这既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确是长久以来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展开过分地随意,没有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计划,以及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单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评价,导致体育课堂整体呈现单一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与教育对小学体育的创新要求不符,削弱了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水平的策略(一)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要将对幼儿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每节课堂教学中。

第一,教师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课上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还能够充分引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第二,在体育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体育爱好,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引入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相关资源愈加丰富的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也拥有了更多的教学选择。

并且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可在创新型规划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各节课堂中的精细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现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开展部分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工作,微视频内容可包括不同的体育运动介绍与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明确不同体育运动起源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开展训练活动,提升其体育认知水平,还可以令其结合信息技术展示内容以及运动实践过程,逐步完善技术动作,有效提升自身运动水准。

(三)关注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生也会出现身体发育的差异,从而影响体育活动的效果。

对此,教师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体能上表现出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因此,也需要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在面对一些完成效果差的学生,教师应多以鼓励为主,并给予学生简单易完成的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目标建立自信。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组织集体娱乐活动。

一方面是通过集体互动削减体育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游戏将合理融入到体质训练之中
众所周知,小学校园里的学生普遍年龄都比较小,因此他们非常的活泼好动。

如果能够将一些游戏融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来,那么一定会大大增加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就拿立定跳远这项体育运动作为例子。

这项运动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手臂,还能锻炼他们的腿部肌肉。

除此之外,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跳跃能力。

如果想要使小学生能够对此增加更多的兴趣,那么体育老师就可以在讲解这个动作方法之后,组织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练习。

与此同时,还能够想出其他的方式,比如说利用绳子等器材来练习立定跳远这个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加强手臂和两腿之间的协调能力,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锻炼学生的体质。

(五)建立并完善体育评价标准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还要对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所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能够对不足的地方多加练习,进而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和信心。

对待体育教学,教师要始终持有正确的态度,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有效端正学生面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多样性体育教学策略,才更能实现教学基本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完善,通过对各种信息或者数据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对结果进行定性评估,从而设计出学生进行课堂运动训练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朱丽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水平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8):74-75.
[2]苏雁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李金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